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4 Ultra上市已經有一陣時間,使用也有二十多天了,除了后背是玻璃還是陶瓷的爭論和影像模組異響外,還有什么值得討論的方向呢?
由于刀客買的是白色,采用的是所謂“科納皮”(也不知道是什么高科技的東西),也就省了對玻璃還是陶瓷擔心。至于影像模組異響,一如大家所知,聲音確實很大,至于有些人講這是因為防抖組件好才產生的,如果有人愿意信,那就當沒有人說好了。
一、外觀及工藝制造:做工一般
說實話,對于使用過小米13 Ultra的用戶而言,14 Ultra的外觀設計和制造工藝確實沒有什么太多要說的,這不是因為優秀,同樣也不是因為不好,這是一種中庸得不能再中庸的設計,也許如雷軍所說的“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的至理明言。
與小米13 Ultra相比,小米14 Ultra主要的變化就是去掉了小米13 Ultra突起背,這一設計改動,讓小米14 Ultra的后背不再像13 Ultra一樣顯得詭異,變得正常一些了,當然這也帶來了它與vivo X100 Ultra和OPPO Find X7 Ultra相比,整體設計風格相似。
前面板四邊等寬的微曲柔性屏配合直角邊框,可能是小米14 Ultra最大與其它手機的區別處,同樣無論是四邊微曲柔性屏還是仿蘋果直角邊框,已經成了市場上隨處可見的設計元素。
在制造工藝方面,小米14 Ultra的表現也與小米的其它旗艦在同一水平,與其它大廠的旗艦相比,其制造工藝、工況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各種拼縫的均均性略差。
整體而言,小米14 Ultra的做工表現出了小米一慣的水準,說不上優秀,卻也談不上差,可以肯定的是“科納皮”的白色版本,手感倒是比較優秀。當然小米14 Ultra 9.2毫米厚度和220克的重量,對許多人來說,并不合適。
二、性能表現:流暢性尚好,但性能釋放謹慎
小米14 Ultra預裝了小米澎湃系統,開機顯示“Power of Android”,確實在所有小米的官方文件中,從來沒有說過是自研的系統。至于自研或許只是米粉們一廂情愿的“臆想”。
從實際使用效果來看,相對于之前的小米MIUI,澎湃系統除了桌面風格略有差異外,整體性能提升感受不強,但打斷動畫以及日常使用流暢性,相對以前有所提升,但與市面上的其它系統或者OS相比,還是略有差距。
屏幕方面,小米14 Ultra配置了一塊6.73英寸3200X1440分辨率的華星光電C8材質的屏幕,與小米14 Pro一樣,最高亮度3000尼特,刷新率120Hz,整體屏幕素質在目前的旗艦手機中屬于一流水準。
雖然小米14 Ultra的處理器也采用了高通驍龍8 Gen 3,但從實際測試來看,其性能表現與目前市場上的旗艦機型相比,還是有一些差距。Geekbench 6的測試成績為單核2118,多核成績為6646,相比于OPPO Find X7 Ultra和vivo X100系列,性能表現還是強差人意。
當然相對于小米13 Ultra,小米14 Ultra的電池容量有所增加,從5000mAh增加到了5300mAh,配合驍龍8 Gen 3和索尼LYT-900傳感器的功耗下降,小米14 Ultra的續航基本上可以滿足普通用戶一天的使用。小米14 Ultra配備了90W有線快充和80W無線快充,補電方面表現不錯。
事實上對于小米其它手機產品,小米14 Ultra最大的變化仍然是雙向衛星通信功能的增加,這一功能雖然平時沒有什么用,但關鍵時候會有大用。當然對于其發布會上表述的小米14 Ultra尋星和連接衛星的速度比華為Mate 60系列還強的“先進技術”,大家不必當真。
至于發布會上講的“龍鎧架構”、“龍晶玻璃”、“金沙江電池”之類的雷式命名,大家聽一下可以,就當一個樂子。
就性能表現而言,小米14 Ultra在屏幕、電池及續航、流暢性方面,表現屬于第一梯隊的一流水準,處理器性能釋放比較謹慎,可能為是更好的散熱,處理器性能表現一般。
三、影像表現:沒有驚喜,弱光表現遺憾
小米14 Ultra主打的賣點依然是影像,硬件配備了四攝。主攝配置了索尼LYT-900新一代一英寸傳感器,支持光學防抖和可變光圈,等效23mm焦距,像素5000萬;超廣角5000萬像素,F1.8光圈,等效焦距12mm;中焦采用的是5000萬像素傳感器,光圈F1.8,等效75mm焦距,同樣支持光學防抖,近攝距離10cm;超長焦采用的是5000萬像素傳感器,光圈F2.5,等效焦距120mm,近攝距離30cm,支持光學防抖。整體參數看來還不錯,雖然小米14 Ultra也稱擁有長焦微距,但10cm的近攝距離,讓這種微距其實表現差強人意。
1.細節紋理、寬容度及曝光準確性
得益于索尼一英寸傳感器,小米14 Ultra的主攝在紋理和細節保留方面表現不錯,在光線充分的環境中,拍攝主體的細節還原充分,物體邊緣雖然略有銳化的成份,但相對小米以前的產品,算法的介入比較節制。
在上面的樣張中,無論是焦點處的紅色花朵,還是位于畫面右側的焦點外主體,小米14 Ultra的對細節的還原尚可。花瓣紋理以及色彩暈染,都得到相對充分的還原。
比較意外的是小米14 Ultra的長焦端(等效120mm焦距)的表現,其細節還原和紋理表現從感觀上看,反而要比主攝強一些,拍攝主體的紋理和細節的豐富度要比主攝更好一些,涂抹感也要少一些。
寬容度方面,小米14 Ultra與小米13 Ultra相比差別不大,受濾鏡風格的限制,小米14 Ultra在高反差環境,暗部細節的保留欠佳,多數情況下會存在接近于“死黑”的情況。
在上面樣張中,樹木的細節和店面圈簾門的紋理已經不可辨,呈現出一種接近到剪影的效果。
曝光準確性方面,小米14 Ultra相對小米的其它機型,過曝和欠曝的情況有所改觀,整體曝光相對準確,當然大光比環境例外。
同時,小米14 Ultra的曝光策略與小米的其它機型一致,在光線稍弱的情況,為了保證畫面的亮度,首先是通過提升ISO來保證畫面的亮度。在日光環境中,小米14 Ultra拍攝的樣張,經常性會出現ISO400以上的曝光參數,這使得小米14 Ultra在畫面純凈度和噪點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噪點、炫光、鬼影抑制及偽像
在明亮光線環境中,小米14 Ultra的整體噪點水平表現尚可,但與目前市面上的其它品牌的旗艦機相比,噪點抑制相對而言要差一些。同樣受濾鏡和算法的影響,即使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中,拍攝主體的邊緣明顯用力過猛,仿像比較嚴重,色彩過渡很不自然。
在上面樣張中天空的彩噪和暗部房屋的部分,噪點很明顯,建筑與天空的相交處,邊緣過渡非常不自然。
在弱光環境,這一現在就更加嚴重,受曝光策略的影響,在夜間拍攝,小米14 Ultra直接將ISO拉到了4000左右,然后用算法處理噪點,最終的結果是畫質比較差,畫面上有許多詭異的光影。
在上面的樣張中,暗部細節已不可見,近處的燈光表現出了非常詭異的現象,中等亮度處的噪點很大。
小米13 Ultra的鬼影和炫光一直是無法回避的問題,在小米14 Ultra上,“很好地”繼承了這一“傳統”,只要是直對著燈光或其它光源,小米14 Ultra的畫面就會出現非常神奇的鬼影,這一點無論是主攝、中焦還是長焦都會出現,也就是說小米ALD超低反光鍍膜沒有什么作用。
3.反差、色彩還原
小米14 Ultra無論是大師模式還是徠卡的兩種模式,在反差上都比普通的拍攝的照片的要大,相對于小米13 Ultra,小米14 Ultra的反差和畫面亮度更正常了一些。這是一種討巧的策略,高反差的畫面不僅僅能討好一些用的感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掩蓋畫面噪點和色彩缺陷。
在色彩還原方面,由于小米14 Ultra沒有常規拍攝的選項,無論是徠卡生動還是徠卡鮮艷,其畫面表現都要比普通手機或相機拍攝的照片要濃郁一些,所以討論小米14 Ultra的色彩還原并沒有太多價值。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在拍攝色彩過渡比較大的場景時,小米14 Ultra與小米13 Ultra一樣,本來自然過渡的色彩變化,在小米14 Ultra所拍攝的畫面里,色彩會出現分層現象,也就是其中一些過渡色彩會讓小米14 Ultra直接向兩邊依稀,出現色彩斷層。同時由于整體色彩風格偏濃艷,在拍攝一些飽和度高的主體時,整體畫面有色彩溢出的現象。
雖然自小米11 Ultra以來,小米一直想在手機影像上做出一些差異化來,但從這幾代Ultra的表現來看,小米手機影像在基本的紋理與細節還原、色彩還原、噪點控制以及曝光策略上,從小米14 Ultra表現上進步不大。盡管小米手機在傳感器的堆料方面是最狠的,但手機影像不同于傳統數碼成像,光有好的傳感器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成處效果,在算法、光路以及機械結構方面如果沒有科學的技術路徑,整體的影像表現是很難達到好的水準。
總體而言,表現看來,小米14 Ultra在技術參數上很優秀,但在實際使用中,這些技術參數并沒有帶來預想的體驗。無論是性能還是影像,其表現中規中矩,唯一與前一代產品能拉開差距的,反而是續航方面的表現。
另外小米14 Ultra的起售價6400元(12G+256G版本),價格與小米13 Ultra高出了500元,但這款手機依然是最不保值的一款旗艦手機,上市后不到一個月時間,在閑魚二手平臺上,全新沒有拆包裝的價值已經下降了500—1000元的左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