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是交織著人性和理性的概率游戲。??
本文線索如下:
一、回顧展望理論,發(fā)現(xiàn)人性與概率之間的秘密;
二、因為處置效應,人們總是拔掉鮮花,澆灌雜草;
三、然而,我認為,決策行為的“非理性”背后,有3個真相;??????????????
四、(真相1)不是每個人都有公平概率權,稀缺會約束理性;???
五、(真相2)賭徒破產(chǎn)理論,告訴我們生和死的之間并不對稱;
六、(真相3)人生是乘法,我們應該計算的是對數(shù)期望值;
七、理論是中性的,分清鮮花和雜草,需要你自己的獨立判斷;????
八、在我們的一生,用全局思維熨平不均勻的時間,是富裕的關鍵。
結論:遠離爛人爛事,去發(fā)現(xiàn)那些對你而言最重要、最熱愛、最不能失去的東西。???
珍惜你生命中的鮮花。人生有限,何必浪費在雜草之上。
一
展望理論
讓我們來做一道聰明的題,來紀念一個聰明的人--確切說是兩個人: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丹尼爾·卡尼曼???
這道題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賺錢的選擇。
A、直接(也就是100%的概率)獲得900元;
B、有90%概率獲得1000元,有10%的概率什么都沒有。
請問:你會怎么選?
實驗的結果是:大部分人選A,直接拿到900元。
這二者的差別在哪兒呢?見下圖。
大多數(shù)人選的A,是紅線描述的100%確切得到900元。?????????
但是,從期望值的計算看,上面的A和B,二者的(風險中性)預期收益都是相同的。
這道題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虧錢的選擇。
A、直接(也就是100%的概率)虧掉900元;
B、有90%概率虧掉1000元,有10%的概率不虧錢。
請問:你會怎么選?
實驗的結果是:大部分人選B,寧可只有10%的希望,也不要直接虧掉900元。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A和B選項有差別嗎?見下圖。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大多數(shù)人選的B,是紅線描述的90%概率虧1000元,有10%的機會不虧錢。
同樣,從期望值的計算看,損失環(huán)節(jié)的A和B,二者的(風險中性)預期損失也是相同的。
總結一下這道題的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測試結果。在一次類似的實驗中:????
在第一個賺錢環(huán)節(jié),大部分人選擇規(guī)避風險,拿到確定的錢;?
在第二個虧錢環(huán)節(jié),大部分人選擇去冒險,哪怕賺錢的機會很小。
這就是阿萊悖論。
阿萊悖論(英語:Allais Paradox)是決策論中的一個悖論,由法國經(jīng)濟學家莫里斯·阿萊在1952年提出。
阿萊設計出這個悖論,來證明預期效用理論,以及預期效用理論根據(jù)的理性選擇公理,本身存在邏輯不一致的問題。
還有一個類似的“艾爾斯伯格悖論”,1961年由學者丹尼爾·艾爾斯伯格提出:
“其表明人是模糊厭惡(Ambiguity averse)的,即,不喜歡他們對某一博弈的概率分布不清楚,也即,人在冒險時喜歡用已知的概率作根據(jù),而非未知的概率。”
在前人的基礎上,丹尼爾·卡尼曼與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了展望理論,來解釋類似決策悖論形成的本質(zhì)原因。
二
處置效應
展望理論給出了四個基本結論:
1、確定效應:處于收益狀態(tài)時,多數(shù)人是風險厭惡者。
2、反射效應:處于損失狀態(tài)時,多數(shù)人是風險喜好者。
3、損失規(guī)避:多數(shù)人對損失比對收益敏感。
4、參照依賴:多數(shù)人對得失的判斷往往由參照點決定。
展望理論的數(shù)學模型是一個如下的 s 型曲線:
如上圖所示,這是一個不對稱的曲線,在損失時更陡峭,因此導致:
人在面臨獲利時,不愿冒風險;
而在面臨損失時,人人都成了冒險家。
并且,損失和獲利是相對于參照點而言的,改變評價事物時的參照點,就會改變對風險的態(tài)度。
結果,在賺錢這件事情上,人們無法擺脫微小利潤的誘惑,以及對結果嚴重虧損的恐懼。
想想看,那些賺了大錢的,往往是被迫持有較大倉位,例如前些年靠房子賺錢的,主要是因為買賣沒那么容易,不然早就賣了。??????
而絕大多數(shù)時候,人們?nèi)绫说?· 林奇所感慨:
?
????
一些投資者總是習慣性地拋掉賺錢的好股票,抱著虧錢的差股票,這無異于拔掉鮮花澆灌雜草。 ?????
此即所謂“處置效應”,是行為金融學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投資偏誤:
投資人傾向于出售增值的資產(chǎn),同時持有價值下跌的資產(chǎn)。
俗稱“出贏保虧”。
交易高手會讓自己在決策時擺脫貪婪和畏懼,并做到如下兩點:
a、學會接受小的虧損;
b、讓盈利不斷擴大。
然而,做到這一點太難了,因為反人性,會讓我們非常不舒服。
人類的這種奇怪的天性,不止是在投資領域。
例如,“好女掉入渣男的陷阱”,似乎也有類似的緣故,不管是因為沉沒成本,還是由于損失厭惡而在情場孤注一擲。?????????????????????????????
心理學家托馬斯 · 季洛維奇用船來打比方:人們喜歡放棄那些已經(jīng)被證明適于航行的船只,卻把希望寄托在修復破船上。
理查德?塞勒將其稱之為“稟賦效應”。舉例如下:
某人有一瓶陳年好酒,如果讓他以200美圓的價格賣掉,他不會賣;
但如果問,這么一瓶酒你愿意出多高的價格來買,他出價不超過100美圓。
這就是為什么對于一名圍棋高手而言,棄子非常重要。
背后的道理,則是大局觀,和對整體形勢和價值的判斷。--這恰是AI碾壓人類棋手的關鍵所在。????
少數(shù)聰明人會反向利用人類“出贏保虧”的認知缺陷。
例如,在國外,有位王牌交易員在去別人家談合同時,往往會故意說把文件放在車上了,然后獨自出入一趟,就會無形間大幅提升主人的信任,增加“沉沒成本”。--想想看,誰會這樣自如出入別人家呢?
類似的策略,渣男們尤其擅長:讓女性因為損失厭惡,陷入交往的沉沒成本,令她們在情場上孤注 一擲。???????????
更聰明如理查德?塞勒,他是Fuller & Thaler資產(chǎn)管理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該公司率先將行為金融應用于投資管理,專注于美國小盤股和中盤股,成果還行。
如其網(wǎng)站所言:
“投資者會犯錯。我們尋找他們。”
該公司擁有一批會利用如稟賦效應、損失規(guī)避和現(xiàn)狀偏差等認知偏誤的投資者,通過利用其他市場參與者的非理性與心理偏見,取得投機交易的成功。
三
非理性的理性???
作為一篇打算重新思考“展望理論”的文章,前面的兩段回顧過于漫長了。????
展望理論對人類的非理性行為的研究,質(zhì)疑了長久以來主流經(jīng)濟學的假設--每個人作決定時都是“理性”的。
通過加入人們對得失、發(fā)生概率高低等條件的不對稱心理效用,展望理論成功解釋了許多看來不理性的現(xiàn)象。
然而,人類真的這般非理性嗎???
我們?yōu)槭裁磿诼L的演化中形成這樣 一種奇怪的思考方式?????????
一種解釋是,人類的大腦是在漫長的叢林時代修修補補而成,文明的歷史太短,思考機制是為叢林生存策略而備,對現(xiàn)代社會而言并不適用。????????
但不止如此。
我將從以下三點,來解釋人的非理性行為之中的理性:
1、并不是每個人,都公平擁有用概率思維來做決策的權利;
2、展望理論的s曲線,有時候一頭是“生”(遠甚于“收益”),一頭是“死”(遠甚于“損失”),所以厭惡“死”之不對稱性,其實是理性的;?????
3、人的下注是基于有限資源的,并且必須沿著單線程的時間連續(xù)下注,所以對期望值的計算應該是基于幾何平均值。人生是乘法,而不是加法。 ?????????????????????
此外,損失厭惡假設“人在損失時更加孤注一擲”,也許并不符合所有人。例如許多人在投資上其實更加習慣于追漲殺跌,???????????
下面,我就分別論述以上3點。
四?
不公平的概率權
先回到最開始的問題:??????????
有90%概率獲得1000元,這句話到底啥意思?
一個概率論者,會理所當然地覺得,從期望值的角度看,就是價值900元。??????????????
那么,什么是期望值?
期望值是隨機試驗在同樣的機會下重復多次,所有那些可能狀態(tài)平均的結果,便基本上等同“期望值”所期望的數(shù)。
期望值可能與每一個結果都不相等。換句話說,期望值是該變量輸出值的加權平均。
所以,這是一個被理想化了的數(shù)學概念。????
對于一個普通人而言,一生扔不了幾次骰子,期望值還有意義嗎?????????
概率是一種權利,但對于不同的人而言,表面看起來一樣的權利,本質(zhì)上是不同的。????????????????????
概率權是我創(chuàng)造的一個詞。
概率權,是基于概率計算的未來選擇權。
重溫一下這道有趣的題目:
如上,一道”簡單”的選擇題。你按紅色按鈕?還是綠色?
這道題比想象中有趣,我試著回答一下:
1、根據(jù)期望值理論,綠色按鈕價值5千萬;
2、很多人仍然愿意選拿到確認的100萬,因為他們無法忍受50%概率的什么都拿不到;
3、換而言之,假如一個人無法承受“什么都沒有”,那么右邊的選擇就相當于“你有50%概率得到一個億,有50%概率死掉”。你當然無法承受死,何況高達50%幾率;
4、開放地想,假如你擁有這個選擇的權利,你可將右側價值五千萬的選擇權賣給一個有承受力的人,例如兩千萬(甚至更高)賣給他;
5、繼續(xù)優(yōu)化上一條,考慮到增加“找到愿意購買你該選擇權利的人”的可能性,你可以只用100萬(低首付)賣掉這個權利,但要求購買者中得一個億時和你分成;
對于這道題,以及給出的回答,我看到的最觸動的評論是:??????????
“我在哪里能找到這種按鈕?”???
起初,這個評論讓我惱火,因為其無可奈何的態(tài)度,令我的“聰明解答”顯得很漂浮。????????????????
再后來,我意識到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所告誡過的情形: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yōu)越條件。’”
的確,對于很多人而言,概率并不存在。這并非是認知水平的問題,而是選擇權的問題:???????
1、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有這樣一個“按鈕時刻”;
2、對于僅有一次按鈕機會的人,期望值真的有意義嗎? ?
因為機會較少,因為無法大規(guī)模重復,大數(shù)定律也許不會起作用,遍歷性不能實現(xiàn),數(shù)學意義上的期望值只是一個數(shù)字而已。???????
表面上看起來一樣的概率權,落在資源稀缺者的手上,就沒有了變現(xiàn)的渠道。????????
所以,我提醒自己,不要再輕易評論他人的“短視”和“概率偏見”,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將一個骰子扔很多次。
一種和諧的機制是,不僅令不同的人都有概率權,還允許概率權在不同的利益交換者之間流動,從而令資源稀缺者,也可以憑借智慧和努力,讓自己的概率權變現(xiàn)。?????????
這是第1點:讓每個人,都公平擁有用概率思維來做決策的權利。
否則,損失厭惡,其實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五
賭徒破產(chǎn)理論
再看第2點:
展望理論的s曲線,有時候一頭是“生”(遠甚于“收益”),一頭是“死”(遠甚于“損失”),所以厭惡“死”之不對稱性,其實是理性的。?
想象一下,你和賭場玩兒一個公平的游戲:扔標準硬幣,輸贏的概率都是50%,賠率是1。一直玩兒下去,結果會如何??????????
我們可以用隨機游走來模擬這個過程,就像一個人酒后亂步,上面的扔硬幣的輸贏過程,等價于一維的隨機游走,如下圖:
縱軸表示當前的位置,橫軸表示時間步數(shù)。
“1905年,英國統(tǒng)計學家Pearson在《自然》雜志上公開求解隨機游走問題:如果一個醉漢走路時每步的方向和大小完全隨機,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在什么地方找到他的可能性最大?
1921年,匈牙利數(shù)學家Polya在研究隨機游走問題后,提出了著名的隨機游走定理,證明一維或二維隨機游走返回原點的概率為100%,從而得出了醉漢最終會返回原點的結論。”
從期望值的角度看,這是一個為零的游戲,長期玩兒下去,就是不輸不贏。?
但是,這里隱藏了一個條件:?????
賭徒和賭場的本金是不一樣的。
如上圖:
賭場的本金相當于縱坐標的上限,理論上,這個數(shù)值幾乎是無上限的;????????????????
賭徒的本金相當于縱坐標的下限,而這個數(shù)值幾乎總是有下限的。
即使看起來,這個游戲是上下隨機游走,但一旦超越“上限”或“下限”,游戲就提前結束了。
有限的下限,就像是一個懸崖。從概率角度看,幾乎100%的情況下,是賭徒提前被滅掉。?
掉下懸崖,游戲就結束了。
這就是賭徒破產(chǎn)理論:
一個擁有有限賭本的賭徒玩一場公平的游戲(即每次游戲雙方的期望值都是零),在一個擁有無限賭本的對手面前,最終將破產(chǎn)。
有些時候,盡管存在對你有利的機會,甚至你有概率優(yōu)勢,但最終還是會破產(chǎn)。
例如,你在玩兒21點,并通過算牌,使你比莊家多一點概率優(yōu)勢,但你還沒學會凱利公式,并且你的資金是有限的
這時極可能發(fā)生如下情況:某個時間段你的運氣很差,輸光了全部的錢。
問題不在于你在某個局部的時間里輸光了本金,而在于你的“概率優(yōu)勢”也失效了,你無法再利用該優(yōu)勢賺回數(shù)學意義上你一定能賺到的錢。
有一個未經(jīng)核實的傳聞:
十年前,媒體報道說歌神有20億,他老婆都拿去理財投資。她算是投資高手(又或者是因為運氣好),過幾年變成了100多億。
然而到了2023年年初,媒體爆料她投資失敗,一分錢都沒有了。
賺五倍是贏很多,虧一倍,就是虧光。這就是輸和贏的不對稱性。
幸好歌神還可以出來開演唱會,而普通人在財務意義上,則已經(jīng)“掛掉”了。
所以,想想看,展望理論的s曲線,人們厭惡損失,本質(zhì)上也許是對死亡的恐懼。這種恐懼感,讓我們的祖先有更大的概率逃離死亡,避免永久性損失。??????????
這到底是理性, 還是非理性呢?????
六
對數(shù)資產(chǎn)期望值
接著看第3點:
人的下注是基于有限資源的,并且必須沿著單線程的時間連續(xù)下注,所以對期望值的計算應該是基于幾何平均值。人生是乘法,而不是加法。
再看一遍“期望值”的定義:
在概率論和統(tǒng)計學中,一個離散性隨機變量的期望值(或數(shù)學期望、或均值,亦簡稱期望,物理學中稱為期待值)是試驗中每次可能結果的概率乘以其結果的總和。(來自網(wǎng)絡百科)
例如,擲一枚六面骰子,其點數(shù)的期望值是3.5,計算如下:
在討論加法和乘法的問題之前,先快速帶過丹尼爾·伯努利的期望效用理論,其中包括邊際效用遞減原理,和最大效用原理。
事實上,《避風港》一書認為,丹尼爾·伯努利的理論,已經(jīng)涵蓋了后人的一系列研究,甚至包括了多年以后的展望理論。?????
還是說回上面扔骰子的例子,在計算期望值的過程中,“許多次”扔骰子是并發(fā)的,像是很多個平行宇宙被壓縮在一起。?????????
但是在現(xiàn)實里,由于時間的單向流動,我們每次只能扔一次骰子,最后的結果,是像壓縮時間一樣,將每次拋擲的結果串起來。?????????
簡而言之:
在計算期望值的時候,我們實際統(tǒng)計的是每次拋擲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在現(xiàn)實世界里,我們最終的結果是每次拋擲結果的幾何平均值。
重溫一下《一個數(shù)學家玩轉股票市場》這本書里的一個例子:
假設任何一只股票 IPO 第一周,一半可能性上漲80%,一半可能性下跌60%, 現(xiàn)在,我們搞個投資策略,每周一買一只 IPO 的股票 ,周五把它賣了。然后不斷重復。 假設我們有1萬本金,請問年底能賺到多少錢?
這里有兩種計算方式。
計算方式1:簡單地根據(jù)期望值計算
每周的投資回報期望值是:
(80%-60%)??50%=10%
每周賺10%,一年下來利滾利,就是1.1的52次方。
如果我投入了1萬元,到年底我會有142萬元。
真是這樣嗎?不是。
計算方式2:殘酷的現(xiàn)實
你實際的回報,應該是:
1萬??(1+80%)??(1-60%)??(1+80%)(1-60%)......
52周下來,你還剩下1.95元。
讓我們在此回到展望理論的S型曲線,從幾何平均值的角度看,盈利和損失的比例,對總資產(chǎn)的影響并不是對稱的。
以上面的例子計算:?????????????
雖然漲80%貌似比虧60%多,但從乘法看,(1+80%)??(1-60%)=0.72,這個數(shù)字小于1,意味著復合增長其實是個負數(shù)。
所以,數(shù)學上的一種處理是,計算復合增長的對數(shù)。
人生是乘法,而不是加法。??
時間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們極其寶貴的籌碼。
除此之外,按照合適比例下注,也是實現(xiàn)長期資金復合增長最大化的關鍵所在。??????????????????????
而凱利公式的目標是最大化資產(chǎn)的增長率,也即最大化對數(shù)資產(chǎn)的期望值。
七
鮮花雜草分不清
接著除了以上3點對展望理論的探討,還有一點:
損失厭惡假設“人在損失時更加孤注一擲”,也許并不符合所有人。
例如許多人在投資上其實更加習慣于追漲殺跌。
俗話說,“新手死于追高,老手死于抄底”。??
這和我在澳門賭場對押大小游戲的觀察是一樣的:??????
老賭客會在連續(xù)出現(xiàn)多個“大”之后,去押“小”;??
新賭客會在連續(xù)出現(xiàn)多個“大”之后,繼續(xù)押“大”。
前者認為,根據(jù)大數(shù)定律,出現(xiàn)了多個“大”,后面出現(xiàn)“小”的概率會變大;
后者認為,連續(xù)出現(xiàn)“大”,火氣正旺,接下來大概率還是出現(xiàn)“大”。
但事實上,他們都是錯的,繼續(xù)出現(xiàn)大或者小的概率依然是50%。????
前者被卡尼曼稱為“小數(shù)謬誤”,后者則是并不存在的“熱手效應”。??
除了以此表示“損失厭惡”的結果可能是多樣的(有的人膽小跑掉,有的人孤注一擲),我更想表達的是:
概率策略,和牛頓定律一樣,可能是中性的。
沒錯,彼得 · 林奇批評了“拔掉鮮花澆灌雜草”,正確的做法當然是“灌溉鮮花拔掉雜草”。
他有如下種種箴言:
股價下跌正是追加買入質(zhì)優(yōu)價廉好股票的大好時機。
1、一只好股票價格下跌并不是什么痛苦的悲劇 , 除非你是在下跌后低價賣出 , 而不是更多地追加買入 。
2、對我來說 , 股價下跌正是追加買入質(zhì)優(yōu)價廉好股票的大好時機 , 你應該從那些未來具有很大上漲可能性但目前股價表現(xiàn)最差或者遠遠落后的股票中選擇進一步追加買入 。
3、如果你不能說服自己堅持 “ 當我的股票下跌25%時我就追加買入 ” 的正確信念 , 以及戒除 “ 當我的股票下跌25%我就賣出 ” 的毀滅性錯誤信念 , 那么你永遠不可能從股票投資上獲得什么像樣的回報 。
4、股市暴跌有點可怕 , 但你要問自己 , 下跌是否將導致人們不再買車 、 買房 、 買家用電器 , 不再去餐廳吃飯 ?
5、股市大跌其實是好事 , 讓我們又有一次好機會以很低的價格買入那些很優(yōu)秀的公司股票。
彼得 · 林奇又說:
想要抄底買入一只下跌的股票,就如同想要抓住一把下跌的刀子。
1、黎明之前總是最黑暗的 , 但有時在最后變得一片漆黑之前也總是最黑暗的 。
2、抄底買入 , 就像把魚鉤放到水底釣大魚 , 是一種最流行的投資娛樂活動 , 但往往被釣住的并不是魚而是漁夫 。
3、想要抄底買入一只下跌的股票 , 就如同想要抓住一把下跌的刀子 。 通常來說一個更穩(wěn)妥的辦法是 , 等刀落到地上后 , 扎進地里 , 晃來晃去了一陣后停止不動了 , 這時再抓起這把刀子也不遲 。
4、想要抓住一只迅速下跌的股票抄底買入 , 不但抄不到底 , 可能連你的老底兒都會輸個精光 。
5、因為你在錯以為是底部的價位買入 , 其實根本不是底部 , 離真正的底部還遠著呢 。 就像想抓住一把迅速下墜的刀子 , 不但抓不住 , 反而會傷到手導致劇烈的疼痛 , 因為你抓錯了地方。
你看,是不是像押大小的游戲,兩頭都有“道理”,又似乎都不對。
絕大多數(shù)成功學,以及各種賺錢秘籍,都是如此兩邊都在理。?????????
又或者如各位導師般,刻意隱藏難點,讓觀眾有“我懂了”的幻覺。????
對這個話題做個小結:
假如想要分清鮮花和雜草,你必須有洞見,并以此形成概率優(yōu)勢。
如果你打算在股票投資上勝人一籌,你就必須一直在了解公司基本面信息上比別人有更深的洞見。??
換而言之,你要知道對手是誰,要知道你的籌碼有多少,底線在哪里。
真正搞懂一樣東西,才有意義,
這個世界沒有屠龍術。
八
不均勻的時間
下圖是美國1970年-2023年期間100美元投資回報對比。
樣本時間區(qū)間的尺度,對結果的影響不小。
有多人的投資布局能夠拉長到50年這個時間尺度呢?
然而,50年對于整個投資的歷史來看,又似乎不長,有時甚至無法熨平周期起伏的不均勻。
上圖表顯示了100美元的長期資產(chǎn)類別增長,數(shù)據(jù)來自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Aswath Damodaran教授。
1970年在標準普爾500指數(shù)上投資100美元(包括再投資股息),到2023年將價值22,419美元。
不過,請留意,要熬過2008年金融危機砸出的那個股價大坑,并且抱緊此后那個超級大牛市,才會獲得股市的回報。
再看下圖,可能更加生動:
這都算是全球最好的市場了,依然起伏跌宕,不管是抄底的老手,還是追高的新手,都不容易從頭吃到尾,享受到被時間熨平了的幾何平均回報率。 ???????????????
更何況在“牛短熊長”的市場中廝殺的朋友們。??
現(xiàn)實并不均勻,也未必連續(xù),短期看充滿了隨機性,難以預測。??
只有拉長了時間看,大數(shù)定律才起作用。
可很少有人能夠逃離“損失厭惡”的束縛,大多數(shù)人也只能在狹窄的框架下決策人生。?????????????
也許對于個體而言,最好的策略是選個好的市場,做個長期的指數(shù)定投。???
姑且用《避風港》里的三個投資“第一性原理”為此做個小結:
1、投資是隨著時間發(fā)生的連續(xù)過程;?
2、投資的唯一目的是隨著時間讓財富最大化;
3、以低成本的風險緩釋策略,能提升整體的復合年均回報率。?
在我們的一生,用全局思維熨平不均勻的時間,是富裕的關鍵。
既要對抗大跌(防守),又要拯救幾何平均值(進攻),從而實現(xiàn)期末財富的最大化。
同樣,這三個“第一性原理”看起來也是中性的。
最后
決策,是交織著人性和理性的概率游戲。
人性是概率的放大器。?
而理性很多時候也不過是人性的“奴隸”。??
我在本文重新思考了行為經(jīng)濟學最著名的S型價值曲線,并從世俗生存的角度,加上了3點重新思考。
如果每一次決策,就是繪制一個S型價值曲線。
而人生是很多個S型價值曲線的疊加。
愛因斯坦說:時間存在的唯一理由,是使所有事情不在一起發(fā)生。
因為我們活在單線程的時間里,所以人生的一連串選擇,不是期望值計算意義上的(壓縮平行宇宙似的)疊加,而是基于時間的疊加???
但現(xiàn)實中,我們未必需要本文所講述的這些東西,即使的確非常有趣。?
有時候,要想過好這一生,遵循一些最簡單的常識,也許就夠了。
為什么我們要拔掉鮮花,卻去灌溉雜草????????
也許是因為不甘心。
例如,覺得那些雜草可能是更好的玫瑰的幼苗。
人生的悲劇往往來自“不甘心”。
而人生的奇跡也往往成 就于“不甘心”。???
從常識角度看,我們干傻事兒的真實的原因很簡單:
我們太貪婪,什么都想要;
我們太愚蠢,深陷不痛不癢的人和事。
與其如此,不如大方承認那些人生早晚會遇見的損失,與過往痛快干杯。???
遠離爛人爛事,去發(fā)現(xiàn)那些對你而言最重要、最熱愛、最不能失去的東西。
珍惜你生命中的鮮花。人生有限,何必浪費在雜草之上。
圍觀老喻朋友圈嗎?
請加微信:laoyubrain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