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游客涌入張家界旅游的話題引發熱議。據相關報道,近年來張家界年接待韓國游客一直保持在20萬人次,最高峰時達60萬。2023年張家界接待的68萬多外國游客中,韓國游客占比41%,多達28萬人。今年1月韓國14萬游客來華旅游,同比暴增900%以上,張家界持續成為其中的熱門旅游目的地。
令人嘆為觀止的增幅,無人能出其右的占比,張家界已成為韓國游客心目中值得游覽、交通便捷的赴華旅游“新地標”;了解中國、體驗中國的知華旅游“新時尚”;迷上中國、喜歡中國的友華旅游“新象征”。張家界政府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上下游銜接的旅游配套、深耕韓國旅游的多年積淀,助推了韓國游客獨特的“張家界情結”,為吸引外國游客提供了較為鮮活的借鑒案例。
首先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合作造勢。多數分析都認同張家界攜手韓方旅游部門對張家界的宣傳值得借鑒。旅游目的地不再是單一的風景名勝,注入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是“人生必到”的情懷之旅,是“孝敬長輩”的家庭溫馨之旅。自然景觀鐫刻上人文情懷的烙印,通過向各自旅游市場投放中韓文的多媒介宣傳,張家界旅游很好地適配了“韓式情感”。
其次是依托地域特色打造國際化優勢。張家界旅游部門依托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名錄的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將大自然賜予的“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旅游資源國際化,通過赴韓專題式推介,將中韓理念高度適配嫁接。同時,文旅融合實現了地域塑造特色最大化,加快國際化遞進速度。
再次是攜手營造特色的吸引力。立足韓國人普遍樂山的喜好,將其與張家界以峰稱奇的自然景觀相結合,營造了“一生必去一次”的氛圍;將旅游與親情有機鏈接,在很多韓國游客心中留下了“孝敬父母,就領他們去張家界”的烙印,實現了由“銀發游”向“家庭游”延伸。強化旅游推介與航線開發相得益彰,很好地實現了低成本出行和直達目的地,韓國主要大城市、主要航空公司與張家界實現了互聯互通。
韓國游客的“張家界情結”是打造一流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典型實踐,也讓人思考吸引更多外國游客的現實意義與有效路徑。
一是需要大力推進國家地方政府之間的旅游合作。地方政府在數字經濟、文化旅游等領域的合作越發重要,旅游文化可以深化民眾的相互信任、增進相互理解,其作用往往會超越旅游本身。張家界很好地利用了與河東郡建立的友好城市關系,強化了韓國民眾對華美好認知,“張家界現象”印證了旅游對于提高對華了解的效果是顯著的。
二是塑造現代意義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我國地大物博,自然景觀多姿多彩,人文風貌各具特色。張家界利用獨特的物候旅游特色,通過打造吸引韓國游客的特色概念,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對韓國際旅游IP。從去年的淄博燒烤,到這個冰雪季的“爾濱現象”,再到這次韓國游客對張家界的熱情,都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特色是旅游吸引力的金鑰匙,要在理念設計謀先行,細微之處見服務,特色領域顯神通。
三是旅游與環境相得益彰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隨著抑制全球變暖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吸引國際游客時,環境因素越來越重要,張家界將特色旅游與綠色環境建設“聯姻”,并帶動了外景地、視頻拍攝等衍生服務。很多韓國游客不僅被張家界的旖旎風光所吸引,還對當地的綠色環境贊不絕口,張家界也因此成為吸引韓國影視界的外景地,未來其吸引韓國蜜月旅行及催生新的跨國婚慶服務的潛力巨大。
曾幾何時,韓流風靡中國,赴韓旅游也受到中國民眾熱捧,旅游成為中韓人文交流的風向標,兩國游客入境也很早突破1000萬人次。此次韓國游客的張家界旅游熱,更加實證了旅游撬動關聯產業的互動發展潛力之強,地方往來帶動友好的示范作用之大。希望韓國游客的“張家界情結”能源源不斷地保持并更新,也希望這種中韓間的旅游新探索、雙贏新思維、創新新模式、務實新舉措能帶動更多外國游客來華旅游,賞味更多中國的壯闊與秀美,感受更多中國的發展與美好。(作者是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