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畢亞軍
小米汽車發布后,業界和社會輿論都對雷軍很會做營銷有比較多的關注和討論,很多人都不約而同地稱他是營銷大師。
今天上午,小米SU7首批交付儀式在北京亦莊的小米汽車工廠總裝車間舉行,雷軍不但出席了儀式,向首批車主交車,還親自為多位車主開門。消息一出,營銷大師的帽子也被戴得更高。
其中不乏一些揶揄甚至冷嘲熱諷,覺得小米的成功就是靠營銷,而營銷做得好沒什么了不起,能硬核創新,顛覆性技術突破才是真本事。
小米的成功是不是靠營銷,大家各有各的看法。硬核創新,顛覆性技術突破當然是了不起的,但營銷做得好,也是了不起的。
營銷也是真本事。
無論多硬核的創新,最終都是要為人服務的。某種程度說,不會營銷就是不會讓創新去更好地服務于人,那創新的目的何在?技術很創新,產品很創新,賣不出,又如何繼續創新?
臺積電是家硬核的企業,但創始人張忠謀談到臺積電為什么能成功時,首先強調的卻不是技術的硬核,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是用這個創新的模式打開了市場,做好了銷售,比如當年死磕英特爾,獲得了寶貴的第一筆訂單。他說,很多人強調沒有技術就沒有一切,但也不要忘記,沒有生意,也沒有一切。
包括談到企業家最重要的能力時,他也是強調,要懂技術和市場,但也要會行銷。他說自己當年做總經理,很重要一個事情就是認認真真地學了行銷,并且專門強調,是行銷(Sales),把東西賣給客戶,而不是市場(Marketing),他說做總經理的一定要很會行銷。
“我不贊成把Sales跟Marketing都翻譯成行銷,我要把Marketing翻成市場學”。在張忠謀看來,行銷很具體,很重要,既是了解客戶需求,也是把產品賣給客戶。他還回憶自己當年,一些銷售的同事搞不定客戶要丟單,回到公司求救時,很多人不屑于參與,但他卻是非常熱心,“別人來求救,我都說‘我來,一起去拜訪客戶’”。
他還自嘲說,雖然通常都救不了,“但我學到很多東西,我跟客戶建立了關系,我跟那個業務也建立了關系。”
兩任董事長都非常低調的海信集團,這幾年厚積薄發,在全球市場乘風破浪。去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其中海外收入達858億元。
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也是做好了營銷。這家公司管理層低調務實,但在品牌和營銷上一點都不客氣,世界杯,歐洲杯,都輪番著贊助。
2022年,它直接在世界杯賽場打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廣告,面對一些人指責這個違反中國新出的廣告法,上任不久的新任董事長賈少謙還幽默地表示:事實上并沒有,因為廣告是打在卡塔爾。
海信如今不但在海外起量,而且也起價,中國電視過去賣到500美元的單價就是天花板了,但海信現在已經超過5000美元。技術,尤其是電視技術,海信自然是沒得說,但這些行銷,也是有相當功勞的。
真正干大事的,尤其在商界,有幾個不會行銷的?
包括喬布斯、馬斯克、黃仁勛,以及任正非、曹德旺,王傳福、李書福等等也都是頂級的營銷大師,既是產品的營銷大師,也是理念、文化和夢想的營銷大師。
英偉達,并不是一家主要向個人消費者的公司,但卻很早就開各種產品發布會,制造各種概念定義市場,黃仁勛甚至還在小米剛出道時,跑來蹭雷軍的舞臺:
”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英偉達。”
中美搞搞的這些年,大家關注硬核科技的差距比較多,如果全面一點的看,我們在營銷上也是有差距的,甚至有很大差距。尤其美國企業擅長的理念、文化和夢想營銷,可能連雷軍都還要努力學習。
包括中國企業愛講遙遙領先,美國企業愛重新定義世界,也都不只是體技術上有差距。某種程度說,好定義來自好營銷,好營銷就是好定義,2008年IBM就智慧地球了,一些中國數字化企業到現在比參數成本,超長待機,就是這差距的生動體現。
結論是,現在各行各業其實都是綜合實力的較量,偏一科,缺一課都不行。真正想干好事情,非但不應該輕視營銷,相反而要更加重視營銷,首先是發自內心尊重營銷的價值。
締造厲害(就不說偉大了)的企業,不能把營銷當本事,但一定要有營銷的本事。
還以小米為例,就算它像賈躍亭前幾天說的,營銷和執行確實厲害,但創新可能就那啥了,你換個角度想,假若雷軍連營銷和執行都做不好,那小米可能也早就樂視了。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