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要:樂寶“含疾”沖刺上市,低利潤、高負債仍是難點。
文|商小叔
出品|華祥名財經社
中國乳業的焦點,正隨著君樂寶乳業進入上市倒計時而愈發撲朔迷離。
2022年,君樂寶乳業集團公布了自身“爭取在2025年完成上市”、“2025年力爭銷售額達到500億元”的發展藍圖。不錯的發展勢頭下,乳業市場對于君樂寶的關注度持續提高。①
時間來到2024年,離君樂寶2025年的IPO計劃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在此背景下,君樂寶自然動作不斷。比如就在不久前,河北證監局網站披露了中金公司《關于君樂寶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備案報告》,宣告君樂寶的IPO之路已然正式開啟。
未來,是蒙牛、伊利兩家依舊把持著中國乳業市場的大部分份額,還是君樂寶異軍突起,憑借著在低價存量市場的強勢崛起挑戰目前的行業格局?君樂寶的上市路背后,顯然還承載著更多的市場期待。
不過,在順利地登陸資本市場之前,伴隨著愈發強烈的上市聚光燈,存在于企業身上的種種問題也在暴露。業績基本盤開始面臨挑戰、低價模式下的隱憂、品牌口碑遭遇爭議……問題重重之下,君樂寶的上市路已經少了些許風光、卻多了很多隱患。
基本盤不穩
目前,在蒙牛、伊利所代表的頭部乳業品牌之下,君樂寶可以稱得上是中國乳業第二梯隊的頭部力量。由于旗下奶粉、低溫酸奶等產品十分熱銷,甚至君樂寶簡醇酸奶已經發展成為國內低溫酸奶第一品牌,更讓君樂寶的市場地位得到穩固。
不過,眾所周知,只有持續的增長才是乳企提升行業影響力的關鍵。所以為了進一步發展,君樂寶仍需要不斷擴張業務領地,才能守住業績基本盤,成為真正對標蒙牛、伊利的多元化巨頭。
而為了進一步發展,在即將登陸資本市場之際,君樂寶也開啟了大規模擴張并購動作。
以過去的2023年為例,僅僅一年的時間里,君樂寶就涉及到六起并購中。②
2023年初,君樂寶入股奶酪品牌酪神世家;6月,收購特色乳制品研發廠商來思爾智能化和來思爾乳業的股份;7月底,收購乳制品廠商銀橋乳業;11月,對酸奶品牌茉酸奶發起戰略投資;12月,戰略投資益生菌乳酸菌研發商一然生物。
很明顯,君樂寶是想要通過加大在乳制品產業鏈上下游的布局,來優化供應鏈,為后續的業務擴張提供充足的“彈藥”。
從目前君樂寶所欠缺的多元化業務布局角度,這些并購舉措也可以彌補其業務布局相對比較單調的劣勢。不過,在行業大環境面臨壓力的情況下開啟大規模并購擴張,難免會給君樂寶帶來市場增長層面的挑戰,進一步威脅其業績基本盤。
一方面,隨著國內新生人口出生率數據的持續下滑,國內奶粉市場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增長壓力。特別是對于君樂寶所代表的中低端奶粉市場而言,整體市場份額在減少,這會給君樂寶的奶粉業務帶來長期的隱憂。
另一方面,君樂寶也看到了高端乳制品市場的機遇,于是陸續開始將業務范圍挺近到成人奶粉和羊奶粉、奶酪等領域。但面對新興市場機遇,擺在君樂寶面前的是海量的巨頭競品。
競爭對手們基于先發或品牌優勢,在持續“吊打”著君樂寶的高端乳制品市場表現。
以近年來君樂寶不斷拓展的奶酪行業為例,在君樂寶進入時,國內奶酪市場已經聚集了近六十家品牌,君樂寶想要突圍非常難。而在一度寄予厚望的羊奶粉市場中,該市場至今未能得到主流消費者的認可,自然也不會讓君樂寶脫穎而出。
高端化業務承壓、行業競爭加劇的現狀預示著君樂寶未來業績增長的基本盤并不穩固,同時也意味著君樂寶或許還看不到關于未來的出路。
低價困局背后
由君樂寶這段時間以來采取的大規模并購動作也可以知曉的是,在上市之前,原本在企業內部就已經存在的負債高企問題將會更加嚴峻,而高負債結合著企業低價困局背后的利潤問題將持續考驗君樂寶的抗風險能力。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君樂寶資產總額為134.6億元,負債總額為118.7億元,凈資產只有15.9億元,負債率高達88%;2022年,君樂寶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為資產總額約210.89億元,凈資產約為47.17億元,資產負債率仍然高達77.63%。③
相比之下,同行之中飛鶴奶粉的資產負債率為32%,蒙牛、伊利的負債率在60%左右,君樂寶的資產負債率明顯偏高。
而這,還是在君樂寶2023年開啟大規模并購之前的負債情況,由此可以想象的是,如今的君樂寶在資產負債率層面可能已經到達企業發展“紅線”,必然會增加隱性的風險。
除此之外,靠著低價模式發展壯大的君樂寶仍在遭遇盈利能力的質疑。
相關媒體報道顯示,在2018年蒙牛發布的財報數據當中,我們可以窺得君樂寶在實際盈利能力上的表現。彼時,蒙牛交出了30.43億元凈利潤的成績單,同比增長達到48.6%。其中,君樂寶歸屬于蒙牛乳業綜合財務報表中的應占除稅后凈利潤為3.07億元,凈利率為3.2%,利潤貢獻率僅為9.58%。③
針對這樣的一種盈利表現,蒙牛財務總監郭偉昌在2019年的中期業績會上直言,君樂寶的毛利率低于蒙牛水平,把君樂寶剔除之后,蒙牛的財務報表將得到明顯改善。蒙牛CFO張平也曾表示,“未來收購標的利潤率必須高于君樂寶”已成為蒙牛的收購原則。
利潤與負債問題注定會成為君樂寶長期發展過程中的“拖累”,不論公司上市與否,這些問題都將考驗公司業績表現的健康狀況。
在高端化轉型并沒有什么大成績的背景下,君樂寶又該如何改善自身的負債與利潤表現呢?
品牌口碑存隱患
在業績表現與商業模式之外,提到君樂寶,就不得不讓人想到那個國人印象里的乳企“噩夢”三鹿。
盡管三鹿和君樂寶不是一家公司,但二者曾經根深蒂固的紐帶往往讓一些消費者認為“君樂寶就是三鹿”。為此,君樂寶也在這些年里遭遇了更為嚴苛的審視。
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爆發前,2000年,三鹿奶粉成為君樂寶占股34%的大股東,產品包裝上更是同時打上了“三鹿”和“君樂寶”雙商標。也正是因為三鹿的支持,君樂寶才得以迅速發展成為河北乳企的代表。④
在三鹿奶粉事件爆發一年后的2009年,君樂寶通過股份回購終于完成了自身與三鹿的“切割”。可是那么多年過去之后,君樂寶仍然未能完全擺脫三鹿帶來的負面陰影。在君樂寶與消費者的信任之間,橫亙的是一個提起來就會招致罵名的過去。
如果說由三鹿代表的品牌口碑影響是過去了很多年的“舊記憶”,那么君樂寶當前仍在遭遇的食品安全問題則時刻提醒著消費者,君樂寶離重獲市場與消費者信任還有距離。
根據相關媒體統計顯示,截至今年315,僅在新浪旗下的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中,關于君樂寶的產品質量問題投訴就超過千條,投訴內容涵蓋產品變質、異物、腹瀉、虛假宣傳等各個方面。④
無獨有偶,君樂寶也曾遭遇監管層面的曝光。比如在2023年3月底,石家莊市鹿泉區市場監管局公示的第一季度餐飲抽檢信息顯示,本次抽檢109批次食品,3批次不合格、106批次合格。而在這3批次不合格產品抽檢單位中,石家莊君樂寶樂時乳業有限公司就名列其中。④
能夠看到,想要消除三鹿的“過去”所代表的負面品牌口碑、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高品質的品牌形象,君樂寶仍然任重道遠。從品牌主要依賴的低價產品上,他也很難在產品與服務品質上做出更優異的口碑。
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缺少了足夠的溢價空間,留給君樂寶在產品與服務層面發揮的余地更小。
長期業績表現面臨市場和行業競爭挑戰,低價發展模式下帶來的眾多問題,以及品牌口碑遭遇的不間斷爭議,問題重重的君樂寶或多或少存在“底層”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君樂寶上市成功,他也需要向市場證明能夠解決好這些問題。
更重要的是,在全國大量知名乳企扎堆等待上市的過程中,乳企在A股的上市將會變得越來越難、上市之后想要獲得投資者的認可同樣艱難。留給君樂寶的未來之路,注定挑戰不斷。
注:
1 2024.01.06,鈦媒體APP,《想上市的君樂寶急需用錢》
2 2024.01.30,新浪財經,《君樂寶“含疾”沖刺上市,低利潤、高負債仍是難點》
3 2024.01.11,野馬財經,《負債率高達78%,君樂寶拿什么撐起IPO野心?》
4 2024.03.18,博望財經,《君樂寶帶“病”闖關IPO,資產負債率超70%,“激進”擴張隱憂顯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