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有兩個意思,一個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茂密的樹林,還有一個是指僧人聚居之處。福建四大叢林,指的是福建最有名的四座寺廟,分別是福州涌泉寺、廈門南普陀寺、泉州開元寺和莆田南山廣化寺,在寺廟多如牛毛的福建,能稱得上“四大”的,那都是非同一般的存在,肯定是有些拿得出手的東西,莆田南山廣化寺,最值得一提的,必須是那座來自南宋的石塔。
南山廣化寺,坐落于福建莆田城南三公里處的鳳凰山麓,創建于南朝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創建之初名為金仙院,隋朝時改為金仙寺,唐睿宗賜號為靈巖寺,宋太宗賜額改名為廣化寺,妥妥的一座千年古剎。
千年的風雨,寺廟是幾經興衰,屢毀屢建,1980年進行全面修復和擴建,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90年被中國佛教協會列為三座全國樣板寺廟之榜首。
如今的南山廣化寺不僅香火旺盛,也是一個免費的景點,每天早8點至下午5點開放,來到莆田旅游不可錯過。
走進寺廟,古樹參天,叢林的兩重意思都在南山廣化寺得到了體現。
歷史上的廣化寺下轄10院120庵,山門若市,香客如云,明代黃仲昭有詩云:“靈巖一百二十寺,多少樓臺鎖夕曛”。
寺廟是典型的閩地風格,建筑已沒有太多古跡,但兜率天宮前兩座石經幢,可有些歷史了,據說是宋治平二年(1065年)建造,至今已近千年。
南宋廣化寺的重點其實不在寺廟,而是寺廟左前方的那座釋迦文佛塔。
作為隱藏的文物古跡大省,其實福建的宋塔還不算少,但體量如此之大,保存如此完整的,也并不多見,當然在泉州開元寺東西雙塔面前,這座石塔還是差了一點。
釋迦文佛塔創建年代不詳,但根據塔第2層北面塔門右門柱上“乾道改元清明日亳社張景醇挈家同登”的字樣看,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已建成。石塔五層八角,高28.2米,石構仿樓閣式。
歷史上,莆田有記載就發生過7次大地震,地震曾使釋迦文佛塔橫置的石塊斷裂甚至脫落,但整體依然堅固,歷經800多年的風雨,至今不倒不歪,也堪稱奇跡,如今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古代,建造這樣一座大石塔屬于大工程,需要的費用不少,石塔的建成得益于朝廷支持,所以在塔身一層南面門上刻有“皇帝萬歲”四字,感戴國恩。
釋迦文佛塔最顯著的特點是塔身,豐富的雕刻堪稱塔中石雕寶庫,石塔外壁刻滿各類佛教題材圖樣,浮雕的形象有頻伽鳥、云中菩薩、云中仙人、天將、喇嘛塔、牡丹、卷云等。
尤其這個雙頭鳥的圖案,在敦煌壁畫中就出現過,它長著兩個人頭,共用一個鳥的身體,是佛國世界里的一種神鳥。
還值得一提的是石塔上有好幾幅波斯獻寶圖,這些負重的力士或背壇,或扛象牙,或頭頂果盤,惟妙惟肖,充分反映了宋代莆田海外貿易的興盛。
南山廣化寺有“三寶”,釋迦文佛塔只是其一,還有一口巨大的鍛造鐘和五百羅漢堂,但精華還是那座來自800多年前的釋迦文佛塔,放在整個福建省,乃至全國范圍內,這座體量巨大的石塔,都是堪稱一絕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