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大宋王朝,很多人都油然而生一種驕傲感。
為什么?因為不少專家研究后表明,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財富占據了當時世界的60%,甚至還有數據表明,宋朝的GDP占據了當時全世界的80%之多。
還有更搞笑的,居然研究出宋朝的人均GDP達到了2000多美元。
好家伙,難道當時西方人都還是猴子嗎?他們的財富產值就是樹上的香蕉和桃子?咱們姑且認可這個數據,畢竟宋朝的確很有錢。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宋朝百姓這么有錢,為什么宋朝又是封建時代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一個朝代呢?
據不完全統計,宋朝的農民起義,多達434起。
這是什么概念呢?兩宋加起來一共319年,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年,宋朝都要爆發至少1次農民起義。
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水滸傳》里的宋江、方臘起義。如此發達的宋朝,為何農民起義這么多呢?
當然,宋朝的確很有錢,國庫里的錢都堆不下,只能送點給大遼、大金、西夏。與此同時,宋朝的士大夫們也超級有錢,我們可以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宋朝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清官包拯,俗稱包青天。由于他公正嚴密、清廉干練,因此聞名天下。可是你知道包拯的工資有多高嗎?
當時包拯擔任龍圖閣大學士、開封知府。龍圖閣大學士的年工資有1534貫錢,15匹綾、32匹絹和5匹羅。
開封知府的月工資有15石米、17石麥子、34捆柴火、52捆干草和1600貫“公使錢”。
最關鍵的是,包拯還擁有朝廷劃給他的3000畝職田,這些地可以自由出租,完全不需要交稅。
總體算下來,包拯一年的收入在2.1萬貫錢左右。
這是什么概念呢?
一貫錢大概是1000文錢,1000文錢和現在800塊錢的購買力相當,所以包拯的年收入大概在1600多萬元。
好家伙,包拯一年的收入就達到了千萬級別,就問你,他還有必要去貪嗎?自然可以成為清廉的代表人物了。
其實這也只是宋朝士大夫的一個普通例子罷了。絕大多數做到包拯這個級別的官員,都能有這么高的收入。
大家很熟悉的蘇東坡,整天哭窮,被貶謫的時候,還總是跟弟弟蘇子由借錢過日子。其實主要是因為蘇東坡不喜歡存錢,他拿到工資就風花雪月去了,俗稱月光族。
落魄的時候,自然辛苦度日了。
其實蘇東坡做高官的時候,工資也不低。剛剛步入仕途的蘇東坡,年薪已經達到了80萬元,那時候他在鳳翔擔任簽判。
擔任杭州通判時,蘇東坡的年薪漲360貫,還有700畝職田,約合144萬元。擔任密州太守期間,蘇東坡的工資更是達到了160萬元左右。
這種年收入,放到現代也是妥妥的富裕家庭了。可蘇東坡花錢如流水,比如說他在京城的時候,就養了不少歌姬在自己府上,還曾經將一個懷孕的歌姬,隨意送給了朋友。
此外,蘇東坡在地方上政績斐然,他深知老百姓的疾苦,常常捐出大量工資改善當地人的生活。
比如說擔任密州太守期間,蘇東坡一口氣就捐出了40萬元建造福利院,給當地百姓免費治療瘟疫。
這兩位還是清廉的代表人物,那些貪官污吏的收入可就更可怕了。士大夫如此有錢,那么問題來了,這些錢都是哪兒來的呢?難道真的只是收工商稅得來的嗎?
宋朝的工商業的確很發達,但是我們國家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農業始終是占大頭的。
因此,宋朝朝廷的主要收入,依舊是來自農民。士大夫們都肥得流油,辛苦的自然是在地里刨食的農民了。
那時候農民的日子太艱苦了,田地基本上都被劣紳土豪們霸占了,還有很多良田,都被朝廷賞賜給士大夫了。
農民世世代代依靠土地生活,可他們卻不曾擁有過哪怕一寸土地,長期以來只能給地主豪紳們做佃戶。
農民活不下去了,自然會起來搞點事情了。
此外,從宋太宗趙光義開始,宋朝便開始了公務員擴招之路。唐朝和五代,每屆的進士只有幾十個人。
宋太祖時期,平均每次也不過只招錄20人左右。趙光義時期,一下子增加到了400多人。趙光義在位的20年里,一共招錄了近萬名進士。
既然有這么多進士,那就得給人家安排工作不是?可哪有那么多官職給這幫人干呢?這就出現了嚴重的冗官現象。
不少進士都只能坐冷板凳,等到有缺口了,大家立馬各顯神通,千方百計想要得到這個實缺。
坐冷板凳,也是要發工資的,這可是朝廷的重大開支。即使宋真宗、宋仁宗時期大裁員,這種現象依舊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公務員工資開支巨大,自然還是得從老百姓那兒刨食了。
而自從宋太祖黃袍加身以后,宋朝歷代統治者對武將就非常不信任。
因此總是刻意打壓武將,這使得宋朝軍隊的戰斗力每況愈下。
當然,宋朝軍隊的戰斗力,其實大家心里都有數。說實話,那可真是垃圾中的戰斗機,實在是難以啟齒。
打不過大遼、大金也就算了,連西夏都打不過,甚至連大理都不敢欺負一下,就問你這樣的宋朝軍隊,要了有啥用?
專門負責閱兵擺門面嗎?
既然質量無法取勝,那就只能靠數量了。因此宋朝的軍隊每年都在擴編,而且出現了嚴重的吃空餉行為。
宋太祖時期,只有12萬人,宋太宗時期,增加到了18萬。這還能接受,可到了宋真宗時期,一下增加到了40萬人,宋仁宗時期更沒有安全感,居然擴招到了80萬大軍。
很顯然,軍費也成了一項巨大的開支,還是得從農民的手里摳出來。
還有就是官員們的吃穿用度,朝廷的日常開支,都有很嚴重的浮夸現象。比如說宋徽宗喜歡花石綱,采購價只要1千貫,可采購的官員,卻讓商人開了1萬貫的發票,拿回去報銷以后,官員還能拿到9千貫。
這些錢,還不都是從農民手里拿來的嗎?
這些現象越來越嚴重,直接導致了宋朝農民起義層出不窮,畢竟誰都不是傻子,羊毛再多,也禁不起這么薅啊!
因此,農民們在活不下去的情況下,肯定也會覺得宋朝軍隊的戰斗力很差,自然也就打算鋌而走險試一試了。
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拼一拼,黃土變白金。萬一成了呢?
不過很可惜,434次農民起義,無一例外全都以失敗而告終。誰也沒想到,宋朝的軍隊對付外敵是垃圾,可對付自己人,那叫一個強悍啊!
媚外必先安內,是這個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