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綿如細絲,總惹人心生感傷。但換個角度看,它帶來更多生機與希望。且隨我翻閱詩篇,探尋古人春雨中的點滴生活。
《春日》
宋·汪藻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整個春天,陽光明媚的日子屈指可數,天空中的云做好了隨時下雨的準備。田野旁那一汪汪春水,綠得深邃,簡直比鏡子還要清亮,照出生機勃勃的春天。
人們在水邊悠閑地走過,那些鷗鳥自由自在,毫不驚慌,淡定有效,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場景。
籬笆邊桃花們悄悄探出頭來,含情脈脈地看著過往的春天。那些含苞待放的桃花最有情致,它們半遮面似笑非笑。
不遠處,幾間茅草屋在煙雨朦朧中若隱若現,那濕漉漉的煙霧染濕了行人衣衫。就在這時,午后雞鳴打破了周圍的寧靜,一聲悠長的啼聲,把人從睡夢中喚醒。
《蘇溪亭》
唐·戴叔倫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蘇溪亭畔,綠草如茵,無邊無際,蔓延至天際。在這春風拂面的時節,是誰隨著東風唱著闌干十二曲呢?
今年春天來得稍遲些,燕子遲遲未歸。一汀之上,煙雨朦朧,料峭春寒,杏花微濕。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西塞山前,白鷺身姿輕盈,自由翱翔。山腳下桃花,嬌艷欲滴,隨著清澈溪水輕輕搖曳。溪水中,肥美的鱖魚游來游去,自由自在。
溪邊一位漁翁,頭戴青色斗笠,身披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他不急于歸家,獨自享受這難得時光。
春暮西園
明?高啟
綠池芳草滿晴波,
春色都從雨里過。
知是人家花落盡,
菜畦今日蝶來多。
池邊碧波蕩漾,芳草萋萋,晴空萬里,陽光明媚,灑在滿園春色之上,一切寧靜又美好。然而,這明媚春色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從綿綿春雨中悄然走出來的。春雨如絲,潤物無聲,煥發萬物勃勃生機。
漫步田間,我注意到附近人家的花凋零落盡,只剩一片蕭瑟。所以這菜畦地里蝴蝶格外的多,它們或翻飛于花間,或停歇于葉上,只為這寂寥的園子添彩。
最后一句“菜畦今日蝶來多”,真有意思,讓人忍俊不禁,這菜畦得天獨厚,獨享春色。而王駕在家深表疑惑: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唐?竇鞏
煙水初銷見萬家,
東風吹柳萬條斜。
大堤欲上誰相伴,
馬踏春泥半是花。
水面上薄煙散去,遠遠望見岸邊許多戶人家,在這美麗的春天,卻沒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獨自縱馬游覽,馬蹄踏著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著花瓣。
初春的襄陽,煙水漸漸消散,遠遠望見萬家燈火。東風輕拂,柳枝隨風搖曳。我無人為伴,獨自站在大堤上,縱馬游覽這盎然春景。馬蹄踏過春泥,半是花瓣,半是泥土,留下了一串串獨特的印記。
古人筆下的春雨,或愁或喜,但都承載著深厚的情感與智慧。
而今我們讀來,仿佛能穿越時空,與他們一同感受那春雨中的點點滴滴。
我是方方,讓我們一起讀古詩,一起探尋古詩詞里智慧和秘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