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發生4.8級地震,沒有造成什么損失。
作為經歷了5.13地震以及此后很多5級以上余震的人,我當然很淡定。不過看一下微博,還是很遺憾。
在“CCTV國際時訊”帳號報道這一動態消息的評論區,點贊數最高的是這么幾條:
坦白說,并不意外。
“紐約震感”上了微博熱搜,這是值得注意的網絡奇觀。住在紐約發微博說地震的人很少,大部分關注紐約地震的,都是像上面截圖中的那些人。
這個熱搜的形成反映出一個事實:很多中國網友希望紐約發生更大地震,最好死很多人。
此前臺灣地震,很多天人一邊裝作同情,一邊說“解放軍去救災,別的人就不要摻合了。”
這一點都不幽默。還有很多人在那里期盼日本地震,為海嘯預報浪太小感到遺憾。這就是相當多人的心理。
2011年日本311地震的時候,我就知道成都有中學在課堂上歡呼。現在那些孩子們都已經長大了吧。
一個省會城市的重點中學,而且是經常發生地震的地方,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也就可想而知。
我很早就打定主意,要與這樣的網絡輿論進行抗爭。每一次日本地震,我都會寫文章批評那些歡呼的網友,當然,結果通常是海量的舉報,不是針對那些人、而是沖我而來、刪文章也是常有的事。
這次我想說,你們這種行為,其實已經造成相當嚴重的后果。
臺灣地震后,大陸有關部門及時表態慰問,而且愿意提供幫助。但是,臺灣方面拒絕來幫助,他們普遍注意到了網絡輿情中的惡意,寧愿不接受援助。
想一想這是多么讓人傷心的場景。512地震后,港臺地區的捐助自不必說,疫情初期,來自日本的各種捐獻也歷歷在目。如果再有類似的災害,又會如何?
我認為牢記“日本侵略”或者“渴望統一”,而且進行恰當表達,都是個人自由,但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有關“何為人”的共識,應該守住一些基本底線。
當然,也不光是臺灣。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媒體也在報道大陸網民的表現。
對其他地方的災害進行歡呼、一種群體性冷漠和狂歡,“中國人”的整體形象就這樣被建構起來。這個“整體形象”會對中國人造成很大影響。
你或許會說,我并沒有歡呼,我很善良——但是作為中國人,如果你不譴責這種網絡民粹和暴力,你在本質上就不是無辜的。
新浪微博據說封禁了一些在臺灣地震后表現得興高采烈的賬號,這值得肯定,但是長久以來,微博一直在縱容這種聲音,也是事實。
其實善良的你,如果總是沉默,也是一種縱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