瀫[hú]
水名,指衢江龍游段
據《輿地志》記載
“其水波瀨交錯,狀如羅縠之文,因以為名”
5公里藝術長廊
3大泛藝術板塊
27組青年創造者
2個藝術/文化單元
6位AR藝術家
瀫石光·藝術生態走廊開幕式現場圖
3月底,瀫石光·藝術生態走廊已正式面向社會各界開放,為長三角地區增添藝術新地標的同時,也為即將到來的清明小長假提供了新的春日踏青好去處。
瀫石光·藝術生態走廊匯聚規劃、建筑、策展、藝術、景觀等行業領域,共涵蓋40組點位方案,以其獨特的策劃理念,分化出三大泛藝術板塊:「瀫岸」、「瀫村」、「瀫之靈」。通過藝術作品、大地生態景觀、構筑物、藝術裝置、文化空間、在地聯合等呈現形式,展示青年人對未來城鄉、自然和社會生態的價值共識,致力打造未來生態與藝術結合的瀫畔生活場景。
01
瀫岸
《起風了》胡興|青微舍工作室, 攝影:Arch Nango ?
《時間的橋》黃丹霞 戴瓊 林萬山
《瀫館》薛楚金| 沚山建筑設計(上海)事務所,攝影:田方方?
《自由》盧征遠
以“龍游瀫畔·8090青年創造季”為基點,瀫岸板塊呈現27組青年創造者的作品,沿瀫岸分布在各處,以青年創造力,將人文建筑、裝置、藝術,以可持續的觀點和美學的概念,鏈接瀫岸的土地、植物、空氣和景觀,創造一個前輩交予青年的舞臺,完成代際間的交流,文化上的助推。
濕地博物館
Stone Platform
季曉玲|廣州土人景觀
Jl Xiaoling
人工建造以極少的量,低姿態地介入濕地,作為傳達自然信息的媒介:將一塊小型“土石方”嵌入水岸邊界,通過塑造褶皺般密集起伏的地形,將水與土地的動態關系濃縮到一塊可進入的感知空間,同時形成承載公共活動的容器。
在以年為單位的時間跨度內,潮汐、氣候、水利工程對江河的影響直接反映于水位的變化。江水進入“土石方”的量,將不斷地改變它的使用空間與形態。最終,土地、江水、植物、動物……這些自然要素成為主體,在未來更長的時間內,以不可預估的能量持續地“設計”這處人造景觀。
搖擺屋
SHAKE SHAKE
徐戈|Studio GEAR
XU Ge
攝影:徐戈?
人與聲音的關系可以說是相互依存的,對于那些長期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來說,來自田野的聲音帶有一種自由和歸屬感,SHAKE SHAKE作品延續了藝術家的“屋子”系列,成為一種精神居所以及詩意的棲居地。作品的表面光影反射伴隨著太陽每日東升西落,云卷云舒,呈現著不一樣姿態和變化,在搖擺中重拾人們沉睡已久的鄉情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閘美術館
Water Lock Museum
范久江 郭廖輝 時子媛
FAN Jiujiang, GUO Liaohui, SHl Ziyuan
攝影:肖琦凡
水閘美術館坐落于1公里水渠的終點,通過功能性改造增強了原本基礎設施水閘的特性。這里將水閘和美術館的兩種不同空間和語境融合在一起。原有的水閘建筑被改造為包含首層展廳、二層展廳和屋頂平臺在內的三個展覽空間。建筑墻上的窗洞以水閘的工作原理為主題進行了改造。方形的二層窗洞提示了內部的卷揚機,而細高的首層窗洞則提示了牽引索的存在。
概念書店
Twisted Brick Shell:a 24-page Book Store
陳昊 胡琛琛 | HCCH 合塵建筑
CHEN Hao, HU Chenchen|HCCH Studio
攝影:肖琦凡
概念書店是田野中守望的回環殼體。從一側的半圓翻轉向另一側,互為內外。殼體由紅磚構成,磚殼被放置在漂浮的混凝土梁上。讀者可通過室內二十四個貓眼閱讀亞克力瓶底的信息。
大地長桌
Table Eighteen
左龍|梓集 fabersociety
ZUO Long
攝影(圖1):田方方
大地長桌由新增戶外長廊和改造的田間小屋兩部分組成,它們相互呼應和補充。長廊在保留原有田間小路功能同時,新增一張 18m 長的大地餐桌。大桌子通過結構設計實現了18m無落柱的聚會場景,并結合秋千娛樂設施形成宜人的休憩場所。屋面整體覆蓋柔軟、通透的防水布,為游客提供自然舒適的戶外體驗。通過一貫的結構秩序構建理性框架,同時也創造柔軟的內核。隨著村民和游客的參與,田野中將生長出一幕幕生動活潑的在地藝術生態景觀。
人造樹
The Tree
陸嘉鴻|有限設計工作室
LU Jiahong
攝影(圖1):有限設計
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紅船豆水站及其背后巨大的航電樞紐,卻長期沉默于人們的視線之外。“人造樹”將原本封閉的水利設施空間公共化,披露航電樞紐所蘊含的關于人地關系的思辨價值:象征人類理性控制的鋼結構網格,和網格中“正在被建造的大樹”,是對基礎設施再造自然圖景的抽象與比喻。觀者被邀請攀登天梯,穿過“大樹”的身體到達觀景臺,從高處重新觀看航電樞紐被重塑的自然以及城市。這座以尋常工業材料搭建的紀念碑,紀念著人類在改造自然過程中所凝聚的巨大努力。
無花之境
Non Flower Tempo
趙德利|再造建筑事務所
ZHAO Deli
攝影:吳清山
“無花”——試圖擺脫、抵抗事物乃至人被賦予的固有社會定義的那些創造和超越的時刻。“無花之境”是一個為人提供這些時刻發生的地方。
原本只有泵房功能的建筑,與當地人們的生活并無太大關系。而“無花之境”在現有建筑、龍游瀫山水和人們每天用手機掃碼生活的批判之間,建立了一個從全新體驗之中反思當今過度使用手機而缺失個人感受力的社會問題的現場。這里將原有泵房建筑重塑為有著豐富體驗的人工地形邊界,以多維擴散的形式將原有建筑變成與身體、自然環境、不必去掃的“二維碼紀念碑”的當代沉思相互促進和啟發的新社會精神空間。
潮汐
Tide
蘇暢
SU Chang
單體雕塑作品,以本地不同位置的濕地為基礎,重塑組合成雕塑并進行鑄造,呈現多物種視野下土地與水的運動。
對話的橋
Flew Over the Trees
戴瓊 黃丹霞 林萬山
DAl Qiong, HUANG Danxia, LIN Wanshan
對話的橋位于村邊的樹林內,是村頭重要的公共空間——石刻博物館的延伸。結合樹林交錯構成的屋頂作為光影的容器,樹木的枝葉在陽光下投下斑駁的光影,為這個空間增添了詩意和神秘感,樹下限定出聚會、公共社交的場域,對話的橋成為小徑中可供停留的節點,為村莊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場所。白天,它承載日光投射的樹影,夜晚傳感器將樹林的生物信息進行轉譯形成新的場景。這個光影的容器將未來與此刻,抽象與具體,藝術與鄉村壓縮呈現。
游戲的橋
Flew Over Childhood
林萬山 戴瓊 黃丹霞
LIN Wanshan, DAl Qiong, HUANG Danxia
這是一個“畫”出來的游樂場。借由朦朧感制造一個線性樂園,“畫”中有自己一起玩游戲的伙伴和一個站在橋上的外星人。
水塔、連橋在田野之上,樹林之中。這個工業遺存是河畔曠野中少有的立體構筑,宛若兒時爬高上低的秘密基地。“Wa”是兩個水塔在打招呼,也是龍游的風土在田間和所有的游客打招呼。在夜晚以光媒介,在樹叢中呈現一個“光”的樂園。
坐觀云起
Siting Clouds andDancing Mist
萬欣宇 王君
WAN Xinyu, WANG Jun
攝影:范倩
作為基礎設施的平水橋,是瀫岸村民茶余飯后的散步、納涼、溯溪的場所,然而歲月流轉年久失修。設計師將受損的平水橋重新喚醒,加固結構、拓展游玩區域、供人穿越和休息。簡約的平臺與水臺單元被靈活地組合起來,穿插彎曲線條云霧繚繞的意象,讓人沉醉在每一個黃昏和黎明。在季節的千變萬化中,當代人的身心在此被大自然撫慰,濕地的創傷被默默療愈。
????
02
瀫村
瀫村板塊由策展人、風語筑藝術拓展總監呂凝玨策劃,由兩個平行單元——“在地藝術單元”和“在地文化空間”構成。“在地藝術單元”邀請七位藝術家:畢蓉蓉、雷童、李青、倪有魚、王子耕、張如怡、周漸佳,根據在地文化、場景進行創作。“在地文化空間”則聯合七家文化、藝術機構:放語空、卷宗Wallpaper、西濤設計tao+c、織城網絡UrbanNetworkOffice、Fiu Gallery、復雜問題研究所、活絡Acts and Pathways,結合在地鄉土人文,將龍游在地空間、建筑進行改造,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賦予其新的生命與意義。
在地藝術單元????????
??
蔭營影映亭
Frame Pavilion
李青
Ll Qing
攝影(圖2):田方方
瀫岸常見的水利泵房被改造成半開放式的亭屋,供人停留駐望。人們由步廊走入亭中,由亭屋的構形和原有的窗口中看到今日的風景,產生一種時空的層疊咫尺之間的樹蔭和樹影、游人露營玩耍的身影和江岸美景交映一室,在圍繞窗口的框形雕刻畫中,游人本身成為觀看的對象,構成目光在風景、人物、圖像之間的回環。
廢墟的影子
The Shadow of Ruins
張如怡
ZHANG Ruyi
作品以一座荒廢坍塌的老房子作為基底結構,借助爬滿墻壁的雜草和青苔,“生長”出金屬質感、帶著些許黯淡微光的歪扭植物形態。此植物的原形是取自藝術家常年收集保存的養殖失敗的植物。這種生活在干燥沙漠的植物在潮濕的都市環境中,呈現出逐漸因環境變化所產生的枯萎與干癟所顯現的特殊美感。此時,耗盡水份的植物,像一件古老的遺留物和房子的現實遺跡相互輝映。這是對記憶的重現,對于不可見的被遺棄之物的再次“閱讀”,它連接著過去與未來。
漫長的瞬間
龍游·神仙會
Endless Moment
Long You · lmmortal Hall
倪有魚
NI Youyu
藝術家到訪龍游后希望能夠結合自己的創作融入當地甚至賦予老房以新生,營造自然與文化的交融氛圍。通過翻模制成的當地神明形象散落在村子的各個角落,神仙們走下神龕,走出廟宇,融入村子的日常生活:放置于老屋內的佛龕、閃電以及匾額裝置則是以傳統為基礎,融合了現代光電技術,在廢棄的老宅內營造出一個新舊時空交錯的氛圍。
3,2,1,開始!
3, 2, 1, Action !
雷童
LEI Tong
一日間的光景、一月的陰晴、一年的四季是時光的流轉與漫延。作品中通過采集生活在流域兩岸村中孩童玩耍的身影,追溯童年的游戲時光回到的原點。反光的剪影與變換的自然光景交相呼應,如自原點逐漸漫延的信號共同描寫著光景。在生動的自然與樸素的村落中,于此刻讓我們開始倒數,再次出發與時光開啟一場新的游戲。
在地文化空間
讓候鳥飛
Seeing Birds
復雜問題研究所
Comple-X
讓候鳥飛毗鄰小南海的“鳥島”,由沙洲上的村莊倉庫改造而成。首個展覽《看見鳥》,呈現藝術家在鳥島和瀫畔的駐地創作,基于跨學科跨領域的對話,與當地村民聯動,通過藝術的表達展現鳥類留守與遷徙下的瀫水生態。
楊愛珍本店
Yang Aizhen Home Restaurant
Fiu Gallery
以“多元”、“大膽”、“有趣”“年輕為內核的 Fiu Gallery 來到龍游,與當地的網紅餐飲品牌——楊愛珍大排檔攜手合作,打造一個獨特的在地藝術快閃餐廳。楊愛珍作為一位做了 30 年鹵味并且跨界玩汽車拉力的個性老板娘,以龍游辣鹵和手工小吃為主,經過30年的味道改良和沉淀,受到了許多食客的好評。
Fiu Gallery與藝術家劉宸以及插畫師koku聯合,通過公共藝術空間讓藝術深入村民的生活,為他們帶來生活樂趣和精神滋養。將村落塑造成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創意的美麗家園。
放語空
Fang Yu Kong
西濤設計
tao+C
汀塘圩村口,一個清末的老房子,挨著90 年代加建的小廚房間,一個小院子和一棵樹,是藝術生態走廊的起點。
新的設計不觸碰老房子的墻體和結構,取掉填充的木墻板和樓板,讓老建筑的骨架清晰顯現;一套輕的鍍鋅鋼管系統形成內部的架子、展示系統、座椅和燈光;穿過木骨架間的縫隙,細鋼結構與老的木結構互相交織在一起,輕觸但不破壞。
裝置從房子內生長入院子,形成涼棚圍出一個回字型的院落。并斜切剖開原來的小加建屋,形成了咖啡館。院子里喝咖啡,老房子里休憩和閱讀然后踏上藝術生態之旅。
03
瀫之靈
瀫之靈板塊由雷電所策劃,呈現6組(位)AR藝術家:曲速引擎、溜溜工作室New New Studio、史郁斌、張海超/FOG科技藝術基站、spectrumAR光譜實驗室、謝明炫的作品。該板塊是龍游增強現實AR計劃,打造現實與虛擬交疊的生態循環,呈現獨特的元宇宙互動體驗,穿越自然與屏幕之間的數字游牧,具有藝術性、功能性、交互性的復合型虛擬與現實體驗,致力在生態友好的視角,探索科技與龍游在地發生的奇妙反應。
圖1?
貫月槎 Ancient Chinese UFO
曲速引擎 Warp-Drive Engine
圖2?
泠泠之靈 Lingling-ling
史郁斌 Shi Yubin
04
院校在地
森語間
Wispering Woods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CAUP Tongji University
“森語間”以聲音作為媒介,構筑了一個隱于林中的微觀自然空間,探討人與森林因共聲而共棲的詩意場景。身體藏于朦朧的膜網之中,靜置于樹木之間,僅僅透過視窗仰望著樹梢時而掠過的飛鳥。當周遭的視覺體驗被遮蔽、被壓抑、被限定,聽覺成為了感官的焦點。森林的圖像逐漸被模糊,森林的低語開始縈繞耳邊。
05
開放單元
藍月
BLUE MOON
張家寧
ZHANG Jianing
藍月(BLUE MOON)指的是罕見的一個月中出現兩次滿月的現象,第二個滿月就是藍月。藍月通常兩到三年才會出現一次,而叫藍月的原因,則是沒有人見過藍月,以此來表現它的不尋常。這種掩藏在日常中的不尋常,不就是藝術所希望做的嗎?
日常總是讓人習以為常,但日常也總能帶來意外的感受,那是日常里隱藏的不尋常。設計希望用藍月去提醒大家這些不尋常的存在。它是沒人見過的藍月,一個藍色的月亮,一個名字的起源。水渠聯系了這里日常的生活,而水泵作為水渠的心臟來當做藍月的升起地再合適不過了。藍月的日常的不尋常,將會被水泵“泵送”到周圍的生活中,被農田吸收,被人觸摸,這日常的況味。
總覽圖
如何到達
定位
【浙江衢州龍游“瀫石光·藝術生態走廊”】
飛機【衢州機場】 / 高鐵【龍游站】
+駕車/打車到達
門票??
“瀫石光·藝術生態走廊”免費參觀
龍年福利
【生肖屬“龍”、“龍”姓來龍游客】
在龍游通APP上實名注冊認證,線上領取“龍年專屬”龍游碼
本人持龍游碼,龍游所有景區免門票游覽
(活動時間:2024年2月10日—12月31日)
*具體優惠政策請以官方通告為準
《大地長桌》左龍,攝影:張準?
*本文首張GIF圖片信息說明
《藍月亮》張家寧
《瀫館》薛楚金,攝影:田方方
《水閘美術館》范久江 郭廖輝 時子媛,攝影:肖琦凡
《大地長桌》左龍
出品人:董瑞、吳雙
撰文:Tina Xu、王欣然
版式設計:王欣然
審校:王欣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