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向來是影視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那么,當下技術迭代的密集更新期,影視創作者到底需要怎樣的新技術?面對行業痛點,技術到底應該如何落地生花賦能于行業?
剛剛發布的行業首款影視制作車是優酷給出的一個最新案例。
第十一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期間,優酷影視制作車亮相,該車為導演和后期工種提供一站式軟硬件服務和舒適的集體辦公環境,全車共分為數據中心、導演區、制作區、生活區四個區域,相當于一個可移動的制作工作室。
除了“造車”,從首個數字虛擬偶像厘里的誕生,到幀享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的發布,再到一系列前沿技術的迭代升級,以推進影視工業化為己任的優酷,正為影視行業提供著新工具、新技術。
優酷“造”影視制作車
以流程升級提升拍攝效率
優酷影視制作車的研發和落地,源于觀察到劇組幕后工作人員很多現實的痛點。
“在外景拍攝時需要應對各類極端情況,這常常讓劇組陷于被動。”科幻電影導演小剛舉了不少例子:跑到偏遠地方拍攝,電力供應差,配套生活設施不完備;片場滿地走線,轉場如“搬家”;極端天氣導致設備故障,素材數據沒有完成備份……“這些情況看似極端,其實也都很常見,拍攝時的‘坑’真的很多。”
以往這些全靠劇組幕后人員自己保持靈活性化整為零來解決,問題往往被忽略。如今,有了這臺影視制作車,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比如影視制作車尤其適合在沙漠戈壁等極端環境,或是需要頻繁轉場的外景時使用;可以快速“變身”,短短20分鐘就能完成轉場;車內的數據中心支持數據素材的同步和及時上云,既保證了數據安全也實現了工作協同;生活區讓幕后人員能獲得一個更加穩定舒適的工作環境,更專注于創作。
“這臺車很實用,本質上相當于把一些后期工作搬到片場去處理。”小剛說。
曾擔任電影《封神第一部》、劇集《狂飆》等作品首席調色師的王斌認為,優酷影視制作車同時解決了“怎么看和看什么”的問題。“制作區的后期機房可以支持DIT、調色、現場剪輯三個工種的人員同時工作,導演可以及時了解現場情況,也可以通過導演區的監看墻,跨地區遠程監看和指揮調度。”
制作區
這樣的實時粗剪和實時監看功能允許現場團隊快速做出決策和調整,更好地輔助導演實時調整拍攝計劃,也能大大減少補拍的風險。這尤其利好于當下越來越追求項目周轉效率的影視制作。
一位正在處理劇集后期的制片人表示,每次剪片子相當于再次當編劇,所有的勞動成果、所有的選擇都會被重新審視。如果有了這輛車,主創人員就能更容易地用后期視角審視拍攝素材,也會讓拍攝更加精準,項目的制作效率也能有更大的提升。
也就是說,這款影視制作車不僅體現著優酷對于劇組幕后人員的人文關懷,更直指傳統影視創制中的難點痛點。它展示了優酷的技術創新如何與影視創作緊密結合,化零為整以流程升級來提升結果的可預見性,為影視工業化提供了新思路。
數字化助力工業化
優酷發力技術應用“最后一公里”
影視制作車對于影視創制流程的賦能,與虛擬拍攝帶來的后期“前置”效果有著相似的一面,也體現出以推進影視工業化為己任的優酷的責任擔當。
不久前Sora視頻的發布,就引發全行業對“AI化生產流程”的探討。阿里大文娛集團CTO鄭勇在視聽大會現場表示,技術發展的迭代速度和效果提升都越來越快,但同時,這些技術能否在整個行業中產生“應用價值”,還需要解決“技術應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全面的流程升級正是當下最好的解法。
虛擬拍攝正是在推動影視后期的流程前置化,讓以往的后期制作與策劃、拍攝同步進行。這對現有的影視制作流程是一種革新,也由此帶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前不久殺青的《清明上河圖密碼》,就有八大場景應用虛擬拍攝,包括樹下雪景、日落湖邊、廢船墓場等特殊場面。據優酷方面介紹,導演組第一次使用虛拍技術時其實有很大擔心,但在了解了虛擬拍攝的使用邊界并看到實際效果后,就開始主動在各種特殊場景戲中考慮虛拍方案了。
《清明上河圖密碼》虛擬拍攝
在《清明上河圖密碼》總監制陶昆看來,應用好這項新技術的關鍵在于新技術團隊與傳統拍攝團隊之間的銜接配合,行之有效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團隊之間的高效協作是提升拍攝效率的重要因素。
主動定義新流程,優酷還在實踐中將新職業“數字影像工程師”帶到了棚拍現場。據介紹,雖然也曾經歷過整個劇組一百多號人等著工程師現場調試的“高壓力”場景,但與劇組的不斷磨合,讓阿里大文娛數字化制作團隊更能洞察內容人需求,最終打磨出一套從前期方案設計到拍攝落地的全鏈路虛擬拍攝解決方案。
虛拍場景的增多也印證了這項技術真正從“秀起來”變為了“用起來”。據了解,在優酷正在拍攝的一部S級劇集中,虛擬拍攝全劇占比已達到10%,這是目前為止國內應用虛拍場景最多的劇集。而且,這一比例還在提高,未來在科幻劇中有望接近50%。
可以看到,從2019年嘗試在2D車景窗景戲中運用虛拍技術,到如今實現3D實時拍攝,并在北京、青島、橫店等多地建成數字化影棚,優酷正讓虛擬拍攝呈規模化發展,成為一個逐漸步入正軌的產業。
讓“景”數字化的同時,優酷也在促進“人”的虛實融合應用。
2023年,阿里大文娛首位AI數字人厘里出演《異人之下》,開創了數字人參演電視劇的先河。總導演許宏宇表示,虛擬人出演影視劇,最重要的是要解決與真人“對戲”時效果真實不“出戲”的難題。
數字人厘里參演劇集《異人之下》
為此,阿里大文娛技術團隊幫助藝術家了解和實現了這一效果,團隊始終堅定“超寫實”這一方向,厘里的皮膚質感、毛發、眼神、表情都更接近真人,這也讓她和演員們真正有了對手戲和交流感。許宏宇認為,數字人參演電視劇為影視創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并呼吁青年導演能夠勇于嘗試新技術,創作出更多有“科技含量”的新時代作品。
《異人之下》總導演許宏宇參觀影視制作車
近期,厘里已成為首個接入AI大模型的超寫實數字人,未來將出現在更多應用場景中。
結語:
讓技術與藝術深度融合,
優酷為影視行業注入“新質生產力”
綜上,優酷正用自己的一系列行業實踐回答開頭提到的“影視行業到底需要怎樣的技術”這一問題。
顯然,從技術探索到行業應用,在優酷內部,能否提質增效、規模化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是衡量“應用級”新技術的重要標準。
就像陶昆、許宏宇在網絡視聽大會技術論壇中提到的,技術對于影視行業的價值關鍵是有用且好用,只有當技術真正解決了內容創作者的實際需求,才能真正實現技術與藝術的深度融合。
當前,技術對內容“強賦能”,形成新質生產力,已是時不我待。秉承這一理念,優酷也在向行業釋放一種良性的信號:以影視創作者的實際需求出發,以流程升級為落點,優酷也將在未來AI技術與影視工業的融合中搶占主動權。
如鄭勇所說,“只有技術真的與藝術相互交融,讓好技術從‘秀起來’到‘用起來’,我們才能讓影視制作借助技術爆發的東風,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