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索以單館點持續運營為基礎、以人的鏈接為內核的兒童閱讀公益可持續新路徑,益迪教育科技和擔當者行動、微瀾圖書館等伙伴一起,組成了一個跨組織的“聯合創新實驗室”,基于大家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洞察,通過一年多的調研、研發、實測和迭代,我們有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和發現,也遇到了一些新挑戰,想和大家分享、交流和探討。
十多年來,在公益組織、捐贈者、志愿者等眾多伙伴共同努力下,大量優質圖書和閱讀項目進入這些孩子身邊的學校或社區。
2019年,我們去湖南一個鄉村學校調研時,一位老師告訴我們,通過早期的班班有個圖書角公益項目,她的學生們開始愛上了閱讀,但是,當孩子們想要持續閱讀更多書籍時,卻卡住了——因為學校圖書館沒有好書,也沒有錢用于采購更多新書。
上圖:研發團隊在湖南一所鄉村學校和老師們做訪談
在100多個鄉村學校的實地走訪中,我們發現這個學校遇到的挑戰,并不是孤例。很多鄉村學校圖書館里,適合孩子閱讀的書少得可憐,可能不到10%。
試問,當一個孩子多去幾次圖書館,發現圖書館都不開放,或者有開放,但是感興趣和適合的好書沒幾本,他把那幾本感興趣的書都看完了,再沒有好的新書,他還會去嗎?還會持續閱讀嗎?
是的,如果圖書館只是打開,沒有后期的持續運營,好的閱讀,并不會如我們希望的那樣持續發生。
通過益迪云圖(益迪為鄉村學校專門研發的圖書館借閱支持系統,目前有2000+館點使用)后臺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很多圖書館在剛開放的前1-3個月,圖書借閱量會不斷上升。但是,3-6個月后就開始持續下降,降到非常低。
要持續支持中低收入家庭的兒童閱讀和成長,支持他們身邊的公益性圖書館點持續開放和運營是關鍵。
而要做到持續開放和運營,卻很困難。通過大量深度調研,我們發現了兩個關鍵挑戰:
1、籌集持續補充優質圖書費用,難。
2、籌集持續運營的人員費用,更難。
原因分析:探尋挑戰是如何形成的
通過行業掃描、走訪調研和行業伙伴深度訪談,我們發現,上述這些挑戰形成的一些深層原因。
近些年,兒童閱讀公益大部分的籌款,都是通過“項目”的方式進行。在這樣的范式下,一方面給行業帶來了快速的增長,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首先,首次建設通常更吸引捐贈方,因為有完整的預算和冠名,并且圖書館圖書角是單次完整建設落地,項目建設成果呈現較快。而后期補充圖書和持續運營,因為相對日常和細碎,比較難設計可以打動捐贈者的籌款項目。
其次,閱讀公益組織運營人員的持續推動和支持是關鍵,但是目前的籌款模式和環境,用于人的資金募集非常困難。
具體來說,鄉村學校的現狀是缺老師,每個老師的負擔都很重。雖然很多閱讀公益項目設計上會盡可能考慮減少老師投入,比如,益迪云圖借閱系統就支持孩子自主管理日常借還。
但是,支持孩子養成閱讀興趣和習慣,以及孩子在自主管理借閱中遇到的一些復雜問題,老師或成人志愿者是關鍵。而老師們所在的學校生態里,卻缺乏針對性的高質量學習培訓和支持。
這些年,部分做得好的閱讀公益項目,離不開公益組織帶去了好的兒童書籍、好的學習培訓、好的支持陪伴,打破了原有學校生態中的限制,聯合了學校生態中部分愿意行動的老師一起,通過圖書角圖書館等閱讀項目,讓孩子真正開始了好的閱讀。也通過閱讀和具體的行動,行動者和孩子們有機會一起成長。
上圖:寧夏海原睿德公益圖書館館長給孩子們講故事
(照片和截圖已征得對應伙伴授權,下同)
但是,由于目前籌款模式、環境、認知、規則和限制,大部分捐贈傾向于將資金投入硬件建設,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人”的投入。 比如,閱讀公益項目的運營人員工資補貼,大部分是從項目里面提取一定比例,這個比例非常低,低到無法支持運營人員逐個學校和圖書館的持續跟進。
并且,“項目”的周期一般是1-3年,而大部分是1年,項目期結束后,本來就很少的運營人員費用就沒了。
還有,籌集圖書等物資因為“效果”容易被看見,比較容易籌集;但是籌集用于人的資金,因為價值鏈陳述難、效果直觀呈現難、投入周期長等,比較難募集。
而沒有這些運營跟進,具體到一個個學校和圖書館的項目實際成效,就很難有保障,進展和成效的反饋,也很難及時反饋到捐贈者。
當捐贈者很難看見一個個具體的學校和圖書館的進展、成效和反饋時,就很難觸動他們再次捐贈了。
第三,近些年來主要互聯網載體的變遷,也加劇了這些挑戰。
比如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大部分公益機構和項目的對外鏈接的主要載體,大家可以通過公眾號看到一個個公益機構、公益項目的進展動態。
可是,通過公眾號,我們很難看見,這后面一個個真實的學校、公益從業者、捐贈者、志愿者、校長、老師和孩子;也很難看見,通過公益行動帶來的點點滴滴真實可感的變化、瞬間和故事。
當捐贈者很難看見這些時,和這些真實的學校、公益從業者、捐贈者、志愿者、校長、老師和孩子的鏈接感、參與感和陪伴感也就很難建立起來了。沒有了這種真實的鏈接感、參與感和陪伴感,觸動他們持續捐贈,支持這些持續運營和支持孩子們閱讀和成長的真實的“人”,就更難了。
回應挑戰:跨組織共創
01
心愿書單:實現孩子的閱讀小心愿
在心愿書單公益平臺,圖書館可以通過益迪云圖借閱支持系統小程序,將孩子們最想要的書生成一個心愿書單,然后通過微信社群和朋友圈或公眾號等載體分享傳播,捐贈者可以在微信上打開這個心愿書單,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捐贈,整個體驗就像網上購物下單一樣簡單。捐贈后,圖書通過供應商加工后直接寄到圖書館,圖書館只需要掃碼確認就可以上架和借閱給孩子。
上圖:心愿書單公益平臺指引圖
心愿書單公益平臺還會調用益迪云圖底層能力,捐贈者可以看到捐贈圖書到達的具體圖書館,捐贈圖書的詳細借閱情況,以及“跟蹤”每本圖書從下單-加工-錄入-發貨-上架-借閱的全流程信息,提升捐贈體驗和反饋。
當圖書在圖書館上架和第一次被小讀者借閱時,捐贈者分別會收到短信反饋。
上圖:心愿書單捐贈證書、進度截圖和圖書借閱通知短信截圖
當然,心愿書單不只是簡單的募集圖書,它還帶來了更多重要價值。微瀾圖書館廖細雄從她長期的運營經驗分享,做了一個很好闡述:
“讀者持續閱讀,對圖書館館藏就會有要求,這就要求采購者深入了解更豐富的圖書,是一種壓力也是動力,要求大家主動學習。在微瀾,項目運營伙伴、志愿者,以及學校參與行動的老師,正是在圖書館運營的過程里,通過圖書和互動,實現了一種成長。 孩子成長帶來的對圖書動態的需求,是讀者持續閱讀和圖書館持續運營的關鍵。而心愿書單,恰好滿足了這一成長性需求?!?/blockquote>并且,對于很多捐贈者來說,心愿書單,很有可能是吸引他們參與到圖書館持續運營共建的一個美好開始。
02
微社區+月捐:看見和支持“人”
為了回應“人”的持續支持難帶來的挑戰,我們又繼續開始了研發之旅?;趯骖I域長期的洞察及深度研究,通過尋找做得好的持續運營模型案例,將其中核心和共性的經驗轉化為好的產品和服務體系,然后小范圍逐步實驗和驗證,以期待可以支持到更多閱讀公益組織實現運營可持續。
比如,我們的共創伙伴微瀾圖書館,在過去7年里,通過微瀾社區研發+運營體系建設,探尋出了一條新的道路:單個圖書館的線上社區+運營體系+月捐支持,跑通了單個圖書館的運營可持續模型。
上圖:微瀾線上社區截圖及設計分析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微瀾保持開放和運營的公益圖書館有65所,所有館都建立了單館的線上社區+志愿者運營體系,其中58個館已上線月捐,12月有1055位月捐館東持續支持各館。不完全統計(只計入微瀾社區登記數),項目發起至今,4808位志愿者服務31115次,累計服務時長超過18萬小時。(數據來源于微瀾圖書館官網公開數據)
基于這些洞察和經驗,我們多方深度共創,研發與心愿書單聯動的圖書館微社區系統(小范圍邀請測試中)。
上圖:兒童微社區及設計示意圖在微社區,關心孩子閱讀成長的大家,可以實時看見一個個真實具體的圖書館借閱數據,了解圖書館實際運營情況。
在微社區,關心孩子閱讀成長的大家,還可以看到圖書館運營工作人員或志愿者分享圖書館運營中的挑戰、行動、美好點滴和瞬間。
接下來,我們會逐步打通心愿書單、微社區和月捐,到時候,在微社區,關心孩子閱讀成長的大家,可以通過心愿書單捐贈、月捐捐贈、報名志愿者、報名館東等方式,持續參與和支持圖書館,從而支持到孩子的閱讀和成長。
上圖:鳥巢高殿公益圖書館微社區截圖
在微社區,再加上好的月捐功能體驗設計,籌集持續運營的人員費用,相信就會變得更加可行且可持續。
大家可能通過心愿書單籌集分享這樣的“事”進入圖書館微社區,看見后面一個個真實的“人”;也可能通過參與其中的志愿者、捐贈者這樣一個個真實的“人”而進入微社區,看見社區里一個個真實且美好的 “事”。
這樣,通過微社區,因為關心孩子而匯聚的一個個真實的“人”,可以彼此看見、聯結互動和支持陪伴。從而探索出以單館點持續運營為基礎、以人的鏈接為內核的兒童閱讀公益可持續新路徑。
快速迭代:基于真實的生長
為了讓這樣的美好在更多的圖書館圖書角發生,我們希望,通過 3-5 年努力,心愿書單可以支持到 3000 個圖書館,如果每個圖書館一年籌集 300 本圖書,每年將可以給圖書館和孩子們帶去價值 2000 萬元的新書。
為此,我們快速研發和迭代,2023 年 11 月 30 日,心愿書單公益平臺第一個版本上線。在微瀾圖書館、沐心社工、鳥巢圖書館等伙伴的加入和共創下,我們在4個月的時間里,快速上線系統、快速實際創建心愿書單和籌集圖書、快速對一線運營伙伴和捐贈人進行訪談,然后快速的迭代升級了4個版本。
在我們對圖書館運營伙伴訪談時,有伙伴提到,當他們第一次把心愿書單分享到朋友圈時,內心是很忐忑的,不知道大家是否會愿意捐贈,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可以籌集滿。沒想到,心愿書單上的圖書很快就籌滿了。
上圖:伙伴共創群里的系統測試反饋和互動
目前上線的心愿書單中,最快的,在分享到朋友圈后 3 個小時就籌滿了。
更驚喜的是,有伙伴反饋,有企業在看到心愿書單后,主動提出希望一起合作,動員企業員工和客戶一起通過心愿書單公益平臺為孩子們補充新書。
在捐贈者端,訪談時,一個大學生捐贈者也深深的鼓舞了我們。
她說,這次的心愿書單捐贈,是她當時生命中最大的一筆捐贈—— 一次捐了3本書。她也有過猶豫,但最終促使她做決定的,是她可以通過“心愿書單公益平臺”跟蹤這些書去了哪兒,有沒有被借閱,是不是被孩子們喜歡。
這些來自一線伙伴、捐贈者的真實反饋,給了我們非常大的鼓舞和動力。
但是,巨大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真摯邀請:一起助力孩子閱讀成長
在教育公益領域,這種創新研發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樣的創新,最終的受益人是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而這些孩子所在的家庭和學校,很難為此支付合適的費用,商業公司由于沒錢可賺,不會投入;而公益領域,支持這樣創新的資金卻是最難募集的。
在心愿書單公益平臺的研發中,我們很幸運地申請到心和公益基金會十多萬元的研發資金支持。
但是,這樣的申請,是在完成調研和原型設計后。在這之前,我們要先掙到錢或借到錢,才能投入研發,或者,我們幾家共創伙伴機構自己投入人力和資源進行調研和研發。
同時,相對于研發投入的人力成本,這是遠遠不夠的,比如,接下來我們需要繼續對一線伙伴和捐贈者進行持續的訪談洞察,對系統進行持續的升級迭代。24年的研發投入資金,到目前還沒有找到支持方。
在心愿書單設計時,我們寫下了一段話:孩子們的閱讀小心愿,我們一起助力實現。在大家的共同助力下,孩子們的閱讀小心愿,正在通過心愿書單在一個個實現。
上圖:通過心愿書單籌集的童書在廈門城中村公益圖書館高殿館展示和開放借閱作為助力孩子們小心愿實現的后面的我們,也有一個小心愿,那就是:希望我們可以找到更多共創者和支持者,讓我們實現團隊可持續,用科技和創新助力伙伴,以單館點持續運營為基礎,以人的鏈接為內核,持續探索兒童閱讀公益可持續新路徑,從而持續的支持到更多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閱讀和成長。
所以,如果你認識感興趣通過創新和技術推動教育公平的人或組織,或者你自己感興趣,我們真摯的邀請你幫忙推薦或聯系我們,或者將這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幫助我們鏈接更多資助型組織、潛在支持者、一線閱讀公益伙伴、學校和圖書館。
你的每一次的分享和推薦,都是在幫助我們創建新的鏈接,為一個個個美好的小心愿增加實現可能。
歡迎了解微瀾圖書館
他們是外賣員、快遞員、家政工,但他們的孩子在城市找不到一張課桌 | 岳毅樺 一席第801位講者
去給這家圖書館當館東,是我今年做的最有意義的事 | 雅君的好用分享
微博:@請叫我北京三知
豆瓣:@請叫我北京三知
小紅書:@請叫我北京三知
微信:小新(xingongmin2007)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