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胡侃君,陪你侃國漫~
作為一個看“超英”長大的觀眾,對于大科幻類型,我都愛看愛分享。這個月偶然間看到一部叫《吞噬星空》的國產動畫,竟然跟喜愛的超英類型片有點像,讓我有點上頭,不經意就刷到了最新一集。
(圖:吞噬星空)
而這個月在大熒幕上映了一部同樣改編自科幻小說的《沙丘2》,我一個“臭看超英”的表示,在當今全世界商業電影連故事都講不好的情況下,《沙丘2》的團隊真的超牛了!
(圖:沙丘2)
兩部作品我都不是原著黨,目前我都屬于路人粉。在我看來都屬于軟科幻,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有許多不同之處,接下來就開啟我的胡侃時間!
首先,兩部作品的原小說都明顯帶有各自時代的烙印。《沙丘》的小說創作于上個世紀60年代,小說被稱為行星版“王子復仇記”,主角就是遵循著“屠龍者終成惡龍”的套路發展。對現在的觀眾來說,《沙丘1&2》的劇情肯定稱不上出彩。我想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也很清楚這點,明顯感覺到電影在視聽上下足了功夫。《沙丘1》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原創配樂等多項大獎。《沙丘2》的畫面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無論是黑暗的室內空間、明亮而無垠的沙丘,還是男主人公保羅那被海洋覆蓋的家鄉星球,每個場景都各具特色,我都想找來做電腦壁紙。
(圖:沙丘2)
《吞噬星空》是我吃西紅柿在2010年開始連載的科幻小說,20年開始改編成動畫,由國內頂尖團隊玄機科技制作。《吞噬星空》也帶有時代印記,是國人相信努力改變命運的一種映照,是披著太空科幻外衣的“下狗逆襲”的爽文。這類爽點也早就套路化,動畫改編其實面臨跟《沙丘》同樣的難題。無獨有偶,在我看來,玄機科技也采取了和紐導團隊相同的思路,著力于視聽,發揮自身可以媲美3A級游戲畫面的制作技術,整體畫風充滿電影大片級的觀感。機甲、黑科技、建筑的未來風格以及變異怪獸的精致刻畫都得到了體現。打斗場面的特效炫目且戰斗動作順滑,分鏡處理大開大合,氛圍烘托到位,同樣每一幕都是壁紙級的。
配樂和音效也是一大亮點,林俊杰演唱的片頭曲《進階》和張杰演唱的主題曲&片尾曲《吞噬星空》都非常契合整部動畫的末日科幻風格,增強了觀眾的觀看體驗。
(圖:吞噬星空)
依舊是原著的年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兩部作品給人的氛圍截然不同。《沙丘》的那種宿命感,讓我看的時候很無力,雖然不缺乏笑點,但影片氛圍充滿了悲情感和冷峻感。也正因為這些特點,讓《沙丘》成為近幾年好萊塢商業性和藝術性上都極具潛力的作品。
而前面也說到《吞噬星空》實質是一個底層青年奮斗史,雖然在主角羅峰遇到絕境時,我也感受到了壓抑,但整體上《吞噬星空》是昂揚向上的。除了武者這一“玄幻”設定外,其實主角羅峰也跟我們每個人一樣,有親人、有朋友、有一生所愛。有一條彈幕——他最開始只是想要一套房,讓我會心一笑,是那種“我們擁有同樣的切膚之痛”的會心一笑。而羅峰那種有別于巴巴塔的“絕對理性”,把全人類全地球視作共同體,明明能獨善其身,卻選擇命運與共的“蠢”,在那一刻讓我心生敬佩。我想這也是背后的玄機制作團隊用心去刻畫的。
(圖:吞噬星空)
當然兩部作品的爽點是完全不同的,《沙丘》更加粉絲向,對我們路人其實有較高門檻,而且其魅力真要在IMAX上才能領略!《吞噬星空》原著本身就更加面向大眾,動畫的呈現形式也很適合題材,是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佳作,大家一定不要錯過!
關注胡侃君,不客觀非專業小腦洞,陪你侃國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