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融入南京!馬鞍山出臺26項舉措!
3月29日,“馬鞍山發布”的這篇文章標題讓所有人感到震驚。
一個安徽的地級市官媒居然公開喊出要全面融入江蘇的省會城市,這顯然不僅代表了馬鞍山政府的態度,也肯定得到了安徽省政府的支持。
不過,馬鞍山原本也是合肥都市圈的一員,就沒問問合肥的感受么……
馬鞍山同時處于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
而且,在這份《若干舉措》中還特別提到,“將融入對接南京工作情況納入市委年度考核和月度考核”,可見馬鞍山此次是下定決心“投懷送抱”了。
馬鞍山為何突然提出要融入南京,又將如何“全面融入”,不妨先從那份《若干舉措》說起。
從《關于全面融入南京的若干舉措》的具體內容來看,馬鞍山對接內容包括干部能力提升、產業協同、科創人才、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六個方面共計26項舉措。
具體來看,這六個方面也是主次分明,既有馬鞍山發展經濟的迫切愿望,也有實際落地的舉措:
比如干部能力提升方面,馬鞍山提出市縣兩級每年選派若干具有專業背景的年輕干部赴南京市黨政機關、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跟班學習,建立“學用轉化”工作機制;
科創人才方面,要圍繞主導產業發展,每個載體積極與南京高校院所分別共建1所產業研究院,有條件地開展實體化運作,每年在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產業創新發展等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效;
產業協同方面,馬鞍山提出要聚焦南京市軟件和信息服務、云計算和大數據、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及元宇宙等產業,加大數字經濟招商力度,推動馬鞍山軟件園與江蘇軟件園開展深度合作,聯合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社會事業層面,馬鞍山提出要落實寧馬教育一體化合作協議,定期選派中小學、幼兒園校長(園長)、教師赴南京跟崗鍛煉;
規劃對接和基礎設施方面,馬鞍山表示要主動加快構建與南京半小時通勤圈。加快推進“斷頭路”建設。支持鄭蒲港與南京港合作共建;
生態環保方面,馬鞍山市將深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同應對大氣污染物區域傳輸,做好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
馬鞍山鄭蒲港碼頭圖片來源:安徽日報
每個方面都規劃詳細,看得出馬鞍山是經過了細致調研后提出的具體辦法。
不過,那些覺得馬鞍山就此“并入”南京的想法可能有些誤解。
按照馬鞍山的說法,這是為“城市乘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東風,在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道路上加速奔跑注入了新的動能”。
安徽省對此的支持,馬鞍山也在這份《若干舉措》提到了:
“我市認真落實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部署,進一步融入南京、深耕南京,以同城化思維建設區域發展共同體,實現聯動發展、共同發展。”
顯然,“全面融入南京”只是馬鞍山提出的口號,也是在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按照國家和安徽省的部署執行而已。
換句話說,馬鞍山可從沒說要“并入”南京,只是更為緊密地向南京看齊,當好南京都市圈的“親密小伙伴”。
遠眺南京紫峰大廈
一直以來,網上關于南京擴容以及馬鞍山并入南京的說法從未間斷,尤其是南京周邊的安徽城市,似乎都有“改弦更張”的意思。
沒辦法,南京這個“徽京”的名字不是白叫的。
明明是江蘇省會,卻偏偏和安徽幾座城市地理位置最近,自身又是千年古城、萬億俱樂部的“潛力選手”,不能不讓“安徽老鄉”想入非非。
特別是和南京也是咫尺之遙的馬鞍山,“入贅”南京的念頭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馬鞍山立市時間不長,建國之后因為當地有大量鐵礦資源而立市,主要產業就是煉鋼開礦(馬鞍山鋼鐵)。
馬鋼最興旺時,對馬鞍山財政的貢獻占到70%-80%,幾乎完全是一個鋼鐵廠“養活”著一座城市。
1963年11月18日,馬鞍山鋼鐵廠中國第一批輪箍試軋成功
不過,和同為鋼鐵資源型的城市相比,素有“九山環一湖,翠螺出大江”美譽的馬鞍山環境那可是相當宜居。
如果站在馬鞍山城市街頭觀看,你很難相信這是一個“鋼鐵之城”,而像是一座江南的園林城市。
要知道,馬鞍山可是擁有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的“三好生”,城市綠化覆蓋率一直高達46%,空氣質量年均達到優良水平。
2022年國家園林城市復查遙感測繪結果顯示,馬鞍山市建成區綠地面積為4284.85萬平方米,建成區及毗鄰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為1100.6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為41.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3.5%,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4.2㎡/人。
馬鞍山雞籠山風景圖片來源:馬鞍山和縣文旅體局
城市景色宜人,但馬鞍山的經濟發展實在是一言難盡。
2017年,馬鞍山以1738.09億元GDP躋身安徽省前三,坐上了安徽經濟“第三城”交椅,僅次于合肥和蕪湖,成為當時安徽“攻勢”最猛烈的一匹黑馬之一。
僅僅兩年后,馬鞍山就被其甩在身后的安慶、滁州、阜陽反超。
2019年,馬鞍山以2111億元GDP位居安徽省第六名,不僅失守安徽“第三城”的地位,GDP甚至還被滁州反甩798.1億。
2023年,馬鞍山GDP為2590.6億元,在安徽16個地市中排名第六,位居合肥、蕪湖、滁州、阜陽及安慶之后;GDP同比增長5.7%,未能跑贏5.8%的全省平均增速。
馬鞍山的落后原因,簡單來說,是“興因鋼鐵,衰也因鋼鐵”。
由于始終缺乏其他競爭產業,馬鞍山發展完全寄托在馬鋼身上。
隨著這些年大宗貿易波動影響,馬鋼經營逐漸陷入困境,馬鞍山也不可避免地被波及,從領跑變成了跟跑。
馬鞍山鋼鐵煉鐵總廠圖片來源:馬鞍山新聞網
自從安徽“第三城”交椅被滁州奪去后,馬鞍山心里憤憤不平:滁州經濟發展快速,很大程度是吃了南京的“紅利”,通過承接了南京大量產業轉移,才成為近十年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市之一。
可從地圖上看,馬鞍山與滁州與南京的距離很接近,兩座城市距離南京市區大概都在60公里左右。
馬鞍山和南京兩地距離近到從馬鞍山市中心到南京市開車不到1小時;高鐵每天20個班次,僅16分鐘便可直達。
而且,作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員,馬鞍山經濟一度優于滁州,自然環境和城市建設也遠比滁州更招南京人的喜愛,是很多南京家庭的旅游首選地。
對于馬鞍山人來說,他們也和南京感情深厚,自幼看金陵晚報,聽江蘇音樂臺,吃鹽水鴨和老鴨粉絲湯長大。
一直以來,兩地也來往密切。
據馬鞍山交通運輸部門統計,每天從馬鞍山東站來往南京的客流約有12000人次,通過寧馬高速公路往返南京馬鞍山的車輛大約有20000輛次。
寧馬高速(油坊橋互通至劉村互通段)擴建工程建成通車圖片來源:南京日報
根據南京的數據顯示,每天來寧離寧的人數排名中,馬鞍山位居前列。
按理說,這樣的區位條件,馬鞍山最應與南京打得“熱火朝天”才對。
可在2019年,安徽省委巡視組卻向馬鞍山市委反饋了“東向發展行動遲緩,跨江發展力度不強”的問題。
顯然,馬鞍山與南京距離很近,卻始終沒有打好這張“區位牌”。
對于馬鞍山來說,如今的情況不僅是經濟沒能跟上,城市人口長期是凈流出狀態,城市債務壓力在省內也相對突出。
近10年來,馬鞍山市人口凈流出現象嚴重,2014-2018年間凈流出人口數量從2380人增長至9451人,年均增長超過30%。
直到2023年末,馬鞍山市常住人口219.1萬人,比上年增加0.5萬人,總算穩住了局面。
同時,由于馬鋼業績下滑,導致城市建設資金緊張,也讓馬鞍山近年來的債務負擔加劇。
安徽目前城市中按照城投有息債務/(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測算,壓力最大的是亳州、蚌埠和淮北;第二梯隊就是馬鞍山、安慶和銅陵。
目前,馬鞍山三區三縣有14家發債平臺有存續債券,其中超過40%將在2024年兌付,到期壓力可想而知。
面對困境,馬鞍山還是咬牙提出,到“2027年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前100位、全省前5位的目標”,全面向南京靠攏,正是馬鞍山實現趕超進位的關鍵一步。
好在南京對馬鞍山一直情有獨鐘。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一躍成為中國首個跨省都市圈,覆蓋蘇皖兩省多個城市,其中就包括了馬鞍山。
馬鞍山市是南京都市圈的成員之一圖片來源:南京市發改委
該都市圈以南京為中心,覆蓋蘇皖兩省多個城市,總面積6.6萬平方公里。
2023年12月16日南京都市圈黨政聯席會議隆重召開。
這場以南京為主導的“朋友圈”,會議地點就選在了馬鞍山。
如今,隨著馬鞍山宣布全面融入南京并出臺一系列細化政策,“你儂我儂”的兩座城市雙向奔赴的步伐顯然將進一步加快。
決心已定的馬鞍山,只管“策馬揚鞭”直奔南京而去。
對于省會合肥來說,這樣的結果,只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要知道,合肥早前發布的合肥都市圈規劃,可是包含馬鞍山市縣全境的。
可就在2023年南京在馬鞍山開的那場“朋友圈會議”之后,合肥新修訂上報國家發改委的《合肥都市圈發展規劃》,已經將馬鞍山“忍痛割愛”。
哦,也不全是,合肥的新“朋友圈”還保留了一個相對距離更近的馬鞍山市下面的含山縣。
含山縣心里怎么想不知道,但肯定是“服從大局,以待時日”。
含山縣經開區圖片來源:馬鞍山新聞網
至于合肥,只能說繼續積蓄實力,有朝一日再“感召”回馬鞍山。
對于那些以為南京就此“合并”掉馬鞍山的人來說,實在是想多了。
南京作為全國省會里面積排名倒數第二的城市,確實有擴容需要。
但是,從行政區劃調整,尤其是涉及跨省合并角度來看,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參考其他省會擴容案例,南京即便要擴容,也只會是將周圍幾個省內“小兄弟”收入麾下,不太可能跨省去合并“安徽老鄉”。
因此,“馬兒”還是那個“皖E馬”,只是多了一個“食槽”可以吃飯而已。
但是能不能“吃飽”又“吃好”,就看這個《若干舉措》能否真正落在實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