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創始人萬叔。
昨天的文章《網飛版《三體》上線,一片罵聲,但萬叔還是想說》,講了一個客戶視角的問題。
你的客戶是誰?他們關注的點是什么?你怎么解決問題?你以什么價格提供產品和服務?
這些都涉及到商業的核心。
如果你看見一個家伙,說自己產品/服務好,但就是不賺錢,往往是商業設計上欠缺思考。
以下是正文。
萬叔給你舉個例子。
2011年,全國轟轟烈烈的搞供給側改革,央視跑到武安調查鋼鐵生產情況,帶出了著名的“馬科長回答”事件。
如果有讀者不熟悉這段歷史的,可以看一下下面這個視頻。
,時長01:41
記者問,目前為止我們鋼鐵產能情況怎么樣?
馬科長說,鋼鐵我們的歷史發展比較長,產業工人比較豐富。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
歷史發展長就是說鋼鐵是我們本地的支柱產業,削減產能將意味著經濟會面臨壓力。
產業工人豐富意味著如果減產,那這些工人就得下崗,飯碗就砸了。
那記者肯定不聽這一套呀。
接著問,那到目前為止我們鋼鐵產能情況怎么樣?
馬又停頓了一下,說,我們實施精鋼戰略,是想在調整布局的過程中提高裝備水平,做好節能減排,搞好循環經濟發展。
這一段也很委婉的表達出,我知道你們來采訪是帶著任務來的,我知道你們不是來問數字的,也知道你們是興師問罪的啊。
我們當然知道現在,要順應上面的要求,但是我們得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呀。
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發展,是要因地制宜的,不是一刀切激進關停并非是最好的選擇。
然后記者反正是一直問,問到死,哎,能問一下到目前為止鋼鐵產能情況怎么樣?
馬科長一看,確實沒話說了,直接別講了,別講了,說不出來。
這件事的背景是,記者是帶著任務來的,他當然知道數字,但是他要讓當地相關單位親口說出來,現在鋼鐵產能多少,為什么不順應政策?
所以記者問的問題,就是個無解的死局。
這是個立場問題,馬科長和很多鍵盤俠不一樣,在國家立場和集體立場之間,還是拿捏得很精準的。
你要說產能提升,那就是公開唱反調,相當于把本地班子賣了,承認環保政策沒執行到位,那整個班子都要麻煩,工人們恐怕也得下崗。
你要說產能沒提升,那就是公開造假,欺上瞞下,所有人都吃不了兜著走。
馬科厲害就厲害在,一眼看穿,絕不上鉤,打死不說數字,這樣你就無法實現后續的邏輯鏈條,同時把當地的情況和態度通過媒體反向傳出去。
我們當地不是不搞轉型,但是會通過升級核心生產方式循序漸進。
為了工人的飯碗,我們堅決不搞一刀切。
其實這就是人的認知問題,他也許沒想那么細,但整體局面肯定是有握,很清楚。
你要知道,他這段回復,是在準備了一整天的結果。
表面上看,是數字的交鋒,但數字很難查嗎?
就算記者問他的數字,他一直沒記住,花點時間已經查到了。
而且他接受采訪那個背后的柜子里面就放著相關文件,但他腦子很清楚,這個數字就是不能說出來。
于是選擇自己背鍋,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一個字都不說。
記者站在第二層,用第一層的問題跟馬科長交鋒,但馬科長已經站在了第五層。
遙遙領先。
也就是說,馬科長在無路可走的死胡同,選擇了犧牲自己,保住了上面的面子,也保住了自己所在的單位,更保住了當地10多萬家庭的飯碗。
萬叔講這個段子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講個笑話。
讀者里有接近一半是20多歲、30歲的讀者。這話主要是說給你們聽的。
為什么這幾天連續講,要找到自己的客戶,定位,商業模式。
萬叔講網飛拍三體,失信人咨詢,AI發展趨勢,其實都是這個意思。——找到你自己的商業結構,然后不斷強化,屏蔽噪音。
萬叔在20多歲的時候,也不明白里面的厲害關系。
也覺得真理是唯一的標準。
也覺得事實、邏輯、結論的閉環里面,一定有一個唯一的,不可辯駁的真相。
請注意,萬叔說這些,并不是想要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居高臨下的指導你。
這些認知沒錯,都沒錯。
萬叔想說的是,你一定要清晰,自己的目的,和路徑之間,是不是匹配的?
如果你的夢想,就是想當一條咸魚,并且這個夢想是堅定的、認真的、深深扎根的、不可動搖的。
那當你每天躺在家里,吃預制菜、看電視、啃薯片喝可樂的時候,你就是魚生贏家。
但現實是什么?
現實是,絕大多數人的目標、方向,都是在不斷調整變化的。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沒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當你被領導批評的時候,就覺得領導在PUA你,當你因為跟領導關系不好,晉升沒輪到你的時候,你又覺得你干實事,別人是靠搞關系搞上去的。
但現實是,絕大多數能升上去的人,是既能把事做得漂漂亮亮,又能跟大多數人搞好關系。
你既想著升職加薪,又不想額外付出多干活。
你既想拿軍功,又怕上戰場。
這本身就是矛盾的。
萬叔想說的是,你要在你的認知里,清晰地知道,你選擇的方向和目標,該如何努力,有哪些犧牲,有什么獎賞,有哪些坑?
你得有這么一個地圖。
越早越好。
比如你想階級躍遷,想實現642的時間分配。
你起碼要拿得出20%多余的時間呀。
你每天8小時工作,到點就走,總時間就100%,憑啥多出20%跟人家PK?
甘蔗不能兩頭甜,想要實現目的,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你確定了,你要扎那一頭,在哪里拿結果,不要這也要那也要,選擇一個,扔下其它,你就超過了絕大部分渾渾噩噩的家伙。
那你說,堅持大義,堅持大原則,跟直屬鬧掰,這樣的價值觀和認知可不可取?
也不是完全不可取,但有條件限制。
當局面大破大立,組織結構、交易結構、利益結構還不穩定的時候,你這些堅持是有意義的。
什么社會里,都存在理想主義者,他們不一定能帶來改變,但大概率會受人尊重。
大部分人,希望自己過得好一點,希望階級躍遷,希望努力有收益。
問題是——雜音太多,各種價值觀太多,無所適從。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不要想離你太遠的事,不要聽太多大道理。
而是在和你最相關的那個事、那個人身上,投入你最大的精力。
哪怕你覺得你直屬上司討厭你、PUA你,哪怕你覺得客戶是傻逼。
你也用你絕大的時間和精力,把和你息息相關的事做好,把價值最大化。
更有可能的現實是,你事兒做成了,周圍的人對你的態度,也就不一樣了。
你一定要知道你的客戶是誰,你在為誰創造價值,誰在為這個價值付費。
把這事兒做到極致。
其它的就當做雜音,屏蔽掉就好。
那個當年被百萬網友嘲笑的馬科長,現在成了馬局長。
而當年看笑話的網友們,不少依然在看2024年的新笑話。
芒格說:要想過有意義的一生,就要盡早想清楚自己是誰,堅持做那些正確且合適自己的事。
大概,這才是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