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1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去世,新任總統杜魯門忙不迭地詢問斯大林對中國問題的態度,并得到了肯定答復。
6月30日,宋子文和蔣經國來到了莫斯科。
斯大林當即給他們來了一個下馬威:“蒙古既然不愿意留在中國,也不想加入蘇聯,那就應該獨立。”
蔣經國則叫苦:“中國打了14年抗戰,被日本占領的地方還沒收回,先把蒙古丟了,不太合適吧。如果這樣,我們就不支持抗戰了!”
蔣經國
“你說得有道理,不過,你們這次來是想讓蘇聯幫助你們,而不是蘇聯有求于你們。如果國民黨政府有這個實力打敗日本,我也不會提這些要求,如果你們打不了,那今天說的就等于廢話!”斯大林一點沒客氣。
隨后,斯大林毫不避諱地指出:你們中國一旦統一,將比任何國家進步得都快!
斯大林
7月7日,在招待外蒙古代表的晚宴上,斯大林舉杯:“為了蒙古的獨立,干杯!”
7月9日,在談判中,得到蔣介石授意的宋子文提出的條件是:可以同意外蒙古獨立。但交換條件是東北還給中國,蘇聯不能再支持中共和新疆的“匪亂”。
斯大林欣然同意。
8月14日,“中蘇友好條約”簽訂。中國的主權再次成為了一個“空殼”。
蔣介石敗逃臺灣后,郝伯村當過他6年的侍衛長,曾經很仔細地研究過蔣介石的日記,被評價為“最懂蔣介石”的人。
郝柏村擔任蔣介石侍衛長
2013年10月14日,94歲高齡的郝伯村回憶當初圍繞“雅爾塔協議”的各種博弈,不無感慨地說道:“蔣介石最大的錯誤就是接受了‘雅爾塔協議’!”
那么,“雅爾塔協議”是在什么情況下簽訂的?
蔣介石為什么要接受這個協議?
郝伯村為何做出如此評價?
“雅爾塔協議”至今對我國還有影響嗎?
弱國無外交
二戰來到1944年底的時候,德國在美國和蘇聯的東西夾擊之下,已經命懸一線,歐戰戰事眼看就要結束。
但是,太平洋戰場上那個動不動就發動“自殺襲擊”的日本還沒有投降的意思,讓美國和英國非常頭疼,兩家都想盡快從這個既耗人力,又耗財力的“坑”里脫身。
于是,羅斯福和丘吉爾開始和斯大林“約飯局”,希望盡快定下來蘇聯出兵打日本的事。
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
不過,斯大林倒是不太著急。三方光是確定開會地點就折騰了好長時間。
按理說,三國會談的地點應該選在一個第四國比較好。丘吉爾就推薦了伊斯坦布爾、雅典等十幾個地方,名義上是照顧羅斯福的身體,實際上都是美英的傳統勢力范圍,不過這些地方全被斯大林否定了。
此時的斯大林敢這么懟丘吉爾,絕對是有實力做后盾。老歐洲的那些強國在二戰里基本全讓德國打得半死,但是蘇聯經過血戰,卻已經把納粹的生死捏在手里,所以歐美國家不得不敬畏蘇軍的強大實力。
斯大林拖了很久以后,最后干脆找了個和曹操一樣的病、頭疼當作借口,說自己不能長時間坐飛機,不適合去歐洲那些國家,還是你們老哥倆來蘇聯吧。
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
羅斯福和丘吉爾沒辦法,誰讓他們求斯大林辦事呢,只能同意在黑海邊上的雅爾塔舉行會議。
會前,三國都有自己的盤算。
斯大林是想確保自己在東亞、尤其是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后,再出兵日本。
羅斯福是想讓蘇聯打日本,美國趕快解套,同時也能消耗一部分蘇聯的實力。
丘吉爾知道自己那點實力沒什么籌碼可談,能盡量保住手里的殖民地就行。
本來會議的內容涉及到中國,但蔣介石在抗日后期的拉胯表現,參會資格被取消了。
1945年2月4日,雅爾塔會議正式召開。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
轉下下午的酒會上,羅斯福拿出自己珍藏的馬提尼酒,要和斯大林喝一杯,斯大林欣然接受,不過羅斯福略表歉意說:“條件所限,酒里沒放檸檬”。
結果,第二天一早,他就驚訝地發現斯大林連夜命令從老家格魯吉亞給他運來了一棵掛滿檸檬的檸檬樹。不過,斯大林對那個“英國胖子”丘吉爾就沒什么好感。
會議開到2月8日的時候,基本就沒丘吉爾什么事了,斯大林和羅斯福啟動了會前和會后的“私聊模式”。
他們倆在2月8日的會議開始前,就把涉及亞洲和中國的條款基本定了下來。2月10日,斯大林直接讓羅斯福確認協議的草案。
丘吉爾在11日被邀請去簽字的時候,連議協議內容是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國際地位的基礎就是自己的實力。英國尚且如此,就更別提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了。
在“雅爾塔”協議中,直接涉及中國的有如下幾點:
第一. 外蒙古維持現狀;
第二. 蘇聯占有大連和旅順兩個港口;
第三. 蘇、中合營東北的南滿和中東鐵路;
第四. 中國收回臺灣、澎湖、東北的主權。
簡直就是一戰結束后“巴黎和約”的翻版,中國自己的領土全都讓別人做了主,被當成了利益交換的籌碼。只不過這次換成了蘇聯提條件,美國替蔣介石全盤接受,國民黨政府的任務就剩下簽字了。
所以,“雅爾塔協議”的這些內容直到6月11日,才由美國通知蔣介石。
協議的后果就是蘇聯把外蒙古變成了自己的衛星國,外蒙古成為蘇聯和美國之間的緩沖地帶,中國則失去了自己的領土;蘇聯占有2個港口和2條鐵路使中國東北又具有了“半殖民地”性質。
而臺灣和澎湖的歸還不是美、蘇發了善心,而是他們覺得離自己太遠,沒什么實際用處。
蔣介石也不傻,他知道接受了“雅爾塔協議”,歷史給他的定義就和李鴻章差不多了。
蔣介石
不過,他也明白國民黨政府根本沒實力去打東北的日本人,美國壓根也沒打算幫他打,他能依靠的只有蘇聯,他在這場世紀博弈中,已經失去了棋手的資格,而中國在他的“領導”之下已經徹底淪為了美、蘇的“棋子”。
但是,如果蔣介石認為中國只是失去了外蒙古那么簡單,那他實在是小看斯大林和羅斯福了。
“塔爾塔協議”的背后,還有更多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