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少波
和君咨詢產業園區事業部 研究員
北京和創瑞智管理咨詢公司 咨詢師
前言
2023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一年,面對來自多個方面的沖擊,中國經濟仍然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一年來,全國能源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實現能源安全保供和清潔轉型雙提升、雙平穩,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堅實保障。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高速增長,各地新能源產業園也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成熟,新能源產業園的發展也將更加健康和可持續。
和君產業園區事業部基于多個咨詢實戰案例,嘗試總結2023年新能源產業、新能源產業園的發展態勢,并預測2024年的發展趨勢,供廣大園區從業者參考。
一、2023年新能源產業園發展總結
1.光伏、風電發展速度超預期創紀錄
2023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4.5億千瓦,風電光伏發電裝機突破10億千瓦,占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比例超過50%。發電量3萬億千瓦時,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三分之一。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并有望同比翻倍,呈現集中式與分布式各占一半、分布式光伏中工商業和戶用光伏各占一半的規模格局,戶用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
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和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的增長,為光伏、風電產業園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方面,光伏、風電產業園可以受益于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產業集中度的提升。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增長,光伏、風電設備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增加,這將為產業園內的企業提供更多的商機和市場份額;另一方面產業集中度的提升將有助于提高產業園的整體競爭力,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園區共有60個,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和青海。其中,江蘇擁有光伏產業園區數量最多,共有12個,包括常州光伏產業園、無錫光伏產業園和金壇光伏產業園等。常州光伏產業園以核心企業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為依托,是常州高新區建設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的重點特色專題園區之一。鹽城光伏產業園是鹽城市重點打造的優勢特色產業園區之一,重點發展光伏能源和光伏產業裝備制造。
2.氫能產業爆發,氫能產業園遍地開花
在全球加快能源綠色轉型的背景下,氫能產業已成為全球能源領域投資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國際氫能委員會與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聯合發布的分析報告《氫能洞察2023》顯示,隨著全球氫能產業強勢增長,2030年全球氫能直接投資額有望達3200億美元。
綠氫項目在2023年發展勢頭強勁,電解槽招標和安裝規模均創新紀錄。自年初以來,國內綠氫領域一直保持著高度活躍。據不完全統計,1-10月國內已有102個綠氫項目更新動態,涉及綠氫產能達到139萬噸;其中,3萬噸產能已經投產,而處于規劃或簽約階段的綠氫產能更是超過了百萬噸。
同時氫能突破危化管制約束,廣東、山東、吉林等省市明確,電解水制氫等綠氫項目及其制氫加氫一體站不需在化工園區內建設,綠氫生產無需取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風光氫儲氨醇一體化”成為創新典范,基于航運業對綠色動力燃料的需求,金風科技打造興安盟200萬千瓦風電制綠色氫醇項目,年產56萬噸綠色甲醇長期供應馬士基。首個萬噸級“光伏制氫+煉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建成,綠氫就近供應塔河煉化;新疆奇臺風電制氫醇智慧能源裝備產業園、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項目開工,首個甲醇制氫加氫一體站在大連建成投用。
截至2023第一季度,規劃在建或已運營的氫能產業園約有60個,分布在中國超60%的省份中。從建設時間來看,以2018年為起點,進入了氫能產業園爆發期,到了2023年,已經出現了規模越來越大的趨勢。隨著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重視和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氫能產業園的數量和規模將繼續增長。同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成熟,氫能產業園的發展也將更加健康和可持續。
3. 雙碳帶動下,園區能源轉型步伐加快
園區作為產業聚集的載體,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升級的空間承載形式,又是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衡量標志,在提供了大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同時也成為了碳排放的主要源頭之一。隨著雙碳政策的落地和實施,園區成為了雙碳戰略的主要戰場之一。在政策的推動下,園區能源轉型步伐加快:
一方面,在“雙碳”目標下,通過節能減排推動我國能源轉型,仍是一種最直接、最易實現的路徑。通過推動園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逐步降低煤炭、油品等化石能源使用規模,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和能源使用效率,從源頭上降低能源生產和消費相關活動的碳排放;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技術助力園區節能降碳。通過搭建數字化智能化能源管理平臺、碳排放管理平臺等,以監測設施為基礎,以集成管理平臺為核心,利用數據流將園區各方面的能耗、碳排放、產品產出數據進行匯總,以可視化的形式進行輸出,形成相應的報告,實現實時監測,幫助園區運營方分析園區能耗和碳排放問題,提升園區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北京金風科技作為零碳園區領域第一家吃到螃蟹的企業,其于2021年打造的亦莊“碳中和”智慧園區是國內首個獲得可再生能源“碳中和”認證的智慧園區;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是國內首個“核能驅動+零碳智慧”生態產業園;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蒙蘇經濟開發區零碳產業園的目標是通過儲能技術的突破,借助智能物聯網技術,實現風電、光伏和氫能的互補,最終形成一個穩定的、低成本的100%綠色電能網絡;京東“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獲得由北京綠色交易所和華測認證(CTI)頒發的碳中和認證雙證書......
二、2024年新能源產業園趨勢展望
1.產業競爭格局面臨重塑,生物質能市場需求打開
2023年是新能源行業擴產最快一年,產能的快速擴張,風電、光伏、鋰電產能逐步過剩是常態,2023年以來價格屢創新低,利潤逼近成本價的市場局面蔓延到風電、鋰電,盈利下降影響技術研發再投入,優勝劣汰、破產兼并周期開啟。盡管新能源行業面臨一些挑戰,但生物質能市場在2023年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政策與市場的聯動為生物質能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預計在2024年生物質能市場需求將繼續擴大。包括生物質熱電聯產技術標準發布,國家電投完成首例生物質發電現貨交易;推進大型燃煤發電鍋爐耦合生物質燃燒技術改造,首例百萬千瓦機組摻燒試運項目完成;開展生物柴油推廣應用試點示范,計劃納入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機制,首船國際航行船舶燃料油加注完成。2024年,生物質清潔供暖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裝機有望超過5000萬千瓦,生物柴油、甲醇、航煤在綠色交通領域的市場需求集中釋放,推動生物燃料與生物化工融合發展,綠色認證多點推進,行業或迎來提速發展階段。
在此基礎上,預測生物質能產業園的建設周期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隨著生物質能市場的需求擴大,更多的企業和投資者將進入這個領域,推動生物質能產業園的建設和發展。生物質能產業園的建設將有助于提高生物質能的產業化水平,促進產業鏈的完善和升級。此外,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生物質能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環保、可持續等優勢。
2.“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產業將繼續維持政策優勢
在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被再次強調,成為會議的重點任務之一。未來的能源需求依然在不斷擴大,政府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力度仍在持續加大。
在2024年1月,全國各省區市經濟工作會議陸續召開,多省經濟工作會議將新能源和低碳列為2024年工作重點進行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數字技術等新興產業也是各省重點關注的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天津市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統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推動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建設能源革命先鋒城市;重慶經濟工作會議重點提出要持續抓好生態環境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守牢綠色底線,加快綠色轉型,深化綠色改革,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浙江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將深入實施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保供穩價工程,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促進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江蘇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穩妥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由此看來,雙碳背景下的政策紅利尚未消失,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仍然廣闊。而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具有資源集中、產業集聚、企業眾多的特點,因此具有更大的潛力來實現碳減排和碳中和。未來,政府和產業園區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實現“雙碳”目標。
3. 產業園區綠色新能源建筑將成為主流
在“雙碳”目標下,促進建材綠色化已成為大勢所趨。2023年發布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提出,提升建設工程品質,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完善綠色建材產品標準和認證評價體系,倡導選用綠色建材。自北京市朝陽區等48個市(市轄區)實施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含此前6個試點城市)以來,帶動了綠色建筑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打造了一批高品質的建筑產品。
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和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產業園區綠色節能建筑已經成為未來發展主流。綠色節能建筑能夠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并且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
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的太陽能光伏系統與現代建筑的完美結合,是將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屋頂、天窗、幕墻等融合為一體的綠色環保建筑。BIPV已經成為未來建筑的發展方向,能夠運用在舊屋改造、新房建筑等多個場景,未來市場空間巨大,滲透率將會持續提升。產業園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其碳排放量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建筑碳排放是園區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通過降低建筑碳排放來實現園區碳減排的目標是十分關鍵的,而近幾年光伏發電成本的快速降低,同時在政策的強力驅動下,未來光伏建筑一體化將在產業園區建筑成為主流存在。
綜合能源管理:對于大型建筑而言,在沒有能源管理系統的情況下,很難了解清楚建筑內電、水、熱等相關能源設備運行與損耗情況從而導致很多不必要的浪費。綜合能源管理系統可有效實現能耗數據采集的實時分類、能耗狀況的在線監測、趨勢分析管理和能耗費用分攤。在保證供電安全可靠的同時,對設施設備的總能耗進行自動化管理,為設施設備的節能管理和改造提供依據,協調節能手段管理,消除高效能耗,降低整體能耗,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因此,為了降低建筑能耗,引入綜合能源管理系統在產業園中勢在必行。
結語
2023年,新能源產業在技術進步、市場規模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取得了爆發式增長。而隨著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和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中國各地建設了大量的新能源產業園,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等多個領域,以促進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集聚創新資源。展望2024年,新能源產業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技術創新將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政策紅利將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同時,產業園區將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好生態環境的中堅力量。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和君咨詢產業園區事業部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