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愛寫魚,還愛寫鳥。
那么讓我們來看一看莊子人生中,代表他三種思想境界的鳥類們。
籠中之鳥:關愛太多,終害人害己
一只神秘的海鳥,再魯國做短暫停留,本想看看風土人情。
卻被魯國國王“邀請”到宗廟,祥瑞降臨,總得慶祝一番,宴會上杯盞交錯,笙歌鼎沸,眾人皆沉迷其中。
喧鬧中唯有海鳥驚恐不安,不吃珍饈不飲瓊漿,短短三日,便黯然離世。
好心辦壞事,盛宴竟成一場悲劇。
魯國國君疑惑,臣子不解,遂向莊子請教。
莊子聽后說:“汝等以己度鳥,豈能得其真性?”
眾人聽聞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鳥就是鳥,它本翱翔于天際,啄食蟲魚。而我們用自己的方法款待它,又怎能期望它安然無恙呢?”
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然而,即便是自己所欲,亦不可強加于人。
說白了就是,適合自己的,不一定就適合別人。你心心念的某物,別人不一定喜歡。
你眼中的好東西,比如花生、魚;在他人那里,可能是避之不及的過敏源。
魯迅先生曾說:對最親愛的人用毒藥害死,才是最大的悲哀。
擅作主張,結果是害人害己,就如同那只海鳥與魯國人一般。
尊重他人的選擇,才是最合適的做法。
求利的鳥:唯利是圖,損人不利已
花園靜謐,蟬聲悅耳,危險悄然降臨。
在它身后綠葉里,一只螳螂正摩擦著大鐮刀,伺機而動。
然而,螳螂身后隱藏著更大的危險。
一只怪鵲,目光貪婪,只想利用螳螂的忘形來攫取利益。卻未曾想過,在這棵樹下,莊子正手持彈弓,靜靜地瞄準它。
彈弓發動在即,守園人罵罵咧咧地追來,聲音打破花園寧靜,驚動了鵲,逃了螳螂,飛了蟬。
莊子驚恐,埋怨:“萬物本來互相牽累,兩類事物互相招引!我本想以智取勝,卻沒想到最終也落得個空手而歸。”
利字旁一把無形的刀,見利忘害,損人不利己。
歷史不乏血淚教訓。
魯梁百姓見綈料有巨大利潤,舉國大量織綈,荒廢農業,終致國力衰弱,臣服與齊。
韓國舉國拋荒不耕,冶煉銅鐵,獲利頗豐,卻忘記稼穡是立國之本,最終積蓄國力不成,反被秦破。
現實中,這種事也不少見。
你想要別人的利息,人家卻想要你的本金;求辦事的禮,隨時變成銀手鐲。
見利而忘自身安危,利欲熏心,只會讓人迷了心智,終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
高飛的鳥:層次不同,無需強融入
翱翔于蒼穹的鵬鳥,可六個月停歇一次。
然而,這在蟬與小斑鳩的眼中,卻顯得不合時宜。
它們嘲諷著鵬鳥:“我們飛翔的極限,不過是觸及樹梢便止,疲憊時便落在地面。你又何必費盡力氣,飛往那遙不可及的九萬里南海呢?”
卻奈何它們視野狹隘,鵬鳥欲辯無詞,怎么也解釋不清。
燕雀不知鴻鵠之志,正如朝菌不知晝夜之更替,蟋蟀不知四季之輪回。
將自己禁錮在有限知識里的人,自然無法領略更廣闊的世界。
莊子曾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若是強求不同層次的人聚在一起交談,恐怕只會讓彼此感到別扭。
若還要強行爭辯,那更是徒增煩惱。
見識短淺的小智慧,終究無法理解大智慧。
既然如此,讓我們各自安好,互不干擾,這便是最好的相處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