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創始人萬叔。
昨天的文章《以封建迷信為由的一刀切,傷害了誰的利益?》講了怎么把一件事做成。
有讀者說,你講的二分法,能不能分成觀念和對錯兩個維度?
萬叔覺得有道理。如果你要說服一個人,要么改變觀念、認知,要么給予利益、價值。
可以這樣做一個通俗的解釋,未來出合輯的時候,也會修訂。
以下是正文。
講個故事。
電視劇《天道》里,丁元英有段對白。是給王廟村扶貧,去農戶考察的時候,馮世杰看到丁元英來了,嘟噥了一句:
天吶,可累死我了!
在一般人看來,這就是一句自說自話,沒什么大不了的。
結果丁元英來了興致,抓住說,你死了嗎?
“哪能真死啊,”馮世杰擦了擦汗。
結果就是這段經典的話。
“以后不許說累死了這句話,就是要說只有一種情況,那你是真快累死了,還剩最后一口氣了。但是有個前提,說完這句話你就得死,不能不死。”
看起來像是一個嚴酷的資本家,對勞動人民說的話。
但這內涵表達的是什么?
是丁元英想說,我知道你想說什么,也知道你想我說什么,但我就是不說。
之前寫過的馬科長,是不是也和記者表達這個意思?
就是,你不要試圖拿這些來試探我,我知道你想說什么,也知道你想我說什么,但我就是不說。
另外一個層面的原因,是爭奪基準線的定義權。
王廟村一窮二白,之所以丁元英覺得,能做起來,是為什么?
是因為他們勞動成本極低,能吃別人吃不了的苦。
這是唯一的、核心的優勢。
一旦這個優勢喪失了,最終反應到市場上,就是產品和服務喪失了競爭力。
丁元英是深諳這一點的。
所以在基準線話語權的拉扯上,寸土不讓,掐斷所有苗頭。
比如你讓城里人,過來王廟村,拿相同的工資,惡劣的環境,去打磨音箱柜,賺幾個辛苦錢。
一天可以,兩天可以,但長期肯定不行。
為什么?
強大的人性壁壘導致的。
人性總是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但如果你沒見過、得不到真的好生活,那只要比現在的生活好一點點,收入高一點點,你就會滿意。
明白嗎?
理論上應該是,價值創造、價值評價、價值分配的一致。
但實際上,人都是和自己比、和周圍比,比較起來是在變好,心里就覺得平衡。
比如你的工作,為公司帶來了5000萬的業績,但和你差不多業績的銷售,每個月工資都是3萬,你年底多拿10萬獎金,就很滿足了。
這二者之間的差距,就是很多老板超額利潤的來源。
說回來,王廟村就是因為,滿足他們的回報要求極低,而對粉塵、環境、污染的忍耐度極高。
才有了和那些專業工人比,和流水線產品比,殺出重圍的可能性。
但如果天天喊累,就是在核心競爭優勢上,砍了一刀,會導致全盤失敗。
這才是丁元英“小題大做”的核心原因。
昨天的文章,因為時間有限,沒來得及展開講,怎么做。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昨天的文章里聊到權力,權力是怎么來的?
帶大家打勝仗。
那在打勝仗之前呢?
統一思想。
統一思想這個事兒,不能有過于明確的利益指向。
尤其是不能損他人,肥自己,不然就辦不了。
如果丁元英說這個話的目的,是要壓低成本,或者是逼王廟村的村民無償加班干活,這事兒就變味了。
恰恰是因為,他自己不投資,不入股,不賺錢。
同時這段話,也不帶任何具體行動指南的作用,不針對誰的具體利益,所以大家才能聽得下去。
無形中提升了威望。
而南通發生的那事兒,平時沒有宣傳、沒有細致的工作。
為了某個目的,草草扣了一個移風易俗、破除迷信的帽子,然后生硬地推行具體的要求。
就導致工作推行不下去,還引起大家的反抗。
這類事萬叔在企業日常工作里,看得非常多。
明明可以有更好的,更細致的處理辦法的,常常被強硬處理。
明明可以在平時,提倡價值觀,減少阻力的,因為看不到短期結果,懶得做,導致關鍵時刻要花大力氣推動。
不勝枚舉。
沉浸在具體的工作細節里,沒有規劃、沒有戰略、缺少地圖。
別覺得觀念難動,之前又不是沒成功過。
雖然執行上產生了變形,但搞破四舊、搞反封建、打到孔家店,差點連祖宗文化都連根拔起來了。
這也說明有些人,就是價值觀煽動的天才。
但如果不是這么搞,僅僅是給點利益給點錢,想讓村民出讓核心利益,哪怕是把宗祠拆了,建兩棟房子,困難極了。
核心競爭力要維護,核心價值觀也要維護。
這些難而正確的事,久而久之,才拉開人和人之間做事能力的區別。
相關閱讀:以封建迷信為由的一刀切,傷害了誰的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