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一些史學專家認為,皇太極汗位是從其幼弟多爾袞手中篡奪來的。
有的則認為,皇太極的汗位是通過激烈爭斗,力克競爭對手而得到的。
還有學者認為,皇太極汗位并非奪立,而是由諸貝勒推舉產生。
那么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
事實上,努爾哈赤晚年并沒有確立汗位的繼承人。自天命七年三月努爾哈赤宣布將來實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規定未來之汗由八旗旗主諸貝勒共同任免,直至其去世,努爾哈赤一直為這一制度的過渡而做著準備工作。
這一時期,努爾哈赤還有意識地讓諸貝勒共理國事,進行著八王共治的演習。天命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即努爾哈赤死前一個多月,他還強調了諸貝勒有德政者方可為君為王,否則君王何以稱也?
因而,可以確定的是努爾哈赤生前不僅沒有立某人為儲的跡象,事實上是根本沒有立儲。
從史料觀察,他7月23日不豫,8月11日死去,中間經歷了近二十天的時間,顯然不是暴亡。
也就是說完全有可能在病重期間將屬意的接班人公之于眾貝勒。
所謂坊間傳說的有意立多爾袞,不過是朝鮮方面的猜測,后金政權的任何人,包括皇太極即位后所打擊的諸大小貝勒,從來也沒有說過努爾哈赤立過多爾袞,所以朝鮮方面的這種猜測傳聞不足為據。
從當時多爾袞的狀況來看,其被立為汗王的條件也并不充分。多爾袞在努爾哈赤生前的身份地位并不高,他不過是兄長阿濟格旗下的掌有半旗牛錄的貝勒而已。
其同母三兄弟中,阿濟格、多鐸都被其父安排為旗主。多爾袞成為旗主,是在皇太極即位后的天聰二年。
而且當時多爾袞年僅15虛歲,可以想象在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體制下,一個掌半旗的少年貝勒,是缺乏駕馭包括四大貝勒在內的八個旗主,從而順利行使汗王的權力的。
至于多爾袞后來所說的皇太極即汗位“原系奪立”,這句話并沒有說努爾哈赤曾立多爾袞或其他人為儲,皇太極是從他或別人手中奪取儲位而立的。
本來努爾哈赤死后,八王爭立為汗,每個人都可以說是爭搶。
據載,在努爾哈赤臨終前,皇太極與岳托極有可能有過密謀,因為努爾哈赤八月初七日已病重,十一日下午未時去世,群臣將其靈柩抬至沈陽宮中已是“夜初更”。
隨后岳托聯合薩哈廉連夜動員代善立皇太極,因而“翌日”清晨“卯時”,以代善為首,包括皇太極在內的大貝勒便召集諸貝勒會議,由代善提議立皇太極為汗。
以此可見,皇太極即位,確實是諸貝勒按照努爾哈赤的遺訓,經過眾人推舉最后確立的。
岳托等人為皇太極主動謀求,且說服代善搶先提名,占得先機,為推舉皇太極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但其最終得以繼統還不僅僅由于他們的這一活動,而是有更多的有利因素作依托。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愛子”,他之所以受到父親的喜愛,一是由于其生母葉赫那拉氏得努爾哈赤專寵,在繼妃富察氏失寵后入居正室,成為嫡妻。
二是他本人聰慧。皇太極幼年時“太祖鐘愛焉,甫三齡,穎悟過人。七齡以后,太祖委以一切家政,不煩指示,即能贊理,巨細悉當。及長,益加器重”。
皇太極不僅得到父親的偏愛,而且與岳托、薩哈廉、濟爾哈朗、德格類等幾個小貝勒的關系也很好。
四大貝勒中,皇太極的年齡最小,與諸小貝勒易于接近,加上皇太極在后金中的顯赫地位及努爾哈赤對他的鐘愛與青睞,因而成為這些人追隨的對象。
這些人中,與皇太極關系最密切的是岳托、濟爾哈朗、德格類三人。皇太極與岳托、濟爾哈朗在幼年時便結成了朝夕相處的伙伴友誼。
岳托深得祖父努爾哈赤喜愛,幼小“撫育宮中”。當時宮中得努爾哈赤專寵的是皇太極的母親葉赫那拉氏,岳托因而依偎在葉赫那拉氏膝下,得其撫育,這段生活也使他與皇太極結下了深厚友情。
濟爾哈朗比小岳托小一歲,他也曾“幼育于太祖宮中”。
皇太極十二歲喪母之后,與岳托、濟爾哈朗同炕而眠、同桌而食、朝夕相伴的童年生活也隨之結束。但因為政治的利害關系,他們幾人的關系在其后的年月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天命元年,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同被封為和碩大貝勒,在后金政權中是頗有權勢的人物。
在四大貝勒中,唯有皇太極可稱得上是文武雙全的英才。天命五年代善被廢掉太子之后,皇太極在眾人心目中無疑已被視為儲位的最佳人選。
按照《實錄》所記,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二日議立新汗的會議成員有如下諸人: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岳托、碩托、薩哈廉、豪格等十五人。
這些人,按宗支關系大致可劃分為五個系統,即代善、岳托、碩托、薩哈廉、杜度一系;阿敏、濟爾哈朗一系;莽古爾泰、德格類一系;皇太極、豪格一系,阿巴泰與豪格同旗,也可劃入此系;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一系。
阿濟格三兄弟因其母大妃的地位而成為競爭汗位不可忽視的力量,其不利因素是年歲較小,最小的多鐸年僅十三虛歲,他們軍政實踐經驗很少,難當重任。
阿濟格雖已二十二歲,但此人有勇無謀,性格粗暴,很難入選。
其他各系中較有資格的是各該系具有父親或兄長身份的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以上四人也正是憑借他們的嫡出身份及政治經驗,在競爭汗位上具有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優越條件。
但阿敏屬于汗室旁支,而且與努爾哈赤發生過嚴重的矛盾沖突事件,在決定汗位人選的成員中,努爾哈赤子孫又占有絕對優勢,所以阿敏根本不可能入選。
莽古爾泰在行政能力、戰功方面,比起代善、皇太極并無突出之處。代善一系成員較多,且其寬柔性格及處理行政的能力也曾贏得不少人的好感,而且戰功頗著。
但在天命五年九月,其太子位遭到努爾哈赤的廢黜,不能不對他以后汗位的入選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
相比較而言,皇太極在后金諸貝勒中可稱得上文武雙全,而且人際關系也較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大宗支中,都有皇太極的支持者:代善一系的代善、岳托、薩哈廉;阿敏一系的濟爾哈朗;莽古爾泰一系的德格類,本系的豪格。
皇太極的這種交際能力,無形中削弱了其他宗支的競爭勢力,而使自己在幾大宗系中處于相當有利的優勢地位。
尤其是岳托、薩哈廉傾向于皇太極并爭取了代善,更具有關鍵作用。岳托與其父代善的關系并不十分融洽,在代善與皇太極二者之中,他寧愿選擇了皇太極。
代善雖然與皇太極不無矛盾,但大約是考慮到自己曾被汗父廢黜,而且兩個兒子已倒向皇太極一邊,競爭不過皇太極,因而在岳托、薩哈廉的說服之下,索性順水推舟。
代善一系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推舉皇太極,更使皇太極在擁戴力量上具有了絕對的優勢。在議立新汗的十五個成員中,有七人屬于皇太極一派,其他任何人也不具備這種優勢條件。
其他的諸人,阿巴泰、碩托屬于中立派。阿敏、莽古爾泰、杜度及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即使有不同意皇太極為汗者,也提不出在能力素質上優于皇太極的人選,更不可能獲得如皇太極那么多的支持者。
因而,皇太極之最終以推舉的形式入繼大統,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