- 印尼第三大港口城市三寶壟,城市名字因“鄭和”而得名
如果要說起國外,專門為紀念中國航海家鄭和而建造的地標建筑,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三寶壟市的“鄭和廟”,一定可以排名前幾。這座城市的名字,就來源于鄭和“三保太監”名號。如今的三寶壟,已成為了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爪哇省首府,以及印尼第三大港口城市。
當地城市的中文名字叫做“三寶壟”,英文名稱為“SEMARANG”,當地鄭和廟中文被叫做“三保洞”,英文寫做“Sam Poo Kong”,這些地名與中文發音相當極為相似,這些名稱從15世紀流傳至今,鄭和龐大的的魅力和影響力可以見一斑。
鄭和當年七下西洋經過的許多地方,都有留有鄭和相關的遺跡,在中國的南京有鄭和墓和寶船建造遺址,江蘇太倉有鄭和航海出發地,泉州和福州都有船隊的故事,在印度、東非、印尼、馬來等地,也都有鄭和相關的遺跡和事跡。
而在印尼三寶壟,這里如此隆重地紀念鄭和,這和鄭和船隊多次到達這里,進行了商品交換,并留下過人員,提供當地農業、生產工具技術,推動了當地的發展,將中國的文化在這里生根發芽。
- 在鄭和廟這個景點,當地游客會穿上“中國古裝”與建筑物合影
目前三寶壟的鄭和廟(三保洞),已經成為了當地的著名景點,這里的建筑采用紅色、黃色和綠色的顏色組合,和周邊的其他建筑有很大的顏色差異,非常地醒目。不少游客來到鄭和廟,會穿上當地認為是中國古代服飾的衣服,并與這里的建筑一起合影,改裝拍照成為當地熱門旅游項目。
不過這里提供的“中國古代服飾”的樣式,卻讓來自中國的游客較為詫異,這真的是明代鄭和時代穿的衣服樣式么,有點東南亞古裝劇的戲服感覺。除了清代的旗袍感覺有點“正宗”些以外,其他種類的“中式古裝”,還有配的裝飾道具,總讓人感覺有地方不對,但又欲言而止,無從評論,只要當地游客喜歡就好。
當地將鄭和廟這個景點,分為了內外多個部分,參觀不同的區域,門票價格會不同。最貴一檔的門票,是包括參觀歷史最悠久的三寶洞和幾處香火寺廟,還有換裝和祈福等參觀服務內容,普通門票是只包括外圍區域,紀念廣場和大殿等地方參觀。
景區入口的地方,是個很大的餐飲區域,可以吃到各種當地的小吃,當然也有當地的“中國美食”種類,不過作為中國人來說,總感覺當地的“中國食物”配料有點奇怪,感覺是當地調料口味的變化品。
不過這里的裝飾,很有中國風的感覺,紅燈籠是地道的中國樣式。整個區域都以紅色為主色調,陽光下,大殿的艷麗亮紅色,甚至刺的人眼睛都睜不開。鄭和廟的大廣場上,有一尊制作精美,體積巨大的鄭和銅像,這里也是游客熱門拍攝合照的地方。
在這的廣場附近,有個表演平臺,定時會有中國元素的和舞獅和儀仗表演,游客可以坐在大殿等臺階上欣賞表演,演出所用的獅子和龍頭的制作與造型,有明顯的廣東特色,印尼當地和國內的文化交流還是頗為密切的。
- 我所聽到和理解的,關于鄭和船隊和三寶壟之間的歷史故事
氣勢宏偉的紅黃色大殿建筑,采用雕龍的白色立柱裝飾,輔以諸多紅色立柱支撐,擁有高挑延伸的屋頂,廟宇里還有諸多的中文匾額和石碑。鄭和廟里,主位供奉的是“三保大人”,碑文是“德配天地”,當地許多中文字的用法,和國內廟宇常見用法有不少的區別,畢竟這里已經形成了自己流傳幾百年,獨特的文化與習俗。
關于鄭和的故事,當地流傳著許多的內容,以我在看到的一些資料內容來理解,我得到了一個和國內傳統故事講述,不太一樣的故事版本。(如果個人理解上有內容誤讀或缺漏,還請不吝指正)
從前有位信奉伊斯蘭教中國的艦隊統領“鄭和大人”,來到了這個,當時還是村鎮的爪哇島小地方。這位身有殘疾的統領,手下的一名重要副手,由于身患疾病,需要下船養病,所以帶了一些船員留下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航線中,多次都到達過爪哇島(補給、貿易、接還當地使節),但不確定下次船隊何時能返回這里,所以留下的船員在當地建立了一個小聚落,船隊給他們留下必要的生活物資和工具,他們開始農耕屯田,并在當地進行農業和工藝技術的傳播,并和當地人融合,也開展船只港口貿易,逐漸扎下根來。
在船員建設的早期聚落附近,一處山洞之中,船員供奉了鄭和大人的塑像和牌位,希望鄭和大人健康長壽,早日再來接他們回去。留下的船員知道,如果一旦船隊的領導人不在、或換人后,他們這些人就很難保證還有船只回來接他們走,所以真心殷切希望鄭和大人安康,并且記得他們,并將這種崇敬不斷教導后世,并形成獨特的地方特色文化習俗體系。后來這個祭拜鄭和大人的地方,就被叫做三保洞,并在周圍擴展了許多新的功能建筑。而當地以村鎮海港發展起來的城市,后來被叫做三寶壟,這位鄭和大人,就成為了這座城市的著名的締造和守護神。
我曾在國內聽過鄭和下西洋的許多故事,不過在國外異域,聽到另種角度敘述的故事,會讓人對于鄭和航海的歷史,有新的擴展認知,這個故事很真實,也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人情世故理念。
印尼曾被荷蘭等國家統治和殖民,那些時代的統治者和名人,如今在當地的歷史上,已煙消云散。而鄭和這位艦隊總指揮,僅僅來過幾次,進行了貿易和文化交流,卻永久地留在了當地人的心中,并得到的寺廟永久香火紀念,這種結果其實很值得深思,民心所向,一覽無余。
鄭和的船隊不靠武力和侵略,不建立堡壘和殖民,只是通過經貿和技術輸出,改善與當地人的關系,建立商貿和外交聯系,這種歷史上已經被證明非常成功的模式,也許就是中國從古到今的一種海外交流最佳選擇。鄭和下西洋的偉大意義,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的創舉,遠比我們以前想象的要更加成功,值得永久紀念和深入探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