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健康促進會主辦,中國循環雜志協辦的第五屆中國結構性心臟病大會在北京開幕。潘湘斌教授主持開幕式大會主席、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韓雅玲院士,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陸海天主任,外交部國際經濟司王剛副司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高衛中主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王珂副局長,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劉國華處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際組織處李娟處長,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對外援助管理部原雪梅處長,中國紅十字會援外處海麗曼處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樊靜副院長,土耳其心臟協會主席Ahmet Celebi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Ziyad Hijazi教授,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業內資深專家蒞臨會場。
大會執行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潘湘斌教授主持開幕儀式。胡盛壽院士致辭胡盛壽院士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是近年來心血管診療領域的突出熱點之一。隨著各類介入新技術、新器械、新產品的層出不窮,中國結構性心臟病已進入介入治療的新時代。阜外醫院在國際上首創的“無放射線經皮介入技術”獲得國際同行廣泛認可,被評選為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計劃推廣項目。胡盛壽院士表示,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領導下,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聯合發起成立結構性心臟病專科聯盟,以期帶動全國結構性心臟病診療及相關學科共同發展,提高全國結構性心臟病診療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的健康需求。
陸海天主任致辭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陸海天主任在致辭中指出,全球每年有超過1790萬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其中相當大一部分為結構性心臟病,但只有五分之一的患者接受了必要治療。全球醫療資源和發展不均衡,以及結構性心臟病傳統治療方式費用高昂、侵入性等諸多缺點,都對探尋更適宜的新技術提出迫切要求。無放射線經皮介入這項富有變革性技術的出現,不僅可以將醫療費用降低40%,也為過去無法接受傳統介入手術治療的患者提供了更多可選擇的治療方式。非常高興此項技術被納入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計劃推廣項目,項目的啟動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完美契合,將為全球衛生事業做出重大貢獻。未來,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改善醫療需求緊缺的現狀,為后代創造一個更加健康和平等公正的地球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