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本
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邀請了全球大企業的領導人與會,包括蘋果的CEO庫克等,高朋滿座,盛況空前。會中總理李強的講話強調中國經濟總體向好,也推動社會上各種設備與家電用品的更新迭代,讓與會者的精神為之一振,發現中國市場的龐大魅力。
更新迭代其實也和香港有密切關系,因為香港社會的設備也和中國大陸一樣,都逐漸出現老舊,要全面更新,也開拓了很多的新的市場,從家電到汽車都需要進入智能化的時代,跟上中國大陸城市建設的步伐,也跟上中國家庭電器設備的更新變化。這也是香港要發揮“高質消費力”的時刻,讓香港人可以享受更多性價比高的商品和服務,而不是被一些潛規則和舊習慣所束縛,無法與時俱進,沒能進入智能化消費的世界。
更新迭代也和中國精密工業突破有密切關系,二零二四年的中國出口也出現新亮點,不再只是靠勞動密集,而是要靠汽車、輪船和精密設備。在西方輿論一致唱衰中國經濟之際,今年中國的出口量卻勢頭強勁,中歐班列飆升了好幾倍,而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關系也加速上升,背后就是中國超越了中低檔次商品的陷阱,進入了高檔產品,也在整個產業鏈上更為彈性與多元化。
香港在這一波的商品迭代的過程中,嚴重滯后,如家居產品,中國大陸的電冰箱(香港人習稱為雪柜)、洗衣機、干衣機、冷氣機等產品越來越智能化,性價比也高,一般的價錢都比香港便宜一半,性能卻更好,但長期以來都被排斥在香港市場之外,在香港的豐澤、百老匯等家電連鎖店,也都很難看到中國的品牌,觸目皆是日本﹑韓國和歐洲的產品。
為什么會如此?近在咫尺的大灣區,卻沒有將中國的電器產品運來香港市場,成為咄咄怪事,這與行業的無形壁壘有關,因為這打破了原來的利益結構,讓長期占據香港家電市場的西方和日韓產品受到巨大的威脅,因而在法規和各種潛規則上,或明或暗的抵制。
但這肯定損害了香港消費者的利益,香港人到大灣區的親友家里探訪,赫然發現他們的電冰箱、洗衣機、冷氣機都更智能化,但價錢卻比香港便宜了很多。當然,也有一些香港人一向對中國大陸的產品嗤之以鼻,認為是低質量,不能久用。但大陸親友的反饋卻完全不同,并且會指出香港人在香港買的西方和日韓產品幾乎都是“中國制造”,只是貼上了外國標簽,讓香港消費者相信“外國的月亮是圓的”。
中國制造的汽車也銷往全球,二零二三年中國出口了五百萬輛汽車,躍升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但這些車子很少進入香港。這也有很多的原因,包括本地消費者比較崇洋媚外。不過,形勢也在出現變化,隨著西方國家對比亞迪等中國品牌的青睞,香港的中國品牌經銷商也越來越多,在一些大商場也開始出現展覽,以其高性能低價格招徠,也讓香港消費者驚艷。
不過在香港萬余輛的計程車(的士、出租車)市場中,中國汽車還是鳳毛麟角,這都與的士行業產業鏈的慣性有關。但從環保的角度來看,香港的士如果都采用電動車,可以使城市大量減少污染,燃料費用也大減,甚至可以出現減價的空間,對消費者都很有利。中國的電動車正在進入戰國時代,大家削價競爭,香港的的士企業應該借此機會,更換中國的電動車,從比亞迪到小鵬、理想、哪吒等品牌都是高效低價,可以打破當前被日本的豐田壟斷的士行業的局面,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大好事,也可以加速落實減碳減排的綠色經濟目標。
此外,香港當前的優步Uber壟斷網約車的局面也應該立刻打破,引進中國大陸的滴滴打車、高德打車﹑如祺出行﹑曹操專車等品牌,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避免當前Uber普遍比的士價格昂貴的格局,損害消費者的權益。
尤其Uber在香港是處于灰色狀態,既沒有正式合法化,但也沒有被宣布合法,因此政府每年流失巨大的課稅收入,折射香港公務員系統懶政之弊,必須從速糾正,回歸市場充分競爭、保護市民權益的原則。
中國緊鑼密鼓地推動新質生產力,讓商品和服務行業都要更新迭代,背后就是要有高質量消費力,在需求面來推動產業鏈的數字化和多元化。香港應該抓住時代的機遇,從家電、電動車、網約車服務方面切入,加速市場結構變革,讓香港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享受更美好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