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打開亞元兄提供的一些珍貴影像,一幅清末金門銅版畫映入眼簾。
銅版畫中應該是“金門所城”吧!
很少有人知道,明初,為抵御倭寇廈金兩島同時興起兩座所城,一座為廈門城,一座為金門城。
據金門學者研究,“金門城的城墻規模,比同屬永寧衛的惠安崇武城略小,城周六百三十丈(約2016米)、城墻寬度一丈(約3.2米)、城濠深丈余、城墻高度起初為一丈七尺(約5.4米),后來增修為二丈五(約8米),面積多達25公頃”。同樣,金門城也比廈門城略大,廈門城初建周長四百二十五丈,康熙二十四年重建時,擴為六百丈。
明末,鄭成功集團與清軍在此進行激烈對抗,清軍兩次攻入金門城,對城池造成嚴重破壞。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隨著地方官署的遷移,金門城逐漸失去了其重要的中心地位,逐漸轉變為一個普通的聚落。1949年解放戰爭期間,金門城墻的石材被用于建造工事堡壘,導致金門城進一步衰落。如今,曾經輝煌的金門城只留下了一些砌石遺址,包括古道、石坊和石碑。—— 最有價值的是明代的文臺寶塔。
由于歷史的爭戰,由于人為的隔絕,原比廈門城規模更為宏大的金門城,原比廈門城更具區位優勢的金門城,原比廈門城更有遠大前景的金門城,靜靜隱沒于世界的一隅,在日漸繁榮的廈漳泉原鄉世界中,淪為海上孤城。
作者簡介:林鴻東,鷺客社創辦人,福州大學當代閩臺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