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馮村,是寧波江北區莊橋街道下轄村,東至費市村,南臨寧波貨運北站,西與洪塘街道周陳與上沈兩村相連,北至胡家村。以村內蘇、馮兩姓得名。由東房、后新屋、申明亭、馮家弄、后橋頭、南天門、河西岸、田野馮、西蘇等自然村組成。蘇馮村為配合江北新興產業園建設而實施舊村改造,并于1月18日完成了全部簽約。目前已進入搬遷階段,過不了多久,蘇馮古村將徹底消失(我是3月初去拍的,現在可能已經在拆了)。
清光緒《慈溪縣志》載:自唐至清,蘇馮村屬慈溪縣德門鄉右戍溪里五都一圖、六都上二圖。1961年5月為費市公社蘇馮大隊,1983年為費市鄉蘇馮村,1992年5月鄉鎮合并后,屬莊橋鎮(街道)。
申明亭自然村,原有田野馮小地名,村民主姓蘇,村內有申明亭,村以亭得名。
申明亭,建于明洪武六年(1374),正德四年(1510)縣令倪璋重建。明天啟《慈溪縣志》載:“凡刑憲,足為世戒者。書其實于版,懸諸壁以申惡之義。”今亭已廢,存部分石柱與過路亭。在申明亭前面有水池,后面有“申明庵”和“都神殿”。
申明亭部分石柱
申明亭門牌
申明庵
申明庵
《都神殿前水池禁碑》
胡慶余堂傳人、“青春寶”創始人馮根生是蘇馮村人,不過從他爺爺開始就到杭州去了,按三輩算,馮先生還是算蘇馮村人的。在村中問了幾個村民,都不知道馮先生的老家是在哪個位置的,畢竟出去這么多年,那時的房子早就沒了。
馮家弄,村民主姓馮,明末慈城五馬橋馮氏遷此定居,又因村內有一條很長的弄堂,故名。
馮家弄古民居,坐西朝東,現存建筑由門樓、正房組成,不知道原來有沒有廂房。
馮家弄古民居門樓,門額為“仁里其宅”。
馮家弄古民居門樓
馮家弄古民居門樓灰雕
馮家弄古民居門樓雀替
馮家弄古民居正房和天井
馮家弄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門樓、正房和左右廂房組成。
馮家弄古民居門樓
馮家弄古民居正房
正房為觀音兜山墻
馮家弄古民居廂房,三馬頭墻。
村中古民居拱形門,里面房屋都已改建。
后橋頭自然村,因村建在橋后,故名。
村中老橋--后新橋,據村民蘇師傅介紹:原來進村道路彎彎曲曲的像一條蛇,因此,在橋前造了一座影墻,并在中間樹了一塊“泰山石敢當”。
現影墻已拆除,但“泰山石敢當”還在原處。
后橋頭古民居,坐北朝南,由石庫門、正房和后房(輔房)組成。
大門朝東
正房和前天井
后面輔房
據村民介紹,原來這里有一大片老房子,現只剩一座堂前。
后橋頭古民居
后橋頭古民居
后橋頭古民居
東房自然村,原屬蘇馮小地名,因村建在申明亭東首,故名。
東房老墻門
東房老墻門上的墻繪
田野馮自然村,明末,馮姓自慈城五馬橋遷此,子孫繁衍,村落建于田野之上,故名。光緒《慈溪縣志·鄉里》五都一圖稱田洋馮。
田野馮瓦爿墻
田野馮瓦爿墻
田野馮古井
南天門自然村,村民主姓馮,明末從慈城遷此,清初時,在村南建了一道高大門,習慣稱南天門,村因此得名。
參考資料:《寧波市江北區地名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