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創始人萬叔。
這兩天,一封聯名信,又把萬科推向了風口浪尖。
不用辯,你看這么多公章就知道,舉報的這些基本都是真的。
但問題是,作為10多年的合作方,煙臺百潤置業,為什么要舉報?
以下是正文。
01
舉報信很長,萬叔在這里就不一一講了。
大致意思就是說,萬科通過壓縮利潤,體外循環的方式,通過其他關聯企業,把利益輸送給以郁亮為首的幾個家伙。
可能大家對這種模式不太理解啊,萬叔給你拆解一下。
許多工程企業,你看著規模挺大,但是一看利潤表,發現利潤很低、高管什么的收入也很低。
你第一反應是什么?
看到工程企業利潤低,你的第一反應是啥?單選
A. 可憐,辛辛苦苦干這么多,沒賺到什么錢。
B. 可惜,公司管理太差了,造成了大量的浪費。
C. 可氣,這么多本單屬于公司的利潤,都被轉移走了。
如果你的選擇是A,那么萬叔這邊置頂帖,那些付費文章什么的多看一下。
因為這個答案,不僅顯示了你認知比較粗淺,還顯示你理解的方向是錯誤的。
我們從價值分配的角度來講,萬科這類的企業,為什么要把錢分出去。
02
萬科在1988年的時候,為了活下去,搞股份制改革,那時候王石大手一揮,就把自己手里的40%股權放棄了。
就因為這個原因,包括王石自己在內,那一批打江山的兄弟們,都沒享受到太多資產增值的紅利。
你說工資高,工資才多少錢?
一年1,000萬的退休金,你看著很多了,事實上連老婆想買輛200萬的車,王石都舍不得。
根據馮侖潘石屹他們講,王石確實是窮。
當然了,是相對于另外這幾個家伙而言。比普通人還是有錢很多的。
但王石如果有萬科哪怕1%的原始股,早就躺贏發財了。
微軟,那個比爾蓋茨的室友鮑爾默,剛開始股份也不多,就4%,結果這家伙拿了幾十年一直不賣,現在也成為排名前幾名的美國大富豪了。
但萬科大股東,前些年一直是華潤。
華潤作為一個投資型的股東,甩手掌柜,不怎么干預他們具體的運營。
只要求萬科分紅。
所以這些年萬科股價不怎么漲,但分紅非常大方,也有這個原因。
在那些手里沒有多少股權的管理層,就郁悶了。
你想,你辛辛苦苦干活,為公司創造利潤,自己拿點工資和獎金,賺到的錢都以分紅的形式歸到股東手里去了。
你心里肯定不平衡。
怎么辦呢?很明顯辦法有兩個,第1個是把錢轉移出去,把利潤做低。
第2個,是多搞點股權回來。
03
萬科的管理層是怎么做的?他們是兩個方向齊頭并進。
這次舉報的,主要是把錢轉移出去,把利潤做低,把轉移出去的錢由管理層吞掉。
具體的手段包括虛開發票,虛報增值稅,抬高采購價格,設立資金公司,拉高企業資金成本等。
其實不止萬科,幾乎所有的房地產、施工類企業都是這么玩的。
但為什么單獨要舉報萬科呢?因為萬科現在已經染紅了,是國企。
國有企業這么搞,是要承擔國有資產流失風險的。
但這也是有風險的事啊。
所以萬科的管理層,最想搞的還是拿股票。
股票怎么拿呢?
大概2014年左右,萬科搞了兩個計劃,你現在去網上還查得到,叫“金鵬計劃”和“德贏計劃”。
這兩個合起來,占了萬科7.8%的股權。
萬科還搞了一個百億回購計劃,但錢一直壓在倉里,沒有打出去。
所以如果全盤來看的話,先把利潤藏起來,然后用另一部分利潤發獎金。
用獎金買股票等買的差不多了,再把隱藏的利潤拿出來百億回購的計劃用起來,股價猛漲,大家就爽歪歪。
還不用擔心法律風險。
所以當年才會有姚振華,拼了命加杠桿,在二級市場買股票,也想要收購萬科的控制權。
為啥?
人姚振華是個生意人,是個潮汕人,他用生意的邏輯去看萬科,這么低的地價,這么完善的管理機制,這么低的利潤。
怎么看怎么覺得里面有一塊大肥肉。
這塊大肥肉,就是管理層轉移出去的那些利潤。
所以你明白了吧,為什么當年姚振華買萬科股份的時候,王石大喊野蠻人。
如果真讓姚振華當董事長了,一清查,一規范,讓他們把吃掉的吐出來,這幫家伙就真成打工仔了。
04
那這次,為什么萬科又會遭到舉報呢?
因為地產行業進入了下行周期,項目合作的利潤大幅度減少。
而作為地方,大概率是搞關系拿土地打通相關的政策資源,具體蓋房子還是要由萬科來。
過去的黃金20年房價一直漲,所以你弄出去的那些錢,大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就過了。
假如你是地方企業,你現在一看,辛辛苦苦搞了這么久,不僅沒賺到錢,搞不好還要貼錢進去。
而萬科方花天酒地,吃香的喝辣的,心里當然不平衡。
業務賺錢的時候,你拿大頭我拿小頭問題都不大,但潮水退去不賺錢的時候,各種撕逼的情況就來了。
大家一起出城剿匪,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結果回來一算,百姓的錢花完了,還送到了豪紳的錢,這當然得撕逼了。
國際評級機構,心里看得門清,但不方便說具體的原因,不然撕破臉了。
所以默默地下調了萬科的評級。
對于那些已經屹立百年的第三方的評價機構,你可以不相信他們的人品,但你一定要相信他們的專業。
當時還一幫網民在那懟機構,恰流量飯,說評級機構不公正,萬叔看著直笑。
上次萬科的海外債務爆雷的時候,萬叔就預感,這次的成敗就在深圳國資委。
國資委如果想保不計代價就能保住,如果按市場規律發展,大概率就會倒下。
什么地產優等生的說法,三分憑實力,七分靠運氣。
剩下90分靠廣告。
當然,這些東西,對我等普通人來說,都不重要。
老百姓對地產公司的期望基準線,已經降低到——我花了錢,你把房子安安全全地交給我就好。
所以,還在房地產行業的朋友,不要再妄想回到過去吃香喝辣的時代了。
政府給錢,銀行貸款續命,也只是讓吊一口氣,用時間換空間,活到可以靠市場繼續周轉的那一天,而不是讓你重回ktv蹦迪。
不止萬科,那些活下來的地產企業,戰略都應該往這個方向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