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窗邀華月 首發|明窗邀華月1 圖|《追風者》
最近有個熱播劇《追風者》值得一看。
今天我們就來八卦一下,《追風者》中王一博飾演的男主角魏若來原型是誰?
雖然我只看了幾集,但我也能猜到,魏若來必將成為一名紅色金融家。
那么結合男主角的若干信息,基本可以推斷,魏若來的原型是顧準。
顧準(1915.7.1—1974.12.3),中國當代著名思想家、經濟學家、會計學家、歷史學家。
雖然中國經濟學家有很多,但紅色金融家屈指可數,而顧準又是少年成名,民國時期就被工商界譽為“奇特的少年天才”。
顧準在幼童時期便十分好學,1922年,7歲的顧準插班進入留云小學三年級,1925年小學畢業時,顧準本可以憑借優異的成績直接進入南洋公學,然后繼續到交通大學深造。
但就在此時,顧準父親經營的花行因時局動蕩舉步維艱,家中有兄妹十人(其父有幾個老婆請自行腦補),家庭開銷極大。于是顧準決定報考學費相對低廉的兩年制中華職業學校商科初中。
職校畢業,是和《追風者》完全相似的。
1927年7月,年僅12歲的顧準從中華職業學校畢業,進入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當練習生,開始會計職業生涯。
在會計師事務所的這段時間,顧準顯示了超越常人的智商與情商!
他從刻蠟紙、印講義等基礎工作做起,通過自學掌握英語,并在會計學和經濟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頗高的造詣。
1927至1940年離開上海到蘇南抗日根據地期間,顧準先后出版了《初級商業簿記教科書》《簿記初階》《股份有限公司會計》《中華銀行會計制度》《所得稅原理與實務》《中華政府會計制度》等書。
尤其是1934年出版的《銀行會計》,該書出版后即受到社會各界的贊譽,并被多所大學選作教科書,實為中國近代第一本會計學專著,此時顧準才19歲!
此后,顧準經潘序倫推薦,到圣約翰大學、之江大學任銀行會計教師。更一度應宋子文親信劉攻蕓之邀,擔任中國銀行的總賬會計師。
這個劉攻蕓后來成了國民黨政府財政部長,這不正是《追風者》劇中最帥的沈圖南嘛。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全面侵略中國,南京政府對日屈服,極大刺激了顧準。據顧準回憶:
“‘職業向上時期’,當然產生了安于當時國民黨統治的想法,‘九一八’一聲炮響,打破了這種幻想。”“南京政府的對日屈服,而這是無法忍受的”
最終,顧準走上了革命道路,成為我黨經濟領域中一名不可多得的金融奇才。
1940—1945年,顧準先后在蘇南、蘇北解放區以及延安任職。尤其是在延安任職期間,顧準因其杰出的經濟才能得到陳云的賞識和重用,成為陳云在延安的得力助手。
顧準革命生涯的高光時刻是1949年,他被任命為華東財委委員﹑華東財政部副部長兼上海市軍管會財委財政處處長。
解放上海后,陳毅任市長,顧準任上海市財政局局長兼稅務局局長。
我們都知道反對派殘余勢力在上海發動了金融戰,被我黨挫敗。
其實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上海市第一任財稅局長的人選上,我黨直接打出了王炸!
紅色金融家閃亮登場,開始收拾一幫十幾年前的同僚故舊。
顧準,也正式成為解放初期打贏上海金融戰的靈魂操盤手!
話說我軍解放上海后,金圓券崩潰,物價飛漲;工商業倒閉,全市1.2萬多家工廠,能開工的不足30%;人民生活物資奇缺,米、面糧食匱乏……更為致命的是,人民幣一經投入市場便引起了惡性通貨膨脹。
反對派勢力和西方輿論,都在等著看笑話。
關鍵時刻,顧準出手,他首先建議取締上海貨幣黑市,切斷了黃金、銀元、美鈔等外幣與市場的聯系;同時,一方面加大人民幣投入量,另一方面大量投入大米、棉花、煤炭等生活物資……通過一系列經濟措施的施行,上海的經濟發展開始回暖。
上海金融戰的第一次交手,反動派完敗。
這次勝利,顧準取締黑市的建議算釜底抽薪,但更關鍵的還在于共產黨的領導與魄力!
說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冷知識,
我黨不承認歷史上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不承認舊政府一切外債。這一點大家都知道,這種行為在世界歷史上也是少見的,但正是這一條打下了中華民族圖強復興的基礎。
于此同時,解放軍還順手做了另外一條,沒收不友好國家在華企業及資產!
這一點不怎么宣傳,所以算冷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資本損失最大!
為什么,因為1946年蔣介石和美國簽訂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中美之間實現了零關稅。
這是一個極不平等的經濟條約,因為美國是當時工業產能最大的國家。
大家不妨想像一下,假如2024年中國和墨西哥或者委內瑞拉簽訂零關稅條約,你覺得他們的工廠還可能活下去嗎?
所以不到3年,中國民族資本被美國資本吃干抹凈,中國的國民經濟命脈全部被美資掌握,比如上海電力公司,上海電話公司,上海自來水公司全是美資控股。
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是想制造金融動蕩加生活動蕩……
只是解放軍根本沒鳥美國人,直接沒收了美資企業,僅上海電力資產就值5700萬美元(1949年的美元可與黃金等價)。
所以上海解放后的金融戰為什么能贏?
因為生活秩序沒有亂,水、電、氣都在我們手中,然后顧準打掉了黑市。第一波較量,新中國完勝!
可笑的反動派不甘失敗,又集中力量發動了第二波反撲。
反動資本大量買入“兩白一黑”即大米、棉紗與煤炭。造成市場上物資短缺,物價再次飛漲。
但這種買空賣空,對19歲就能寫出《銀行會計》的顧準來說,不過是一堆送到嘴邊的肥肉罷了……
顧準沒有直接反擊,而是制定了調物資、緊銀根,“引蛇出洞”的應對策略。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調集到上海的糧食不下50億斤,國營中紡公司掌握的棉紗和棉布達全國產量的一半,人民銀行系統吸收了8000億社會游資。
1949年11月24日,上海總體物價水平到達7月底的2.2倍,“兩白一黑”的決戰時刻來到了。
在陳云坐鎮顧準操盤下,兩黑一白全線崩盤,反動資本潰不成軍。
有一點必須說明,買空賣空是零和博弈,有人虧就有人賺,
既然反動資本虧光了,所以你們猜誰賺到了?
這個像不像《追風者》里面的炒股故事。
顧準的精明還不止這一點,他更厲害的是巧妙運用手段將大量資產收歸國有。
外國企業可以沒收,但外國房產不好沒收吧,舊上海的公共租界曾是“十里洋場”,房產都是外國人的。
接管上海后,顧準憑借對西方財稅制度的精通,提出稅務、財政、地政三局聯合,對租界內的外國建筑按新擬標準征收地價稅。
在此基礎上,顧準還令稅務局查實這些外商歷年所欠稅款、滯納金。多重稅額疊加,加之此時上海娛樂行業的沉寂,外商們無稅可繳,只能乖乖將建筑拱手奉還中國用以抵消欠款。
在顧準的運作下,解放后上海收回了包括華懋飯店(錦江飯店)、法國總會(花園大酒店)、沙遜大廈(和平飯店)等多處資產,一時轟動世界。
好在這些外國房東幾十年后基本掛了,假如他們的后人懂得燒紙,把60年后70年后上海的房價燒給他們看看,估計棺材板是壓不住的……
呵呵!
所以,顧準前輩的故事牛不牛!
毛澤東、周恩來等人也對解放初上海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肯定:
“這次上海財經工作大勝利,意義不下于軍事上的淮海戰役!”
這就是紅色金融家顧準的傳奇。
有時候,歷史遠比小說更精彩!
所以電視劇《追風者》還是值得看一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