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這幾天,一篇以抗日戰(zhàn)爭為故事背景的低俗小說《杜鵑花落》,引爆了輿論,激起了網(wǎng)民對“漢奸”文學(xué)的痛恨。說是“漢奸”文學(xué),其實是夸大其詞了——《杜》文只是一篇微不足道的丑文。事情的大概經(jīng)過是,河南湯陰縣一個名為李佳前的校長,屁股坐歪了,寫了這篇立場有問題的惡俗小說。該文從侵華日軍的視角,講述了一位日軍大佐的兒子來中國看他的鬼子爹,不料被八路軍俘虜,而鬼子大佐為了給兒子報仇,帶領(lǐng)鬼子兵圍剿一小支八路軍,結(jié)果反把自己的兒子炸死了。作者不僅在小說中用到了“共軍”、“逃竄”等字眼來描寫八路軍,還用“嫣紅的杜鵑花”來隱喻鬼子大佐痛失兒子的悲痛靈魂。更令人無法容忍的是,有別有用心者將這篇低劣且玷污了中華民族抗日立場的丑陋小說,搬到了成都市新都區(qū)的初三語文測試考卷中,當(dāng)作閱讀理解考題,大面積污染了莘莘學(xué)子的眼睛和心靈。近日此事東窗事發(fā),該小說作者和成都市新都區(qū)語文考卷有關(guān)命題人的非蠢即壞,令無數(shù)網(wǎng)民痛恨不已。
有人說網(wǎng)民對這件事的激烈反應(yīng)屬于上綱上線。說這種話的人或許屁股也是歪掉了!在大是大非的抗日立場面前,凡是從正面視角美化侵華日軍,賦予他們所謂的“人性光輝”之舉,皆屬立場不正——就算談不上“漢奸”文學(xué),起碼也是對民族感情的冒犯。何況該丑陋小說中還含有對抗日英雄八路軍的不敬或矮化描述,尤為令人倍感不適。
有感于此,今日推文,鄭重向看官推薦一塊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匾額,以期從歷史老物件的真實視角,讓大家體會一下,抗戰(zhàn)時期的中國人,對日本侵略軍的痛恨有多么刻骨銘心,以及他們又是如何同仇敵愾力挺民族抗日大業(yè)的!正文如下——
這塊標(biāo)題為【有道】的民國時期匾額,十分特殊。
首先,是它的形制奇特,上下邊框呈曲線狀,匾心由三塊長短不一的木板組合而成,明顯有別于傳統(tǒng)的匾額形狀,營造出了獨特的內(nèi)涵意象。
其次,該匾題寫及立匾時間為民國丁丑年(1937)孟冬月(冬季第一個月)。這一年,纏繞在大凡中國人(包括今天的中國人)心里的頭等大事,唯有日本侵華(七七事變)及抗戰(zhàn)爆發(fā),沒有之一!
果不其然,【有道】匾額也為我們留下了1937年獨有的歷史痕跡。牌匾底色為素黑,仿佛在傳遞一種銘記國殤的氛圍;而字?jǐn)?shù)近三百字的匾額正文內(nèi)容,通篇采用金色字體,象征或隱喻題匾人和受匾人乃至中國人矢志不渝的抗日意志,以及高尚的愛國情懷。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該匾主題為題匾人贊頌受匾人有才德——對照明清歷史匾額,類似的主題在古代匾額中比比皆是,匾中【有道】二字也足以當(dāng)主題匾文使用;但在該匾中,【有道】僅被用于標(biāo)題,因為題匾人要在正文中引入抗戰(zhàn)大背景,為受匾人的才德做現(xiàn)實注腳。
這就是1937年獨有的社會文化氛圍,抗日大義是一切的注腳!連匾額文化也不例外!
我們來看匾額正文內(nèi)容:“戰(zhàn)國闕王道,宗霸道。孟子周游(列)國,宣行王道。所至莫從。乃持其而無暴,其氣蓋志。一則動氣,氣則動志。茍蹶者趨者而反動。其后傳授生徒門人。問曰:“不動心,道乎?孟子云:“孟施舍之守氣不,曾子之守約。”又問:“夫子加齊卿得行道焉?霸王不異,如此動心乎!”孟子曰:“我四十不動心?!苯裣壬逭淠陮盟氖〈速量芪髑郑瑏孜彝恋?,奪我權(quán)利,逼我戦,殺我同胞,國難方殷之際,意欲而為國,以盡匹夫興亡之責(zé)。奈殺賊有志,情纓無門,心有余而(力)不足。乃隱居家園,教育子弟。而其治國,先齊家之道,是之謂有(道)焉!爰題此以致頌?!?/p>
匾文以正宗的文言文寫就,彰顯了題匾人湖南攸縣縣長魏云敬深厚的古漢語文化修養(yǎng)——按年份推算,他在清末或是飽受四書五經(jīng)熏陶的讀書人,因此有著非同一般的古文童子功。
我們看匾文內(nèi)容,第一句話大有深意:“戰(zhàn)國闕王道,宗霸道?!币馑际钦f,戰(zhàn)國時代,仁政缺失,各國都追隨霸道。所謂王道,本是指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道德或風(fēng)氣,在春秋時期一度廣受推崇;到了戰(zhàn)國時代,王道的約束力越來越弱,霸道成為對外政治準(zhǔn)則。
值得注意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霸道”,是以消滅和吞并“他國”(周朝的前封地形成的諸侯國)為目標(biāo)的,跟春秋時期的國力“爭霸”(彼時大一統(tǒng)的周朝王室威信尚存)不可同日而語。而20世紀(jì)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由于德國法西斯和日本軍國主義的極端理念和反人類暴行,國際政治體系傳統(tǒng)秩序瀕臨坍塌,詭譎氛圍一如戰(zhàn)國時代。
這就是為什么,前述【有道】匾額正文,開篇第一句話,要強(qiáng)調(diào)戰(zhàn)國“闕王道”、“宗霸道”。題匾人就是要把1937年的亂世比作戰(zhàn)國時代的混戰(zhàn)(盡管二者的“國家”主體概念不同),從而怒指日本侵略軍妄圖憑借“霸道”吞并中國。
題匾人用自己的語言,闡明了時代背景后,先是回顧總結(jié)了孟子的政治宏志:他周游列國努力宣揚王道,試圖重塑沒有“霸道”的仁政時代,卻無功而返;但孟子不改心志,轉(zhuǎn)而將自己的理念廣授門徒。
接著題匾人又以類比手法,稱贊受匾人藻珍先生(見匾文內(nèi)容)在日寇侵華的非常時期,雖無力上戰(zhàn)場殺敵,但他“隱居家園,教育子弟”的行為,亦是曲線救國的一種,是無可置疑的愛國義舉。
通過匾文內(nèi)容推知,受匾人藻珍先生想必是湖南攸縣的教育界人士。
中國歷史幾千年,像陸游、岳飛、文天祥,這種文能吟千古詩篇、武能馬上定乾坤的文武全才,雖不知凡幾,但從比例上看,打仗終究是武人兵家之事,純粹的讀書人少有能真正深入其中的。
因此,名為藻珍先生的受匾人,或許從來就沒有接近過抗日戰(zhàn)場,但他渴望報國驅(qū)敵的心情,我們大概可以想象得到——1937年的中國,哪個有血性的國人不是恨日本鬼子恨得牙根發(fā)癢、恨不得化身戰(zhàn)神親自撕碎每一個鬼子呢?
這就是為什么,題匾人將不知名的藻珍先生比作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在這樣的歷史情境下,這種類比一點兒也不違和,反而給人一種恰如其分、感同身受的悟道。這就是民族大義的力量!換做和平年代,如果題匾人將一個不知姓甚名誰的人,置于大歷史高度,把他與圣賢孟子做類比,恐怕是沒有說服力的,也是不恰當(dāng)?shù)摹?/p>
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 主題書畫
也就是說,藻珍先生在1937年的心路歷程,或許當(dāng)時的大凡中國人都體會過,那種心境當(dāng)年很多中國人都有,大而化之或推此及彼,今天的我們就能想象得到,那一年的中國,有多少國人心有千千結(jié),一邊無比痛恨日寇,一邊民族感情的熱血上涌,化為一幕幕悲憤和激昂交織在一起的抗日大義民族壯歌!這樣的歷史鏡像,雖無聲,卻在我們的民族記憶中波瀾壯闊。
(點擊標(biāo)題 即可閱讀)
公眾號ID:zhpctx
品藏天下,懷古惜今
塊塊榮匾豪門事,待追憶
件件華藝巨匠心,綻異彩
古曲今頌,天下品藏
品藏天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