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誰最鐘愛魚?
我篤信,此人定是莊子無疑。
他不僅對魚情有獨鐘,更是熱衷于垂釣之樂。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和摯友惠子展開了非常激烈的辯論。
而主題竟然是:魚到底快不快樂?
這一話題看似荒誕,卻恰能夠代表莊子的思想,還可以解答我們人生中的三個疑惑。
第一條魚
超然物外的北冥之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遙游》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課文,想必大家都倒背如流,那條大魚鯤化身為鵬,扶搖直上,翱翔九天。
它的飛翔似乎滿足了無數魚兒的夢想。
然而,莊子卻說這條魚并不快樂。
因為它只能依賴風,隨風而起,隨風而動,一旦風息,那高飛的鵬面臨凄涼的結局,從高空墜落。
所以,莊子說人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因為被外物所控,為物質所牽絆。人一旦被物質羈絆,就會失去最真實的自己。
在《莊子》他進一步闡述“勝物而不傷”“不以物挫志”“不以物害己”的道理。
再次告訴我們,物應為人所用,受人支配,而不應反過來支配人、奴役人。
如果我們“以物易其性”“棄身以殉物”,那么人就成了物的奴隸,反而會喪失原本應有的歡樂和自由。
生活中,我們時常陷入酒色財氣、名利權勢的漩渦中。仿佛這些身外之物便構成了人生的全部意義。
然而,人生的價值并非取決于你是否名垂青史,是否成為人中龍鳳。
過分追求這些,你就會被所謂的“價值”束縛,失去真正的自我。
所以,莊子的這條魚是在告訴我們,人要活得超然,要活得瀟灑。找到一個恰當的尺度“夠用就好”。
第二條魚
冷暖自知的濠梁之魚
莊子和惠子路過濠梁的橋上,莊子指著水中魚說,你看這些魚多快樂!
惠子卻質疑,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反駁,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魚不快樂?
莊子說魚之所以快樂,是因為魚沒有世俗的紛擾,只要有清澈的河水、適宜的溫度,它們就能無憂無慮地暢游嬉戲。
所以,人為什么要有這么多煩惱呢?
無非是因為我們想要的太多。
正如明朝的賈仲曾經說,食飽衣暖之時,則生貪欲之心。
我們總是在追求更多,卻忘了珍惜眼前的幸福。
所以,莊子的這條魚告訴我們:快樂與否,其實取決于我們自己。一種能讓自己快樂的生活,便是真正的好生活。
生活不是演給別人看的,而是為我們自己而活的。
哪怕橋上的莊子與惠子爭得面紅耳赤,而水中的魚依然是水里自由自在的魚。
不為別人的評價所累,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在隨心。
第三條魚
瀟灑自處的涸轍之魚
兩條魚兒困于水洼,生命之火即將被干渴熄滅。為了生存,它們不得不以口對口,互相吐沫,互相濕潤勉強維生。
這是多么凄美又感人肺腑的故事。
然而,莊子卻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與其在這狹小的水洼里艱難維生,不如放彼此一條生路,各自去追尋那更遼闊的江湖大海。
知乎上曾有一個高贊問題:“為何我們懂得如此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這個問題引起了無數人共鳴與思考。
人生亦是如此,分離與相聚皆是常態。有些人注定只能陪自己走一程,很多路需要獨自前行。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生活在不同的海洋里。沒有哪兩個人的人生可以等比例復制,我們都需要學會面對孤獨,學會獨立,學會依靠自己。
而莊子的這三條魚,或許就能解開一些疑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