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內里與實質,是陰陽;心的內里與實質,是魂魄。
什么是魂?什么是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或者在學術研討中,人們一般都不提及魂魄二字。但是幾千年來有那么多的仁人智士,怎么可能會沒有人提及它呢?
只要是對人類自身的深入探討與研究,就一定少不了關于心靈與魂魄的知識。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關于魂魄的論述卻極少,這不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而是因為人們并不明白心靈的內里與實質,又給魂魄二字取了其它名字而已。
魂魄是心靈的內里,就像果肉果核是蘋果的內里一樣。
如果人們不去吃蘋果、不去切開蘋果,就永遠不會知道蘋果的內里是什么樣的。人們所能看到的,就永遠只是最外層的蘋果皮而已。
人人都有一顆心,假如人們不懂得如何剖析心靈的內里,我們所能看到的,也永遠只會是最外層的心靈感受而已。
蘋果是有形的事物,而心靈是無形的事物。
很多人被物欲所牽引,被外物所迷惑,都無法明晰甚至忽略自我內在心靈的存在。眼中所看到的永遠就只是那一層表皮而已。
人心分陰陽兩層,也可以叫做表里兩層:內層是魂,外層是魄。
魂,是心魂;魄,是心魄。
心魂,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
西方心理學、現代心理學,其實本質上都是心魂學。
現代心理學復雜無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迥異的名詞,總是能把人看的云山霧罩。這不是別人胡亂命名,而是人的心理本身就復雜莫名、難以捉摸,很難準確的定名。
萬事萬物都會有自身的表里內外、陰陽本末。哪怕是一枚微觀世界的原子,它也有自身的表里內外。原子核就是它的核心與內里。因此,人心也不會例外,它也會有自身的表里內外之分。
假如對人類心靈最內里的東西,進行重新命名,應該怎么對它進行命名呢?
人類心靈最核心、最內里的東西,可以叫它魂,也可以叫它靈,還可以叫它神,或者性。
魂、靈、神、性等,又該怎么區分而不至于混亂呢?
人有三魂七魄,魂又可以分出三魂,也就是天魂、地魂、人魂。
因此,心魂就是總稱,心靈與心神就屬于天魂;心性就屬于地魂;心情就屬于人魂。
天地人三魂都是人類自身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
人們不能沒有靈性,也不能沒有精神,也不能毫無情感。這些特性都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也是人類心靈最核心最內里的東西。
人心之所以復雜,其核心就在于此,就在于人心本身就有靈、有神、有性、有情。
在網絡上流傳著很多的心靈雞湯,有很多人也很喜歡這些心靈雞湯,但是這些心靈雞湯好像又對人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很多心靈雞湯往往只是一句話而已,這些話語基本上都是一些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卻并沒有交代明確的前因后果。人們看了之后,還是不知道應該怎么做。
所謂的心靈雞湯大多都只是一些個人的心靈感悟而已。它們完全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那些心靈雞湯,句與句之間基本都毫無聯系。有些甚至是錯誤的毒雞湯。故而作用不大。
人心有靈。關于心靈,人們了解最多的就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心靈雞湯而已。
人心亦有神。關于心神,人們能夠了解的會更多一些,比如走神、失神、精神、精氣神、神情、神態等。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面貌。
精神面貌顯化于外,心靈狀態守護于內。人的心情、心性、性情,則馳騁于內外之間、神靈之里。神與靈是天魂,心性是地魂,心情是人魂。
人心有十層,魂三層魄七層。魄與魂相比,它處在人心的更外層。
人的心魄以體魄為基礎,只要是生命體,都會有最基礎的體魄。
然而更強大的氣魄——氣沖霄漢、義薄云天、一腔浩然正氣等,就需要有強大的內心、偉大的思想、非凡的智慧、廣泛的認知等作為支撐。
人的心魄,是由體魄、內心、思想、智慧、認知等共同支撐起來的。
人的心魄,以體魄為基礎,以心魂為根基。
然而決定人的氣魄大小、魄力大小的最直接因素,卻是人的思想、智慧與認知等。
因此,也就可以說:心魂就是指人的內在心理,心魄就是人的內在思想與認知。
心神、心靈、心性、心情等,皆是人的內在心理;在現階段,人們在談論心理的時候,就只是籠統地談論心理,并不會把它們明確地細分開來。
人們在談論思想的時候,也不會把思想與心魄、魄力、氣魄等聯系起來。
一個人假如沒有最基本的認知、缺乏認知,哪還會有什么思想?
一個人假如沒有嚴密的邏輯與思想,又哪會有什么智慧?
一個人的觀念、理念、想法、看法與見解,不都是來源于自身的思想與認知嗎?
知識是個點,認知是個面,思想則是一個三維立體的物。
因此,人的思想認知也遵循最基本的數學原理:由點成線,由線成面,由面成體。
人這個思想個體,以完整的形象呈現于外,就叫做氣魄。
因此,魂是心理,魄是思想。
人的心理守護于內,人的思想縱橫于外。
思想有多遠,世界就有多遠。
自己幸不幸福,由心理決定;世界精不精彩,由思想決定。
人的心理,決定人的內在;人的思想,決定人的外在。
善良的心理,能夠安慰人;偉大的思想,能夠指引人。
心魂是內在,心魄是外在;心魂守護于內,心魄馳騁于外。
管子曰:“士之子常為士,農之子常為農,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心在士,則為士;心在農,則為農;心在工,則為工;心在商,則為商。
心魂駐守于士途,則思想生焉。心魂駐守于農耕,則所慮皆農事。心魂駐守于工商,則所思皆商賈。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行。然而人的思緒又從哪里來呢?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世間有太多魂牽夢繞、愛恨別離。人之所思,皆源于心魂所系。
人的心魂系于一物,則思緒生焉。
人的心理決定人的思想。
思想如草木,心理如大地;草木扎根于大地,思想根植于心理。
陽以陰為本,魄以魂為基。魂魄皆是人心,陰陽皆是大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