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自媒體在強調耶倫的行頭,背著一個包,提著一個包,風塵仆仆,派頭還不如一個鎮長。
有經驗的愛國者會馬上反駁:這都是表演。
這樣的“反應”都是老生常談。現在的網友已經不相信外國有什么好的東西了,不管是空氣、人文還是價值觀。
但是這些人可能會發現,在攻擊或者諷刺耶倫的時候,自己不得不注意一點,因為官方輿論在悄然發生變化。
耶倫的第一站是廣州,中國派出財政部副部長去機場迎接。這是“中規中矩”,但是在當下的中美關系讓人沮喪的氛圍中,算是非常熱情了。
央媒背景的新媒體玉淵潭天近距離報道、直播,肯定是有意的安排。實際上他們發的現場報道沒什么內容,大概相當于一句話“耶倫下飛機了。”
環球時報等媒體開始大張旗鼓報道耶倫廣州行,她第一餐吃了什么?點了哪些菜?啊,她是用筷子在吃飯,而且筷子用得還不錯。
這些細節真是久違了。其實這是媒體在“過去”報道外國領導人的常見方式,也是普通人認識世界的一個途徑。
但是最近幾年很罕見,因為對外國領導人的報道,整體上冷淡起來了。
尤其是美國官員,更是慎重。耶倫上次訪華時,和幾位中國女性經濟學家、企業家吃飯,在網上引發了不大不小的“人肉”。
值得注意的是,沒有一個參加飯局的人,在飯后站出來談一下感想,吃飯的時候都聊了什么——這是一種禁忌。 這樣的氛圍,訪華當然談不上什么成果。
這 一次耶倫訪華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旋風,雖然現在談取得成果為時過早(大概率也不會有什么突破),但是中國對她訪華有一種“期待”,則是明顯的。
耶倫的中國行,或許會多少改善一下普通中國人的反美情緒。
普通人中國人和美國人吃飯,甚至都變得有點危險。一位在重慶的朋友陪一個美國女孩逛街,當地人很好奇,“她是俄羅斯人嗎?”“不,是美國人。”“美國人現在還敢來中國啊?”
這個故事很夸張,但卻絕對真實。這是普通人所感受到的中美關系,也是中國人心中的“世界”。它有點冰冷,而且有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