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神奇的故事,這是一個美妙的傳說,它雖然是神奇,雖然是傳說,但它又在我們身邊真實地存在,而且它又在時時刻刻為人們提供著服務。我們又在時時刻刻感受著它給人們帶來的神奇的力量和福利。你想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嗎,你想了解它的過去與未來嗎?請您審讀本刊專稿:一句承諾傳七代,廣博慈愛濟蒼生第四部分。
承祖訓回報社會
鴨李正骨的續筋接骨之術,源于清代道光年間,它在一句承諾中被董家人所接受,在董家家族中所傳承,如今經過鴨李董氏后人一百多年的努力,不僅良好的醫術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與發展;高尚的醫德也得到了發揚光大。
董愛香介紹說:我們鴨李董氏正骨從傳到我們董家之初,就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而是服務社會,服務百姓,救死扶傷。街坊們給我太爺爺所立的懿行紀念碑上就明確記載,先生性溫慈善,素懐濟世之志,凡遇有受車輾馬踏之傷,跌墜挫囚之疾者,應手輒效,且不取醫費。對于求翳者,又夏施煙茶,冬施湯火;遠來者,特別優待;以膳宿。故患筋斷骨折之疾者多就之翳。我們作為后人,對于先人的言行也是銘記在心,不僅要繼承他們的祖傳醫術,還要繼承他們良好的醫德。所以,我們時時刻刻都沒有忘記用自己的言行回報社會。
(董愛香受到社會的贊揚)
多年來,董愛香無論是在鴨李村的刁家鄉鴨李董氏正骨醫院,還在縣城的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她一直都非常熱心于公益事業,多次捐資助學,長期堅持義診醫療。 自1999年以來,他們每年都堅持利用“院慶日”“元宵節”、””中國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陽節”以及黨委政府號召的活動中,在城鄉進行義診、義療活動。義診活動一年達15次。每次義診活動中,投入醫務人員10人左右。接待患者少則百余人,多則近千人。每次需敷用骨傷、骨病膏藥數百張。醫院還經常在刁家鄉設免費診所,長期為該村及周圍村莊的村民治療骨傷、骨病。董愛香說:“作為一名醫生,我要時刻為患者著想;作為一個中牟人,我不忘祖訓,力所能及地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在捐資助學、城市建設等活動中,率先垂范,慷慨解囊。2001年中牟縣創建衛生城,捐款1萬元支持城市的綠化建設,2008年得知村里要搞基本建設,為家鄉修路捐資10萬元。縣政府修建中萬路時,醫院經費并不寬裕,董愛香依然捐款四十多萬元。縣政府特意以董愛香的名字命名為“愛鄉路”。四川省汶川大地震,董愛香為災區捐款3000元。據不完全統計,自從董愛香1992年創辦《刁家鄉鴨李董氏正骨醫院》以來的這二十多年間,他們先后為社會捐款捐物達近百萬元。
她的愛心付出,濟世善舉,不僅詮釋了她醫院大門上對社會的承諾“醫德精誠杏林魂,廣博慈愛濟蒼生”,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贊譽和周邊群眾的認可。董愛香不僅連年被縣鄉評為先進工作者;還被評為鄭州市勞動模范;連續擔任多屆中牟縣政協委員。1995年在中牟縣政協開展的為改革開放和四化建設服務活動中,因成績突出,評為本評為先進工作者;1997年在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為兩個文明建設做貢獻活動中,評為新進工作者;2004年被縣政協評為政協委員為經濟和社會建設做貢獻先進個人。
揚醫術佰軒競風流
鴨李董氏正骨這門來源于宮廷御醫的祖傳秘方,盡管在董氏家族中傳承了五代,但是都還是處于門里傳授,世代發展,患者認同。真正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不得不說一說鴨李董氏正骨的第六代傳承人劉佰軒。
劉佰軒生于1970年,是鴨李骨科第五代女傳承人董愛香的二兒子。他生長在這個醫學世家的家庭,從小就對鴨李骨科的續筋接骨之術是耳濡目染。小時候跟母親董愛香學習正骨醫術。從1987年開始進入尉氏縣衛生學校學習,不僅重點研習了骨科的系統知識,同時也接受現代醫學的管理理念。1990年從衛校畢業后的劉佰軒,盡管進入中牟縣刁家鄉鴨李骨科醫院當醫生。但是他始終沒有忘記對新知識的學習,1994年9月他又到鄭州市骨科醫院進修學習一年,開始探討西醫手術和傳統中醫正骨相結合治療骨傷的相關問題。1998年,他們家要籌建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時,已經在治療骨病上有著一定經驗的劉佰軒,根據自己在外進修的經歷,對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的整體布局,發展設想都有了自己一整套的設想。
(市級非遺傳承人劉佰軒在姚家鎮義診)
(劉佰軒的市級非遺傳承人證書)
在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的組建中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架構。2006年他接任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院長后,更是不斷進行探索和研究。醫院的業務范圍,也開始由單純的續筋接骨,到骨病的預防與治療的拓展。2009年他研究的股骨頭壞死的防治,得到重大突破,臨床試驗具有明顯效果。2010年他成立中藥制劑室。如今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已經成為了一所治療骨傷、骨病和頸、肩、腰、腿疼及康復理療為一體的骨傷病??漆t院。醫院現有職工50人,業務技術人員42人,副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30人。年收治病人近2000人,年門診量達到30000人次以上。
為了更好地弘揚中醫正骨醫術,使中醫正骨療法得到更好地推廣和傳承,更好地適應醫院的發展,更好地服務廣大人民群眾。他先后建立和完善了醫院的培訓制度:一是每年要派出2—3人到上級專業醫療機構或高等專業院校學習、深造;二是內部培訓更是緊鑼密鼓。每年對本院醫生進行一次業務培訓,由劉佰軒主講正骨專業知識和正骨手法技巧以及中醫正骨療法等等。自從醫院開辦以來,通過他們祖孫三代的言傳身教、規范管理,精心傳承教授,先后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年輕有為,充滿活力的中醫骨科醫生。
劉佰軒擔任院長以來,更注意醫院的形象宣傳和知識產權保護。近年來,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在劉佰軒的帶領下,于2007年被評為中牟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單位;職工、工商、城鎮居民、中國人壽、中國財產、中國平安等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先后榮獲省市縣三級相關部門授予的:“情系兒童愛心單位”、“百姓放心骨病醫院”、“精神、麻醉品使用管理先進單位”、“河南省法律維權重點保護單位”、“中國信用管理行業最佳信用單位”、“河南省消費者滿意單位”、“河南電視臺法制頻道友好聯誼單位”、“河南省誠信經商雙示范單位”、“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網戰略合作伙伴”、“河南省誠信醫院”、“鄭州市文明誠信私營企業”、“鄭州市文明誠信商戶”、“鄭州市計量合格單位”、“創建達標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鴨李正骨醫院在改革的大潮中提檔升級)
為了達到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劉佰軒首先將鴨李正骨醫院在國家商標局進行注冊商標。還積極配合中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的續筋接骨之術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保護。于2010年被中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中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8年被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鄭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5年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6年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被中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批準為中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傳承基地,2019年 12月鴨李正骨傳習所被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公布為示范傳習所。
劉佰軒院長,被授予河南省管理創新先進個人,2018年被中牟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農民工,在2018年河南省誠信興商宣傳年活動中,被授予“誠信之星”,2017年12月被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評定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鴨李正骨)代表性傳承人。他從業二十多余年來,先后當選為中牟縣第十二屆,十三屆人大代表;十四屆政協委員?,F在主持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工作。經劉佰軒傳授的徒弟:張巧梅、劉清華先后被中牟縣文化廣電旅游局評定為中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鴨李正骨)代表性傳承人。
(劉佰軒在和患者交流)
(領導給劉佰軒題字)
鴨李正骨的續筋接骨之術,近年來在劉佰軒的繼承、傳承和發展中,不斷得到發揚光大,受益的民眾越來越多。然而,劉佰軒并不滿足。他說:孫隆椿副部長在視察我們鴨李骨科醫院時,曾給我題字:“志存高逺”。我作為鴨李骨科的第六代傳承人,雖然我不姓董,但是,我身上一樣流著董氏的血液,我一定不辜負孫副部長對我的期望,不辜負董氏先人的希望,把鴨李董氏骨科傳承好,發展好。
承祖業夫妻比翼飛
鴨李正骨這門續筋接骨之術,在歷經五代董氏后人的薪火傳承,醫術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完善。到了第六代更是異彩紛呈,第五代傳承人董愛香不僅打破了董氏正骨傳男不傳女的古訓,成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鴨李正骨唯一的一個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而且她還將醫術傳授給了自己的兒子劉佰軒,兒媳張巧梅。2017年劉佰軒成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鴨李正骨的代表性傳承人,2019年,她的兒媳婦張巧梅經過市縣專家的嚴格審查,巾幗不讓須眉也成了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鴨李正骨的代表性傳承人。
(獲得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的張巧梅)
(張巧梅正在為熬制膏藥配料)
今年已經52歲的張巧梅,原是距離鴨李只有三公里遠的尉氏縣一個農家的姑娘。她未過門就對鴨李正骨這門醫術有羨慕之心,她想也想不到,成年以后,他會嫁到劉家,成為劉家的媳婦。
張巧梅回憶說:我22歲那年嫁到劉家來的,剛進劉家,當時外公和婆婆每周都要到鄭州武警醫院去坐診,周末才能回到鴨李的家里,他們每次回來。前來求醫的更是絡繹不絕。生活在這個家庭里,天天見到的是病號,接觸的是病人,對于骨病的治療更是耳濡目染??吹揭患胰嗣β档纳碛?,自己心想,自己也是這個家庭的一員,總不能做一名旁觀者。我就暗下決心,也要學會鴨李正骨這門醫術。自己時常留意觀察婆婆她們的正骨手法,有時人手忙不過來,自己也上前搭把手,不懂得地方就向外公,婆婆和丈夫請教,外公,婆婆和丈夫他們看到我學習也上心,對我的學習更是言傳身教,精心指導。
特別是我的外公,他看我心靈手巧,給我講的特別詳細,骨怎么捏,藥怎么配,膏藥怎么熬,有時還手把手的指導我。我在外公他們的指導下,很快就適應了董氏正骨一般操作手法。在生活中我還知道,我外公特別喜歡男孩,我們的大兒子清華生下來以后,外公還特意給他起了一個乳名:“董恩”,他雖然沒有明言給我們說,其實我們心里都清楚,他是希望我們這一代一代的都要牢記,不要忘了鴨李正骨這門藝術來源于董家,我們都是受到了董家的恩惠。
張巧梅在結婚前雖然是一名村姑,對醫療知識的了解幾乎是一張白紙,常言說,一張白紙沒有負擔,要寫可以書寫美麗的文字,要畫可以繪畫美麗的圖畫。張巧梅就生活在董氏正骨這個生活環境中,使她喜歡上了對董氏正骨的學習。常言說,愛好就是最好的老師,張巧梅對于董氏正骨的學習可以說達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為了學習,她是處處留心,不懂就問,半年時間她就進入了角色,初步掌握了一系列的骨病病人的護理知識,并在丈夫的指導下,摸索著學些膏藥的熬制技術。但是,張巧梅在行醫路上畢竟是白手起家,從零做起,他為了能讓自己盡快適應這個家庭,適應這個社會,取得相應的行醫資格,1992年,她報名參加了鄭州澍青醫學高等??茖W校的函授學習,系統學習了醫學??浦R,拿到了函授畢業證書。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年輕人自有年輕人的看法,年輕人自有年輕人的主張。剛剛嫁入劉家的張巧梅,面對每天來來往往的病號,再加上她在函授學習中學到的理論,就和丈夫商議,這么多病號來咱家看病,他們吃沒地方吃,住沒地方住,咱何不向外公建議,咱們自己開家醫院,不是更方便嗎,于是,他們就將想法和外公進行溝通,這就激起了第四代傳承人董步周創辦刁家鄉鴨李董氏正骨醫院的激情。
張巧梅1992年初嫁入劉家,也就在這一年的下半年,他們就開始著手創辦醫院,1993年初,一個初具規模的中牟縣刁家鄉董氏正骨醫院就開始接待病號了。經過一年多的摸爬滾打,張巧梅也掌握了一系列的藥物知識,承擔起了醫院所有的護理任務。醫院為了更進一步得到發展,投入資金買來了X光機,張巧梅又系統進修了X光透視技術。她通過X光透視技術的學習,結合平時外公、婆婆、和丈夫在對病人的治療中捏骨、復位的手法,透視中的復位比對,使她在續筋接骨之術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張巧梅為了使自己真正掌握董氏正骨醫術,當上一名合格的劉家主婦,她在系統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進行大量的實踐,婆婆、外公他們治理過的病號需要在鏡下比對,她就根據婆婆他們的講解,在病人的患處進行觸摸,這樣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很快使她掌握了一整套的捏筋復位醫術。
一次,一位來自開封的病號,跑了幾十里地,找到他們醫院,恰好外公和婆婆都去鄭州武警醫院坐診了,丈夫也外出辦事了,家里只剩她一個懂點醫術的,面對患者的求醫,張巧梅就來到患者身邊,看著患者的痛苦像,就說,幾位大夫這會都不在,我不妨先給你試試。這位患者看著身穿白大褂的張巧梅,抱著疑惑的目光說,到你們這里來就是來看病的,只要能治好就行。張巧梅就依照平時婆婆操作的手法開始了操作,盡管看上去手若無骨的張巧梅,在慢慢的撫摸中,找到病人的患處,只見她不動聲色的猛一用力,只聽患者猛地一聲呻吟,患處了復位,幾秒鐘之后,這位患者看著張巧梅說,你別說,你還真神,這一下可不疼了。
(市級非遺傳承人張巧梅在指導兒子劉清華如何攤膏藥)
在張巧梅的記憶中還有一次,當時一位來自開封縣西姜寨的老太太,到醫院求醫,到醫院時老太太是疼痛難忍,當時她和婆婆都在,聽了老太太的講述,他們婆媳都清楚了老太太的病情,病根就在肩周上。婆婆有意識的讓巧梅下手治療,巧梅因為有婆婆在身邊,心里也有底氣。她讓老太太坐好,自己開始治療,她在摸索著摸索著,找到病患處,猛一用力,老太太傳出了聲嘶力竭的叫聲。
這一聲叫可把老太太的兒子嚇壞了,馬上就想發脾氣,在一旁觀察的董愛香就上前安慰,叮囑老太太的兒子不要著急??墒?,幾分鐘過后,老太太的肩周不痛了,老太太的兒子的情緒也穩定了下來。本來他們母子是想住院治療的,沒想到一次治療,疼痛就消失了,又貼附上膏藥離開了。老太太他們走后,董愛香告訴巧梅說:病來如山倒,祛病如抽絲,咱們作為醫生,對于患者的治療,只能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一旦失誤,后患無窮。自從那次以后,張巧梅在行醫路上也跟婆婆學會了慎之又慎。
1998年,丈夫劉佰軒要在縣城創辦中牟縣鴨李骨科醫院,張巧梅更是夫唱婦隨,從醫院籌建,到醫院建成,他們就在簡易的工棚里度過,如今他們經營的兩家醫院都在有條不紊的運營之中,作為鴨李正骨的傳承人,她又和自己的丈夫謀劃著鴨李正骨這門古老醫術的發揚光大。
張巧梅如是說:2005年我們正式注冊了鴨李正骨商標。2009年我們開始研究股骨頭壞死的防治,2010年我們成立了中藥制劑室。2011年建立醫院培訓制度:每年派出2—3人到上級專業醫療機構或高等專業院校學習、深造;內部培訓,每月對本院醫生進行一次業務培訓。2015年我們成功申報了鴨李正骨省級非遺項目;2016年創辦了鴨李骨科醫院縣級社會傳承基地。2019年我們創辦的非遺項目傳承基地被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公布為示范傳習所。為了回報社會,傳承老一代的承諾,我們每年都要利用院慶日和元宵節、中國旅游日、文化遺產日、重陽節等,在城鄉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義診、義療服務活動。具體投入多少資金,服務多少人次,也沒有做過具體的統計。
(本期未完,下期待續)
(胡云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