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被校園霸凌時,是不會主動告訴父母的。
一方面是他們受到霸凌者的威脅,害怕霸凌者真的會說到做到,帶給他們無法承受的后果。
另一方面是他們不想給父母添麻煩,或擔心父母會因此責怪自己懦弱、無能。
霸凌者本身也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他們相信被霸凌是他們自己的錯,從而削弱被霸凌者向家長、老師求助的可能性。
因此,對于家長來說,能夠見微知著,主動識別出孩子是否被霸凌了,就顯得尤為重要。
很多孩子只有在家長的不斷鼓勵下,才敢一點點地說出真相,揭開自己被霸凌的痛苦回憶。
如果家長能主動發現孩子被霸凌了,就有可能拯救孩子于水火,避免更大的悲劇發生。
小樣媽給大家總結了6條孩子可能被霸凌的提示性線索。
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養成多和孩子溝通,重視孩子感受的習慣,只有這樣,孩子在受到傷害時,才敢放心地向父母求助。
1、孩子突然厭學
孩子突然說不想上學,或者找借口說身體不舒服,想待在家里,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不要本能地以為孩子是偷懶,不想學習。
對正常的孩子來說,即使他不喜歡學習,不愛聽課,只要他和同學、老師相處融洽,他就不會排斥上學。
尤其是對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高中的孩子來說,上學早已成為他們司空見慣的事,就像成年人要上班一樣正常。
孩子嘴上喊著討厭上學,和真的想辦法逃避去上學,這其中的區別家長一定要區分開來。
2、要求父母接送
對于初高中的孩子來說,讓父母接送上下學本該是一件丟臉、尷尬的事。
這個年紀的孩子為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會迫切地想要獨立。他們喜歡和同齡人待在一起,不想再像小時候一樣被父母照顧。
如果孩子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任何倒退性行為,比如找借口讓父母接送,對父母的依賴增加,就提示我們他在學校可能遇到了麻煩。
甚至是遭到了校園霸凌,想要尋求父母的保護。
3、衣物有污損
校園霸凌有兩種常見形式,一種是身體上的侵犯,比如被同學推搡、絆倒、抽走凳子、毆打等。
另一種是財物的侵犯,比如被同學拿走書包、扔掉書本、踩臟作業、破壞重要的東西等。
這兩種形式的霸凌都會留下痕跡,比如:
- 孩子無故受傷,卻告訴你是自己不小心摔的;
- 衣服、書包變得很臟,甚至有破損;
- 頻繁地有東西遺失、破損等。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不能聽信孩子的一面之詞。要耐心地了解事情的經過、受傷的原因等。
只有家長給予了足夠的耐心和關心,孩子才有可能放心地把真相告訴你。
4、問父母要錢,甚至偷錢
除了破壞財務,勒索錢財也是常見的一種霸凌方式。
有些霸凌者會經常向被霸凌者收“保護費”,如果被霸凌者乖乖交錢,霸凌者就會放他們一馬,免去皮肉之苦。
于是,被霸凌的孩子就有很強烈的對金錢的需求。如果自己的零花錢滿足不了霸凌者,他們就會騙家長說學校要交各種費用。
假如這樣還不夠,他們就會偷偷拿家里的錢。
如果你發現孩子頻繁地向你要錢,或者家里的財物少了,別急著批評孩子。冷靜地和孩子談談,搞清楚他為什么需要這么多錢。
假如這些錢都拿去給霸凌者了,家長一定要及時干預,保護孩子。
5、成績斷崖式下跌
被霸凌的孩子會承受很大的精神壓力,每天生活在恐懼中。
假如他們默默承受這一切,沒有向父母訴苦、求助,巨大的痛苦和壓力就會反應在學習成績上。
當家長發現孩子的成績不是普通的波動,還是劇烈的下滑,并且孩子整體上不如之前活潑、有精神了,一定要及時了解原因。
家長們要相信,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都是希望考出好成績的。沒有誰的成績會無緣無故地下滑。
家長不要想都不想,就把成績下降歸結為孩子不努力,不爭氣。找出妨礙孩子好好學習的因素才是更重要的事。
6、悶悶不樂,經常做噩夢
被霸凌的孩子長期承受在壓力中,情緒會變得緊張、焦慮、驚恐不安。有些孩子還會有做噩夢的情況發生。
家長對此一定要特別留意,一旦孩子的情緒長期保持低落,做噩夢的情況經常發生,孩子身上一定發生過什么不好的事。
家長要抱著謹慎的態度,仔細詢問孩子,表達出你的關心和支持。千萬不要抱著僥幸心理,想著霸凌不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如果你的態度是無所謂的,輕描淡寫的,孩子哪里來的勇氣向你求助呢?
最后,希望校園霸凌的事件越來越少,更多的孩子可以一個擁有健康、快樂的童年。
我是小樣媽,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高質量帶娃。
復旦碩士,早期教育指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咨詢師,著有《懂點心理學,育兒很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