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少波
和君咨詢產業園區事業部 研究員
北京和創瑞智管理咨詢公司 咨詢師
前言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無疑是科技領域最熱門的關鍵詞之一。這一年,我們看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這些技術通過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能夠生成逼真且富有創意的內容,為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交互體驗。
一
人工智能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提出“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擴大和升級。在這一宏觀背景下,人工智能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政策層面頻出利好,顯然已成為政策的寵兒。
2024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提出“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此外國資委針對央企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要實施人工智能A1+等專項行動;2024年2月,國資委推出了“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拉開了央企在人工智能領域加速發展的序幕。會議提出“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是國資央企發揮功能使命,搶抓戰略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印證了人工智能在“新質生產力”中的重要地位;2024年3月,發改委主任鄭柵潔也在北京對人工智能產業展開調研,我們認為這也是在為后續相關政策出臺做積極的準備;同時兩會也提出在數字經濟領域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由以上政策,我們可以看到2024年我們重點關注的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上,“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就是核心的抓手之一,而發展數字經濟的過程中“人工智能+”就是其中重中之重。
二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園區的發展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一種顯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同時西部地區的成渝和西安、中部地區的武漢和長沙等地也展現出一定的發展活力。這種集聚現象的背后,是這些地區在科技創新、產業鏈完善以及人才儲備等方面的顯著優勢。
1.京津冀 AI產業集群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策源地,同時也是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最集聚的地區。據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最多,占據全國人工智能企業總數的 31%,形成以北京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最迅速、集群發展最密集的區域。
其中,北京人工智能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五大聚集區。中關村科學城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懷柔科學城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未來科學城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新能源等;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聚焦智能機器人、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智能終端等。
新興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爆發式增長的重大機遇,北京力爭建設成為人工智能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集聚區、重大應用的集中地、特色應用的匯聚地和創新應用的培育地,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2.長三角AI產業集群
長三角地區在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級產業群的道路上,展現出了強大的發展勢頭和深厚的產業底蘊。近年來,隨著政策的引導和市場需求的推動,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產業集聚效應越發明顯。
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其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已經初具規模。這里聚集了眾多國內外知名的人工智能企業和研究機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創新生態。上海在人工智能算法、芯片、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果,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杭州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則以其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的優勢為基礎,發展出了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企業。這些企業在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智能語音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為長三角地區的智能化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安徽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則依托合肥等城市的科研實力和產業基礎,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應用。這些應用不僅提升了當地產業的智能化水平,也為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南京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則以其獨特的人才優勢和創新能力,成為長三角地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這里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和創新企業,為長三角地區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3.珠三角AI產業集群
珠三角形成以深圳-廣州為中心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珠三角主要包括廣州、深圳、佛山、肇慶、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等九個城市;目前,珠三角九大城市已建成人工智能相關園區近百個。其中,廣州、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行業發展重點集聚地,超80%的人工智能產業園區位于深、廣兩地。
深圳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高地,目前已形成了深圳灣科技生態園、金地威新軟件科技園南山智園、寶能科技園、龍崗天安云谷產業園、羅湖人工智能產業基地、坪山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以及鹽田人工智能產業基地等多個人工智能相關產業集聚區。深圳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產業集聚效應,依托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企業輻射帶動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發展,形成了以產業應用為引導、以技術攻關為核心、以基礎軟硬件為支撐的人工智能產業鏈。
廣州加快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州泛人工智能企業數量近 1000 家,培育了云從科技、小馬智行、佳都科技、極飛科技等多家人工智能領域龍頭企業,人工智能企業集聚態勢初步呈現。近年來,廣州依托人工智能產業優勢,加快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形成了中國人工智能(廣州)產業園、天河智慧城、廣州軟件谷、南沙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中大國際創新谷、黃花崗科技園人工智能產業園等多個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區。
結語
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生產方式和經濟格局。隨著我國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日益重視,已經形成了多個區域的產業集群,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個區域。這三個區域的產業集群不僅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也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這些產業集群有望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和君咨詢產業園區事業部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