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低血壓患者來說,在生活中經常會有頭暈、渾身乏力等癥狀表現,而且這種情況通常在體質比較差的中老年人身上會體現得更加明顯,平日里,缺乏足夠的營養補充以及運動鍛煉不足等,都容易使人出現低血壓現象,若是低血壓情況比較嚴重,甚至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對身體健康而言,其危害性也不容小覷。
那么,對于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積極調整飲食結構,保證營養的攝取,選擇更優質的食材等。可具體應該怎么做呢?可以多吃鹽來緩解嗎?其實,遵循這5大飲食原則,或許就很管用。
1.均衡的補充營養
大多數低血壓患者的低壓狀況,都與自身的營養供給不足息息相關,當營養攝入不足后,體質就會變得虛弱,于是就會出現頭暈、乏力等表現。
因此,低血壓患者在日常飲食方面,就要格外留意營養的補充,盡可能多攝入一些營養物質豐富的食物,像蛋白質、維生素等人體運行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來說,每天都需要有足夠的攝入量才行。
2.少吃降壓食物
對于低血壓患者來說,體內的血壓本就已經處于一個較低的狀態,若此時再進食一些具有降血壓作用的食物,那么就很容易導致血壓變得更低。像冬瓜、芹菜等,都屬于常見的降壓食物,因此,低血壓患者在生活中要盡量減少攝入這類食物,避免血壓再度降低。
3.多補充鹽
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血壓升高,因此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要盡量少攝入鹽,而對于低血壓患者則不同,這類患者可以適量多攝入一些鹽分,但也要注意不要攝入過多,雖然鹽分的攝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血壓升高,但食用鹽若是攝入過量,那么對腎臟健康而言,是極為不利的。
4.多補充膽固醇
膽固醇的攝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有利于血壓提高的,因此,低血壓患者若是適量多攝入一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或也能起到一定的升壓作用,生活中,高膽固醇食物有很多,比如常見的雞蛋黃、肥肉等,都可以適當攝入,但一定要注意控制,避免不小心攝入過多,否則可能會對血脂造成不利影響。
5.少量多餐
吃飯時若是吃得過飽,其實是不利于血液回流的,于是就可能使人體出現低血壓的情況。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若能采用少量多餐的飲食方法,那么其實是有利于穩定人體血壓的,能夠實現對血壓的控制,從而幫助實現血壓的升高除。
此之外,堅持少食多餐的進食方式,還能夠幫助減輕腸胃的消化負擔,使腸胃的消化能力得到穩定。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子一,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