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冬天會禁錮人們的話,那春天則會讓人們的身體與靈魂都徹底放飛,因為春天充滿生機了,充滿了活力。
從某一個角度上來說,春天是一位多姿多彩的舞者,她在天下眾生的簇擁下,與百花爭艷,與鶯燕共舞,展現出無盡的浪漫與熱情。
不過,對于文人騷客們而言,春天卻是他們創作的源泉,是他們創作的動力。他們用手中的筆,描繪出詩詞里一場場最美麗的春天,描繪出一幅幅動人的春日畫卷。
在這樣的春日畫卷中,在這樣的春日暖陽下,大唐的詩詞里就有一群踏春的少年男女,他們笑臉如同綻放的花朵,絢麗而熱烈。
他們嬉戲著,打鬧著,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無限的青春在春日的暖陽下綻放出最美麗的光芒。
此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邂逅,讓一個妙齡少女遇上了她心儀的男子,于是她鼓起了所有的勇氣,打破封建禮儀的枷鎖,大膽而主動地向男子示愛。
韋莊目睹了這一幕,于是用他那極富詩意的筆,記錄下了這極其經典的一首《思帝鄉》,其詞如下:
思帝鄉·春日游
唐·韋莊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少年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此詞意譯:
一日,春和景明,春風和煦,江山秀麗。人們紛紛攜家帶口,呼朋引伴,外出踏春。
一個如春花綻放般的女孩款款而來,在花海中踏著凌波微步。忽然一陣輕風吹起,杏花頓時如雨一般墜下,灑的少女滿頭都是。
在某一個溫柔而美麗的瞬間,這個少女瞥見了迎面而來的一位翩翩少年。這個少年目光如炬,英氣逼人,當下便俘獲了少女的芳心。
這突如其來的邂逅,讓少女立即對眼前的這個少年一見鐘情,心里也立刻萌生出想要嫁給他的想法,只要能夠嫁給他,這一生也就無怨無悔了。
而且他這樣惜春、愛春,想必應該是一個可以托負終身的人吧,就算不是,就算被他無情地拋棄,我也絕不后悔。
此詞背景:
在這首《思帝鄉·春日游》中,晚唐詞人韋莊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場突如其來的絕美邂逅。
在這場絕美的邂逅中,那位少女追求愛情的形象深入人心。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人。
此詞創作的具體時間已難考證,不過后世最為流行的說法是,此詞是韋莊“托為綺詞”的思唐之作。
韋莊所生活的晚唐,統治階級腐朽不堪,導致國破山河碎,社會混亂不堪,戰亂連綿不斷,知識分子報國無門,謀生無路,前途渺茫,只能得過且過。
此后,韋莊又經歷了黃巢之亂,不得已只得四處轉徙流離,最后來到了后蜀,并卜居于成都。
在后蜀,韋莊最終官至宰輔。此時,他想起了晚唐舊國,想起了故鄉。不禁大發感慨,俯仰今昔。遂作了這首《思帝鄉·春日游》,以春日之景象,來寄托自己思鄉之情。
深度賞析:
此詞開篇的“春日游”三個字,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點明了少女踏春這一活動。
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是暗示了文中風華正茂、青春正好的少女,如今正置身于最美的春景之中。
此時,春回大地,百草飄香,山花遍野。少女心中的熱情也像山花一樣,開得漫山遍野都是。
其中的一個“游”字,寫出少女歡快的腳步,踏遍了一切美妙的地方。她感覺輕松愉快,正有踏遍青山的想法,以免辜負了這大好的春光。
在這青草飄香,百花競艷,千里鶯啼的春日盛景中,世間之人,相信沒有幾人愿意錯過這樣的大好春光。
而文中這位情感強烈的少女,又怎么可能會放走這樣的春光,任眼下的青春就這樣白白溜走呢?所以她得珍惜!
那么這位熱情的少女,又會游到什么樣的地方呢?下一句的“杏花吹滿頭”給出了答案。春天最美的地方,毫無疑問的就是在山花最爛漫時地方。
所以這位少女此時一定是身處某一個姹紫嫣紅的地方,沉醉在一片溫暖的花海之中,一任鮮花灑滿衣裳,一任杏花吹滿頭。
此處的“杏花”與上一句的“春日”相照應,“吹滿頭”與上一句的“游”相照應,把少女踏春,受到春色浸染的情形描繪得活靈活現,仿佛頭上都開滿了杏花一般。
其中的一個“吹”字,描繪出一種花謝花飛花滿天的春日盛景,真的是“春風如過客,一到便繁華?!?/p>
因此,這里僅僅是一個“吹”字,便把文中少女即將溢出詩外的情懷寫得惟妙惟肖,無以復加。
少女正在沉醉的時候,卻偶然看到了一個少年美男子,這樣的少年美男子,惹得少女情不自禁地喊嘆出:“陌上誰家少年足風流”這樣的感嘆!
這里的一個“足”字,流露出文中少女對眼前突然出現的這位少年一見傾心。一見鐘情,而且愛得無法自拔,如同鬼迷了心竅一般。
所以她才冒出了下文大膽到令人臉紅的表白:“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意即是:“如此少年,我是真心想嫁給他,若是嫁給了他,此生再無其它想法,縱使嫁錯了人,也一生無怨無悔!”
這還不算,少女還說出了下面的話,以示其決心:“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意即是:“就算以后被他無情地拋棄,也絕不反悔,絕不羞恥。”
這種強烈的愛慕之情,使得她立下終身相嫁的誓言,縱被無情地遺棄,也決不后悔現在所作出的決定。足見情感的強烈和對愛情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
這樣的誓言,充滿了無限的熱愛,充滿了無限的感情,遠遠勝過了世間一切指天指地、欲生欲死的誓言。
這樣的表白,在以男方為主動的古代,由女方的口中說出,真的是讓人極為震撼。即便是在思想觀念極為開放的今天,相信也沒有幾個女子能夠這樣主動而大膽。
而在封建思想占據主導地位的古代,這樣的話由一個女子說出,更是讓人咋舌。因為在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她的這種行為無疑是挑戰了整個封建社會的道德底線。
但她卻不顧女兒之身,向踏春美男子說出了這一番大膽而又熱情的表白詞,她一定是鼓足了所有的勇氣。
而這樣的表白,不管是在遙遠的古代,還是在眼下的今天,任何一個少男少女聽了,都會想入非非,并會不由自主地臉紅心跳,十分的難為情。
那么問題來了,文中的這位少女為何如此大膽,她不怕那位美男子拒絕嗎?她不怕受到封建道德的討伐嗎?她不怕受到全天下人的恥笑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她為何還如此的奮不顧身?為何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呢?唯一的解釋就是,她真的是遇到了真愛,并且有了愛的信仰。
因為只有擁有真愛的信仰的人,才會如此勇敢,為愛無怨無悔,為愛犧牲和奉獻。甚至是不計后果,正所謂“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p>
之所以這樣,文中的這位少女才不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那要命的封建道德,從而大膽而熾烈的表達出自己的所愛,令人震撼而感動。
而這樣大膽而濃烈的表白與抒情,不管是在當時的唐末五代,還是后來宋元明清,還是現在的現實生活中,這樣表白的女子都委實少見。
對此,您又有什么樣的觀點和看法呢?歡迎在留言區留下您精彩的觀點!以便大家交流看法。
*圖片來源于網絡,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