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聯,屬于寧波市北侖區小港街道,是一個農居混合型自然集鎮。我也分不清哪些是紅聯村的,哪些是紅聯居民區的,本文就不區分開了,免得搞錯。本來此文應該是前些日子發表的,但為了安全,不泄露《淵德觀田畝碑記》的具體位置,就推遲到了今天才發文。
紅聯,位于甬江南岸,與鎮海區城關隔江相望,設有鎮海和北侖之間的唯一渡口,現因附近造了過江隧道、橋梁,已于2020年下半年關停了渡口。
甬江對面為鎮海區城關
紅聯曾是濱海區人民政府駐地,現為小港街道駐地。1950年5月稱江南鄉道頭村,1956年稱江南鄉聯合高級社,1961年為江南公社聯合大隊,1966年稱江南公社紅聯大隊,1983年為江南鄉紅聯村,1985年為小港鎮紅聯村。
樂壽房民居,北侖區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登錄點。整體建筑坐北朝南,由頭門、二門、正房、兩側廂房和后面輔房組成。
樂壽房民居門樓
樂壽房民居門樓上的四字門額:“竹苞松茂”。
樂壽房民居門樓上的的磚雕
樂壽房民居門樓上的的磚雕
樂壽房民居門樓上的的雀替石雕
頭門門廳和二門
樂壽房正房檐廊和連廊
正房和廂房
正房后面的輔房
紅聯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頭門、二門、正房、兩側廂房和東面側院組成。
二門(石庫門)
正房和廂房
廂房
就是這塊看似墓碑的石碑就是《淵德觀田畝碑記》,3月15日文章發表后,港博的老師馬上來詢問了具體位置,事后我有點擔心,萬一是有人假冒,騙去具體位置就麻煩了(因為之前我知道港博有這個老師,但并沒有聯系。)幾天后,熱心網友告訴我說:《淵德觀田畝碑記》已被運到了港博,這時我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在此,謝謝熱心的網友。關于碑刻的發現,已在3月15日發過文,這次就不再詳細介紹了。
因放置位置關系,無法正常拍攝,后來用自拍桿才拍到這些照片。
謝公興民居,坐北朝南,整體建筑由前院和后院組成。前院都是由門樓、正房(穿堂)和廂房組成,現前院門院已拆除。
后院由門樓、正房、廂房和后面輔房組成。
后院的門樓
后院正房
走廊
正房和輔房之間的連廊
謝公興民居
古民居中的各種石漏
道頭路民居,坐北朝南,由門樓、正房和兩側廂房組成。
正房和廂房
曹家南弄古民居,坐北朝南,由門樓、正房和兩側廂房組成。
曹家南弄古民居
老門樓,上面門額已看不出。
老門樓內側
老門樓
泥灣,主姓嚴,明弘治年間從福建遷入。該地古有泥塘,被江水沖擊成灣頭,故名。
泥灣的這幢小房子,門兩旁還有對聯:“豐收--,幸福--”不知原來是什么房?
泥灣的古民居
由門樓、正房和廂房組成。
泥灣大橋,這橋并不大,不知為何叫“大橋”?
泥灣大橋,民國六年仲夏重建朱寅生助。
泥灣的瓦爿墻
王家塘,有朝東屋、方河頭、長河頭小地名,主姓王。村后有王家塘,以塘得名。
王家塘古民居
王家塘古民居
王家塘古民居
小道頭,該地曾設渡口,因小于大道頭,故名。
小道頭古民居
小道頭古民居
參考資料:《寧波市北侖區地名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