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小小說很火,其在當下引發的輿論熱議,大概也只有劉慈欣的長篇小說《三體》可以比擬了。
這倒不是由于這篇小小說寫得有多好,而是因為出現在成都新都區初三年級語文測試題中,被認為“美化日軍”。
這篇小小說,是以侵華日軍中一個大佐軍官的視角展開,他的兒子(不是軍人)從日本國內來看他,被八路軍在武裝護送的軍車中“截胡”。于是,大佐憂憤交加地給兒子復仇,圍住一小股遭遇的八路軍猛打。但他沒想到,兒子就在那些八路軍中間,他最后下令轟炸消滅了這股八路軍,但也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
故事就是這么個故事,很多人讀得很不爽。但一些客觀問題我們要理性看待,比如在大佐眼中,八路是共軍、是敵人,這沒錯吧?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的抗日劇,對方也是這么稱謂的,甚至還會有一些侮辱性的蔑稱,包括國民黨的視角,也是如此。
那么,小說有沒有刻意侮辱八路軍呢?這從小說中也不難得出答案。比如,小說里描述的八路軍紀律嚴明,面對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沒有慌亂逃跑,且戰斗且退,全部戰死。而且,他們在最后一刻,還在護著這名日本青年(他不是軍人)。
這當中有一些細節,可能不是那么好理解。比如,交戰期間,八路軍的陣地上有人舉起白襯衫示意投降,大佐以為是八路軍內訌,下令炮轟,但舉白襯衫的其實是他的兒子。而且,全程八路軍非但沒有拿他的兒子做人質,還在最后時刻保護他(八路軍的尸體壓在他的尸體上)。
只不過,這些都是側面表達,不是直接描寫。
那么問題來了,小說可不可以有一些其他視角,比如反派的視角?我覺得但凡讀過十篇以上不同作者、不同類型的小說,就不會覺得小說只能以偉光正的主角為敘事視角。
現在,既然一本正經地調查處理了,那就有必要搞清楚,寫這篇文章的校長和選這篇文章的教育教育工作者,他們的動機是什么?
如果他們真的是所謂的漢奸,真的拿了傳說中的50萬,難道不是應該查清楚,將其公之于眾,更具有懲戒效果和教育意義嗎?
如果僅僅是因為寫法拙劣,讓一些讀者感到不舒服。那么,要不要因為這個人的水平不夠,就治他的罪呢?
有人說,這位英文專業出身的中學校長,是又菜又愛玩。那么菜的人,有沒有資格、有沒有權利玩呢?
這是一個常識,但如今又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怎么處理,可能影響千千萬萬的人。畢竟,我們大多數人都屬于“菜人”行列。
英文專業出身的中學校長,或許讀過一些國外的小說,知道在批判軍國主義、反思戰爭的文藝創作中,不只是被侵略一方的苦大仇深,也可以有對方的宿命和懺悔。
如果文學只能有一種人稱,只能有一方視角,不能有別的揭示和反思的方式,沒有比這更能戕害文學的了。
當然,這件事情仍然沒有結束。成都新都區聯合調查組的通報稱,新都區初三年級語文測試中,現代文閱讀材料造成不良影響。新都區已成立聯合調查組進行全面調查,對相關教研員及區教科院院長予以停職,并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據相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嚴肅處理。
另據河南湯陰縣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回應,作者李佳前目前也已被免職,當地很重視此事,正在處置中。
這個“不良影響”究竟不良在哪里,希望在后續的調查和通報中,能夠解釋清楚。到底是“術”的問題,還是“思想”的問題,或者是沒什么問題,要明明白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