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J Vissing/TNC Photo Contest 2023
2024 年 Vol. 3
總第 25 期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通訊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Round-up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即保護、養護、恢復、可持續利用和管理天然或經改變的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的行動,有效和適應性地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 同時提供人類福祉、生態系統服務、恢復力和生物多樣性惠益。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科學部與合作伙伴匯總國內外NbS研究進展、政策與行業動態及實踐案例,編輯發布月度通訊,為關注NbS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信息參考。
3月4日至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在京召開,本期通訊在“政策”版塊重點回顧了“兩會”期間NbS相關的信息和觀點。
01
研 究
Expert Review of the Science Underlying Nature-based Climate Solutions
《專家評述基于自然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科學依據》
Buma B., Gordon D.R., Kleisner K.M., et al,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24年3月21日
若要實現《巴黎協定》等國際協議中的氣候目標,需要可行的基于自然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NbCS)。該研究由美國環保協會、大自然保護協會和哥倫比亞大學等研究人員合作開展,針對43條NbCS路徑進行了文獻綜述和專家評審。研究表明,許多常見的NbCS路徑都有堅實的科學基礎,如熱帶和溫帶的森林保護和再造林行動,可以有效減緩氣候變化。然而其他的NbCS路徑(其中許多都具有碳信用資格并在碳市場上交易)在氣候減緩效果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包括溫室氣體測量與核算等,需要進一步科學研究支持這些路徑的推廣實施。
相關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4-01960-0#citeas
Corporate Support for Nature-based Solutions Has Room to Grow
《企業對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支持還有增長空間》
Jennifer Laidlaw, Matt MacFarland, Joerg Rueedi, et al.,2024年3月18日
報告指出,NbS可以在企業脫碳和氣候適應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NbS可以幫助企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物理風險,并提供其他生態系統服務和社會經濟效益。企業可以通過參與自愿碳市場來支持NbS項目,并獲取碳信用額度來抵消難以減少的排放量。盡管NbS具有巨大潛力,但目前企業對其投資和實施仍然有限。現在投資于NbS的資金總額約為2000億美元,但直接損害自然環境的活動所吸引的資金流動卻是NbS資金的30倍以上。此外,很少有企業意識到NbS的潛力,并將其納入氣候戰略中。企業應采取措施更多地關注和實施NbS,包括通過恢復和重建生態系統來減少對自然的依賴,以及評估企業對自然的依賴和影響等。報告強調,公私合作是推動NbS實施的關鍵,因為大部分資金流動來自政府,需要企業的更多參與。
相關鏈接:https://www.spglobal.com/esg/insights/featured/special-editorial/corporate-support-for-nature-based-solutions-has-room-to-grow
Historical Impacts of Grazing on Carbon Stocks and Climate Mitigation Opportunities
《放牧對碳儲量和氣候減緩機會的歷史影響》
Shuai Ren, César Terrer, Juan Li, et al.,2024年3月15日
本研究對不同牧場中的1473個土壤碳觀測值進行了薈萃分析,以量化放牧造成的全球土壤碳儲量變化。分析結果表明,過去60年來,放牧使得1米深度內的土壤碳儲量減少了46±13PgC。放牧強度和環境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了土壤碳變化的全球差異。研究對2100萬平方公里的牧場實施放牧管理實驗,通過減少75%土地的放牧強度,增加其余土地的放牧強度,發現可增加土地的潛在碳儲量。研究結果凸顯了利用放牧作為氣候減緩策略的潛力。
相關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8-024-01957-9
Nature and Land Use Will Make or Break the Climate Transition
《自然和土地利用將決定氣候轉型的成敗》
Inevitable Policy Response, 2024年3月14日
本報告旨在提供關于國家環境政策及其對公司和投資者影響的全球分析。報告指出,NbS因其低成本和大規模實施的潛力而成為當今重要的推動氣候轉型的投資機會,進一步加快推進NbS政策將在未來幾年釋放更多價值。報告預測,到2035年,全球近半減排量將來自土地利用部門,其可以通過推動政策實施來結束森林砍伐、降低農業排放、減少食物浪費、恢復退化的自然生態系統以及擴大NbS的應用。報告預測,從2021年到2035年,用于NbS的總土地面積將增加近10倍。
相關鏈接:https://ipr.transitionmonitor.com/cms/wp-content/uploads/2024/03/2024-03-13-IPR-Land-Nature-QFT-final-layout.pdf
New Model Could Help the Seaweed Aquaculture Industry Maximize Its Climate Benefits
《新模式可以幫助海藻養殖業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氣候效益》
The Nature Conservancy, 2024年3月12日
本文分析了海藻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支持生態系統服務的潛在作用。海藻養殖被認為是一種能夠通過自然方式快速吸收碳并提供可持續替代碳密集型產品的方法。海藻在生長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碳,從而有助于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但文章指出,海藻養殖碳封存潛力存在變量性的問題,因其大部分被吸收的碳最終被人類消費掉,無法長期封存。因此,TNC和Scitech Environmental Consulting發布了一種新的海藻養殖模型。該模型將顯示養殖海藻在用作碳密集型產品的替代品時如何幫助實現碳減排目標。
https://www.nature.org/en-us/what-we-do/our-insights/perspectives/blue-carbon-seaweed-nature-based-climate-solution/
《中國、歐洲和拉丁美洲城市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最佳實踐案例手冊》
ICLEI, 2024年3月8日
本手冊專為城市官員和地方政府工作人員編制,匯集諸多NbS實踐范例,著重聚焦中國、拉丁美洲和東南歐城市,展示了NbS可為城市帶來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本手冊還介紹了不同的機制和推動因素,涉及影響監測、政策設計、利益相關者參與和資金獲取等多個領域。相關人員可以從中學習,并將其應用于城市自有的NbS項目中,以滿足現代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相關鏈接:https://eastasia.iclei.org/wp-content/uploads/2024/02/Online_ICLEI_CLEVER_Regional_Solutions_Catalogue_CHINESE_2024.pdf
State of ENACT NbS Goals Report: Year One Roadmap
《ENACT伙伴關系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目標狀況報告:首年路線圖》
IUCN, 2024年3月
本報告強調全球社會必須更加緊密地整合行動,積極推行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以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土地退化等挑戰,并最大程度地促進人類福祉。報告指出,盡管人們對NbS潛力的興趣與日俱增,但在實踐和宣傳有效實施方面仍存在差距。報告給出三點解決方案:第一,將聯合國環境署第5/5決議和IUCN《NbS全球標準》作為指導全球協調NbS的主要現有框架;第二,NbS不能替代現有減排,也不能在未獲得原住居民和當地社區充分同意和公平參與的情況下實施;第三,報告強調NbS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和風險時,必須加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相關鏈接:https://www.iucn.org/sites/default/files/2024-02/iucn_state-of-enact-nbs-goals-report.pdf
Delivering a Just Transition Through Nature-based Solutions
《通過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實現公正過渡》
Terra Global Capital, 2024年2月28日
本文旨在成為投資者關于如何制定、實施、資助和衡量NbS計劃以造福國家、社區和生物多樣性的指南,并確保那些受到氣候變化影響導致不公待遇的人獲得所需的資金。文章澄清了公正過渡這一概念并解釋了其如何應用于全球氣候行動,以及重點闡述了發達國家私營部門通過NbS實現公正過渡的迫切需要和投資者應采取的指導做法,以確保氣候投融資納入北半球的相關項目當中。
相關鏈接:https://www.terraglobalcapital.com/sites/default/files/A%20Just%20Transition%20Through%20Nature%20-%20Good%20Practice%20for%20Climate%20Finance%20v1-0_1.pdf
Reassessment of the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fo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重新評估氣候變化對陸地生態系統的風險》
Conradi, T., Eggli, U., Kreft, H., et al., 2024年2月26日
本文利用超過135000種植物物種的生態生理生長模型(ecophysiological growth models),對陸地生態系統的氣候變化風險進行了重新評估。生態生理生長模型通過了解氣候變量如何影響植物物種的生長和分布,如考慮溫度、土壤濕度、太陽輻射和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等因素,以模擬單個植物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本文指出,根據不同的代表性濃度途徑(RCPs),預測到2070年,全球范圍內陸地生態系統的植被氣候將發生重大變化,這對于確定保護行動的優先區域具有重要意義,并強調了需要及時調整生物多樣性管理實踐。
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4-02333-8
China's Policies and Actions on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與行動(2023)》
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2024年2月21日
本報告從國家、地方、部委和企業四個層面對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與行動進行了系統梳理,總結了能源、工業、交通、循環經濟、生態碳匯、減污降碳、市場機制、國際合作等領域的進展與成效,并對未來推動“雙碳”目標達成提出展望。報告指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需要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提升農業生態系統固碳增匯能力。報告可為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研究機構和社會公眾等了解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與行動的工作整體情況和進展提供參考。
相關鏈接:https://www.cet.net.cn/zh/news/896
Urban Core Greening Balances Browning in Urban Expansion Areas in China during Recent Decades
《中國城市核心綠化平衡了近幾十年來城市擴張區域的褐變》
Xiaoxin Zhang, Martin Brandt, Xiaoye Tong, et al., 2024年2月8日
本研究通過對中國2000年至2020年間超過974個城市綠化演變的衛星分析,深入探討了中國城市景觀的演變。文章開發了一種新的分類系統來區分綠化、褐變(植被生長減緩)、穩定、逆轉和恢復(greening, browning, stable, reversal, and recovery)的區域。文章指出,2011年后中國城市出現了關鍵轉變,超過60%的城市表現出綠化的實質性恢復,即城市核心的綠化有效地抵消了城市擴張導致的植被損失。這一成果反映了中國城市綠化政策的積極影響,有助于增強生物多樣性、改善空氣質量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并說明了將基于自然的綠色空間納入城市規劃的重要性。
相關鏈接:https://spj.science.org/doi/10.34133/remotesensing.0112
Wilder Rangelands as a Natural Climate Opportunity: Linking Climate Action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荒野牧場作為自然氣候機遇:將氣候行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會轉型聯系起來》
Vanessa Bauza, 2024年1月31日
本文探討了開發荒野牧場作為恢復生物多樣性、支持人類生計和緩解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的可能性。文章指出,恢復自然進程,如引入野生動物活動和自然火災,可以促進草原的生態平衡和保護。同時,整合科學和土著知識,可以制定保護生態系統和當地社區的可持續戰略,促進改善當地社區生計并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在傳統放牧體系的支持下,荒野牧場整合了動物生產、旅游業、碳信用市場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等多種土地用途,以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并增強生物多樣性。文章強調,強有力的環境評估和協作決策對于積極的生態和社會成果至關重要。荒野牧場的成功實施需要當地利益相關者、科學家、政策制定者和社區之間的緊密合作,以制定適當的保護政策。
相關鏈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3280-023-01976-4
02
國 際
巴西政府宣布推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計劃
2024年3月14日
為持續推進農業去碳化進程,提高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性,為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巴西政府制定并推出“將退化牧場轉化為可持續農林生產系統的國家計劃”(PNCPD)。該計劃預計將恢復多達4000萬公頃的低生產力牧場并將其轉化為耕地,其可以在不砍伐森林的情況下將巴西的糧食生產面積增加一倍,未來十年,巴西將不再需要通過在原生植被區毀林來創造耕地。
相關鏈接:https://www.gov.br/agricultura/pt-br/assuntos/noticias/ministro-favaro-apresenta-a-imprensa-o-programa-de-conversao-pastagens-degradadas-em-areas-produtivas
美國政府宣布開展西部地區水資源保護計劃
2024年3月5日
由于氣候變化加速,美國科羅拉多河流域經歷了一段極端干旱的時期,超過4000萬人的正常生產生活受到影響。美國政府就此推出多項舉措和投資,旨在解決水資源保護和增強基礎設施韌性等問題。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通過州級循環基金和水基礎設施融資和創新法案計劃提供資金,以推動管理雨水、減少洪水和改善城鄉地區水質的綠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美國農業部自然資源保護局(NRCS)宣布了西部水和用地保護行動框架,該框架為利用 NRCS 援助來保護和增強西部各州的水資源提供了路線圖,同時支持河岸恢復、濕地保護和改善保水和質量的土壤健康實踐等項目。《兩黨基礎設施法》為增強科羅拉多河流域和相連流域內的生態系統韌性的項目分配資金,這些項目可能涉及恢復自然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改善綠色基礎設施和NbS。
相關鏈接: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4/03/05/fact-sheet-biden-harris-administration-protects-stability-and-sustainability-of-colorado-river-basin-advances-water-conservation-across-the-west/
國 內
國家標準《中國森林認證森林碳匯》(GB/T 43647-2024)正式發布
2024年3月15日
該標準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牽頭起草,其旨在幫助經營單位明確核算并聲明其森林資源在可持續經營條件下所能提供的生態系統碳匯服務功能。認證結果主要可用于:經營單位宣傳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貢獻;開展碳中和產品認證的企業抵減其產品碳排放的依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如生態補償、碳匯交易、綠色金融與保險等的支撐依據。該標準規定了基于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森林碳匯認證應滿足的要求。適用于森林認證機構對經營單位基于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森林碳匯的認證。
相關鏈接:https://std.samr.gov.cn/gb/search/gbDetailed?id=E711ED782A3EB4BAE05397BE0A0AED40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
2024年3月6日
意見指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環境管理制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需要制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確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編制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共享和統籌開展定期調整與動態更新。同時要實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維護生態安全格局,推動環境質量改善,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協同。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有助于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相關鏈接: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3/content_6939837.htm
NbS@兩會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對2023年工作進行回顧,并對 2024 年工作提出建議。2023年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質持續好轉。“三北”工程攻堅戰全面啟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全年新增裝機超過全球一半。
2024年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在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方面:強化固體廢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在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方面: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方面: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相關鏈接: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6939153.htm
《關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
《報告》指出,2023年,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風險管控,強化治污成效考核激勵。加大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力度,引導新建黃河干流甘寧段、寧蒙段,長江干流湘鄂段、蘇皖段、鄂贛段,以及永定河冀京段等流域省際補償機制。新增支持河北白洋淀上游流域、吉林鴨綠江重要源流區、海南南部典型熱帶區域等7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支持開展國土綠化試點示范、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等項目,提升重要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2024年,將繼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水污染防治資金安排267億元,加強大江大河、重要湖泊、重點海域保護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安排44億元,支持開展涉重金屬歷史遺留尾礦庫治理和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中央財政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安排1121億元,引導地方加強生態保護。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支持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研究建立健全與“雙碳”目標相適應的財稅政策體系。密切跟蹤全球碳定價趨勢,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氣候資金機制治理與合作。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制度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相關鏈接: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6939289.htm
有關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補償的相關提案
致公黨中央建議,著力推動長江流域整體性保護修復,持續改善和穩固水環境質量;縱深推進長江流域協同治理機制;以多方聯動為核心推進黃河流域協同治理、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基礎性研究。民建中央建議,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構建科學規范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體系,建立生態產品確權、核算、評估、交易等政策體系,建立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全國政協委員楊智強調了橫向生態補償在長江流域全覆蓋的重要性,提議完善長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強統籌設計、出臺相關法規、推動資金來源多元化等措施,以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統一。
http://www.cnenergynews.cn/news/2024/03/01/detail_20240301149335.html
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3/t20240305_2838833.html
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3/t20240305_2838830.html
有關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建設的相關提案
民進中央建議,進一步健全國家公園運行管理體制機制,統籌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社區發展。在有關立法過程中明確社區居民權益,在國家公園治理體系中健全社區發展和治理機制。完善投入保障,體現公益屬性。健全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體的國家公園資金保障體制,設立國家公園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資金,積極創新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全國政協委員潘碧靈提出加快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完善法律體系、規范規劃編審,推動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全國政協委員鞏富文建議盡快制定《自然保護地法》,明確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的相關管理規定,統一規范各類保護地的建設管理工作,為自然保護地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撐。全國政協委員閔慶文建議,加強國家公園統一規劃,避免“一園多制”現象。
https://www.mj.org.cn/mjfc/mtjj/202403/t20240307_284715.htm
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3/t20240306_2838918.html
http://paper.gjnews.cn/gjdb/20240306/html/content_20240306004002.htm
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03/t20240311_2839259.html
有關生態保護的相關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王玨建議,加強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與生態恢復技術規程建設,加強海洋特別是南海的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完善生物多樣性惠益分享機制,滿足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助力生態文明提質增效。全國政協常委冉霞建議,大力實施森林經營惠民工程,指導森林分類提升,建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增加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以及國家儲備林建設、低產低效林改造等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專項的支持力度。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632307
https://www.sohu.com/a/762718520_121106687
有關生態系統碳匯的相關提案
民建中央建議,加強森林培育管理的政策支持,做大森林碳匯增量,豐富林業碳匯交易途徑和模式,促進生態價值有效實現。全國人大代表汪玉成建議,將竹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納入國家CCER方法學體系。全國政協委員蔡中平建議,完善出臺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加快南方集體林區林業碳匯項目開發。
https://m.thepaper.cn/detail/26467223
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lcdt/548757.jhtml
http://lyj.zj.gov.cn/art/2024/3/11/art_1276367_59067662.html
03
行 業 動 態
自然資源部發布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最佳案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廈門實踐
廈門通過一系列基于自然的生態系統保護、可持續管理和修復措施,為全球海灣型城市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城市韌性和百姓福祉提供了生動案例和中國智慧。廈門通過劃定生態紅線、“山上戴帽”恢復公益林等方式,對生態空間進行保護和養護;通過“山下開發”多功能生態系統服務等方式,對農業空間實施可持續管理;通過礦山廢棄地、溪流和海灣的修復等方式,對受損空間進行恢復或重建。同時廈門積極整合多渠道資金,多路徑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如采用 PPP(公共私營合作制)投資模式、特許經營模式、提供綠色信貸、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等,構建了具有廈門特色的資金整合模式。
相關鏈接:https://zrzyt.fj.gov.cn/ztzl/ztzlfjmp/202403/t20240306_6410355.htm
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批準首批項目贈款
巴西、加蓬和墨西哥獲得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基金(GBFF)正式啟動后的首筆項目贈款,旨在支持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行動的實施。這些獲批的新項目將促進昆蒙框架目標2、3、4、9、19、22和23的實施。這將為國際社會持續推動自然恢復提供更多動力。
相關鏈接:https://www.thegef.org/newsroom/press-releases/new-biodiversity-fund-approves-project-preparation-grants
加速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的全球會議在贊比亞召開
本次會議由全球常綠聯盟與贊比亞政府、AFR100和 AUDA-NEPAD合作舉辦,會議旨在呼吁各國在實施NbS時采用以社區為中心的方法。會議指出,要讓當地社區參與到NbS中來,發揮當地社區對氣候災害和環境退化的可持續管理的土著知識和傳統。會議期間還分享了NbS的融資機制以及基于社區的案例。
相關鏈接:https://www.iucn.org/story/202403/global-conference-calls-urgent-action-accelerate-nature-based-solutions-tackle-global
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發布
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為“成為計劃的一部分(Be part of the Plan)”,旨在呼吁各方共同行動,阻止和扭轉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在《生物多樣性公約》附屬機構的兩次會議期間將舉辦慶祝活動強調各方共同努力實施生物多樣性計劃的重要性,以全面促進政府和社會參與。
https://www.cbd.int/doc/notifications/2024/ntf-2024-023-idb-en.pdf
Apple 與臺積電、村田制作所合作擴大Restore Fund規模
Restore Fund于2021年由Apple與保護國際基金會和高盛共同發起。該基金旨在激勵全球投資以保護和修復重要生態系統,推廣基于自然的碳清除解決方案,還將幫助解決企業暫時無法通過現有科技避免或減少的剩余排放。現Apple的兩大主要供應商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與日本村田制作所也成為該基金的投資者,使得該基金的承諾資本總額達到2.8億美元。
相關鏈接: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24/03/apple-expands-innovative-restore-fund-with-tsmc-and-murata/
俄羅斯PhosAgro公司捐款300萬美元,幫助應用基于生態系統的解決方案恢復農場土壤污染
PhosAgro公司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達成捐贈協議,捐資300萬美元用于全球土壤伙伴關系(GSP)的工作,支持土壤改良管理措施和提升土壤實驗室能力。該計劃還將推廣土壤和肥料測試,并應用基于生態系統的解決方案恢復農場土壤污染。該項目還將支持農業土壤再碳化措施(RECSOIL),旨在提高土地生產力、抗災能力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PhosAgro自2018年起已累計向該項目投入540萬美元,受益于該合作的農民數量超過11500人。
相關鏈接:https://www.fao.org/newsroom/detail/russia-s-phosagro-contributes-an-additional--3-million-to-help-thousands-of-farmers-adopt-soil-improving-management-practices/zh
巴西與最大的氣候融資聯盟合作促進綠色增長
巴西宣布與格拉斯哥凈零金融聯盟(GFANZ)合作,動員公共和私人資金,加強對清潔能源和環境恢復的資金支持,包括恢復亞馬遜雨林等。該投資平臺將支持巴西可再生能源部門的擴張和再造林等項目,旨在恢復6萬平方公里退化或被破壞的亞馬遜雨林。
相關鏈接:https://www.reuters.com/sustainability/sustainable-finance-reporting/brazil-partners-with-largest-climate-finance-alliance-boost-green-growth-2024-02-26/?utm_source=cbnewsletter&utm_medium=email&utm_term=2024-03-05&utm_campaign=Daily+Briefing+27+02+2024
04
實 踐 案 例
? Annie Spratt
Transboundary Conservation of the Greater Gola Landscape in Liberia
利比里亞Great Gola公園跨境保護項目
上幾內亞森林生態區是非洲三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但近年來遭受了大面積的森林砍伐,生物多樣性和森林固碳量受到威脅。Great Gola公園是其中保存較為完好、面積較大的區域,橫跨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兩國的共同邊界。2011年,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簽署了一項協議,以保護該公園及其邊界兩側相連的其他國家公園不受森林砍伐的危害。非政府組織(NGO)正在與當地管理機構合作,推動跨境管理保護計劃,以減少森林砍伐并提高固碳量,實現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雙贏。同時,在與NGO的合作下,兩國正在推廣“雨林友好型生計”,包括養蜂、開設農民田間學校、推廣可可和固氮植物種植等,以拓寬當地居民的收入渠道。
該案例提供了NbS的跨國合作模式,兩國以不同但互補的方式聯合保護跨境的森林,塞拉利昂雇傭護林員監督森林砍伐,利比里亞通過建立社區森林來促進區域連通性。同時,通過由NGO、國際援助機構和國家保護部門組成的多樣化合作伙伴關系對森林進行綜合治理。該案例在應對氣候變化、維持生態系統健康和改善當地社會經濟水平方面都展現了積極的成效,提高了生物多樣性和森林覆蓋率,并提高了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關鏈接:https://casestudies.naturebasedsolutionsinitiative.org/casestudy/the-greater-gola-landscape-sierra-leone-and-liberia/
4月重要日期概覽
4月1日
國際愛鳥日
4月8日
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4月14日
世界海豚日
4月22日
國際地球日
4月25日
世界企鵝日
本期編輯:靳彤、彭昀月/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科學部;徐嘉憶、姜雪原、楊海濤/北京綠研公益發展中心自然項目;楊方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處
獲取本篇NbS近期資訊PDF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