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越久就越聰明、越健康嗎?
睡4小時就能神采奕奕的人,都是天才嗎?
這很難評。
因為每個人對睡眠的需求都不一樣!
雖然不用刻意追求8小時,但它確實是大多數人的睡眠平均數。
-聽說有些人每天睡不到6小時,但是絲毫不影響睡醒的工作生活效率;
-有些人每天要睡10幾個小時,但是Ta們清醒的時候效率很高。
-怎么我偏偏就是那個「大多數人」?
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一部分人,天生需要更長的睡眠。
比如:有的成年人要睡9小時甚至更久才能保證白天的精神狀態。這種睡眠模式從他們的童年就開始了,并且持續到成年。
研究發現的真相卻是: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那么久的睡眠。
2019年,英國倫敦大學一項針對40萬人的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低于7小時和高于9小時,都會造成參與者在認知測試方面的得分下降。
根據美國睡眠協會的統計:只有2%的人是長睡眠者。
與「長睡眠者」相對的「短睡眠者」,通常晚上只需要睡 4~5 小時,卻依然精神煥發。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只要4小時就能睡飽,不妨試一下Stroop測驗。
注:斯特魯普試驗(Stroop Test)是認知心理學里很有名的實驗,我們可以通過它精準的檢測自己反應速度和執行任務能力是否下降,從而推斷第二天記憶力、工作學習狀態有沒有受到缺覺的影響。
請迅速說出每個色塊的實際顏色:
例如第一排應該是:
藍色、黃色、綠色、紅色、紫色
是不是「文字」和「色彩」兩種信息繁復交織的時候,腦子反應明顯慢了半拍?
一項針對大學生的研究顯示:通宵熬夜后反應時間平均延遲0.15秒,但正確率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
不過,繼續延長熬夜的時間,反應時間會變的更慢,處理對沖信息的能力也會相應降低。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不需要7小時以上的睡眠,有可能只是“你覺得”。
曾任專業團體美國睡眠醫學會的主席、匹茲堡大學醫療中心精神病學家丹尼爾·J·拜瑟(Daniel J.Buysse)表示:“天生短睡者”跟“自以為是短睡者”相比要少得多。
那么每天睡10幾個小時以上呢?
答案是:身體可能“不需要”。說不定還有“垃圾睡眠”濫竽充數,第二天狀態也并沒有那么好。
想了解垃圾睡眠,這篇文章也許能幫到你↓
《睡了也白睡?「垃圾睡眠」比失眠危害大!》
可能是來自睡眠基因——hDEC2的突變。
根據目前的研究我們知道,睡眠主要受兩種機制影響:晝夜節律和人體內在平衡機制。
-隨著晝夜變換光照交替,一天內人體的生理機制也會發生變化,從而調節睡眠節律;
-除此之外,我們身體本身也有它的內在節律,影響我們睡眠的時間點、長短以及質量等等。
2009年,一個研究小組在一對短睡者身上發現了hDEC2基因變異。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8月14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上。
該校神經學教授發現:一位母親和她家族中好幾個人,每天睡眠需求都比別人少。通過對這位女士的不同家族成員的基因組進行比對后發現,這些短睡者的hDEC2基因中存在輕微的突變,而睡眠正常的家族成員卻不存在這種突變。
不管是短睡眠者、長睡眠者,還是需要7-9小時睡眠的大多數,這些睡眠數據形成了一個正常的連續的“時間譜”。
“8小時睡眠”只是一個參考答案,作為個體,你不能通過一個固定的數字給自己貼上“睡眠不足”或“睡眠太多”的標簽。
在執行睡眠時長的過程中,以下三點很重要:
別說人與人之間的天生睡眠差異很大,就是一個特定的個體,隨著年齡增長,也會對睡眠時長的需求呈下降趨勢;
對于女性而言,由于圍產期、月經期體內激素水平波動,睡眠時長的變化的也許更加明顯;
不僅如此,人們在感冒生病時,身體為了騰出力氣與病毒作戰,也會更加容易感到疲憊和困倦。
睡幾小時只是參考,白天獲得良好的工作狀態,才是休息的目標。
在獲得充足良好的睡眠,在醒后有一種“恢復感”,前一天的疲勞感明顯消失或者減輕。
不管是自然醒還是鬧鐘叫醒,都有一種神清氣爽的主觀感受。
當然啦,如果剛醒來感覺身體沒有力氣也是正常的,因為你剛剛從REM期蘇醒過來,肌肉處于抑制狀態,等肢體活動起來,力氣也就逐漸恢復了。
- 是否犯困?
睡不好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第二天容易犯困。
如果只是在午后犯困,小憩一會兒都屬于正常。但如果一整天都精神萎靡不振,經常坐車或者坐在那里就開始瞌睡,一天內大于3次,那就需要評估一下睡眠質量是否達標。
總分如果超過10分,需要引起注意。
- 工作學習狀態是否思路清晰?
經常出錯或者丟三落四,可能跟睡眠質量有直接關系。
因為缺覺降低了警覺性、注意力和記憶力。
比如,普通人睡眠時長4~5小時,駕車發生事故與醉酒駕駛風險率相當,睡得越少風險越高。加入士兵連續3天只睡3小時,反應速度降低22%,決策失誤增加86%,識別和射擊敵人的能力降低220%。
- 心情是否平和或愉悅?
行為沖動、脾氣暴躁,也可能來源沒睡夠!
多項研究顯示:人們在睡眠剝奪后情緒變得暴躁、容易生氣、焦慮并伴隨更多的沖動行為,積極的正面情緒減少。
而且,缺覺越嚴重,這些負面情緒越嚴重。
這是因為大腦中,負責我們情緒控制的杏仁核區域,經過充足的休息后,可以讓大腦功能腦區良好的運作。而研究發現,缺乏睡眠會干擾負責管理情緒的功能連接,從而影響與前額葉皮質連接。
另外,當我們在壓力狀態下釋放的皮質醇,本該維持我們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是缺覺會使皮質醇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人也會易怒。
基于以上兩點,睡不好第二天情緒敏感波動、情緒難以控制,也就不難理解了。
睡得好不好,需要參考睡眠時長。
人的睡眠需求受基因影響,但是過度追求睡眠時長,只會增加焦慮,拉低睡眠質量。
睡得好不好,其實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
觀察內心的感受,找到身體的節律,才能獲得更好的休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