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北汽藍谷發布2023年預虧公告,這無疑給這只幾近崩潰的汽車股,雪上加霜。不多時,北汽藍谷一路走低,股價最低跌至3.71元,如果沒看錯的話,這個股價是為達到了歷史的最低點。
另一方面,此前還為著研發出極狐考拉這款“寶媽專屬”車型沾沾自喜的北汽高層們,估計自今年開始,又得陷入無限的沉思。
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極狐考拉基本可以達成月銷1500輛的業績,而自今年開始,1月零售量92輛,2月零售量34輛,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為什么特別提到的是“零售量”?需知道的是,倘若從終端量來看,極狐考拉1月的終端量為702輛,2月終端量為182輛,高于零售量的數據。
那么,為何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回顧一下極狐考拉此前的數據可知,由于去年鋪量的原因,使得零售量的數據十分好看,但上了保險才能算是真正交到消費者手中,故而零售量平攤到后續每個月份交付,形成終端量數據。如此,才有這樣怪異的現象出現。
無論如何,即便極狐考拉每個月的終端量可達到1500輛,北汽離翻盤之日仍是甚遠。廉價,沒有讓這款“寶媽專屬”的MPV賣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品牌沒有實現翻身,股價卻已是翻盤。自2月中旬,北汽藍谷得以觸底反彈,一路走高,至今已是實現股價翻倍,一度成為備受關注的“妖股”。從股票分析上來看,北汽藍谷之所以會出現這的反彈,原因有二,一是華為概念所致,二是小米汽車概念使然。
消息顯示,北汽和華為合作打造的享界S9,即將在4月份的北京車展上亮相,定價可能在30-50萬元之間,即使新車實車未亮相,價格未定,按照華為概念的炒作邏輯,北汽為直接且主要的合作方,北汽藍谷自然就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
另一邊,小米SU7(參數丨圖片)將迎來正式上市,同樣價格未定,眾說紛紜,但小米始終是互聯網的頂流,受此影響,為小米提供了生產工廠的北汽,必然也是“如沐春風”,股價連番刷新上揚。
“華為、小米聯手拯救北汽”這類的說法,并不為過。前有典型的案例,賽力斯一度垂危,在華為概念的影響下,不僅銷量連連走高,股價更是多有突破,股價曾超過百元,成為繼比亞迪之后的第二只汽車整車股。
倘若有分析稱北汽藍谷的潛力,遠超于賽力斯,甚至股價超越賽力斯,也是有理有據——對于北汽藍谷而言,實現翻盤,只是時間問題。
車友觀察:極狐難自救,北汽何需費力
極狐考拉和極狐阿爾法T轟轟然而來,最終都是如同隱形人一般,難受到外界的關注,反倒是享界,歸于鴻蒙智行,少了北汽的元素,多了華為的基因,更容易讓大家期待。同理,小米這邊亦然,即便北汽幫助小米造車,又有誰會關注車尾上寫著的“北汽”二字呢?甚至的,未來購買小米SU7的消費者,估計都恨不得將“北汽”二字扣去,更顯地道。
如今看來,極狐難以自救,北汽藍谷的股價飆升,靠的不是自身,而是外來的力量推動。費力不討好,北汽藍谷董事長劉宇和北汽藍谷總經理代康偉也該歇歇,靜觀即將到來的小米SU7和享界S9的表現便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