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字
原創首發|藍字計劃
全文字數|約6000
發現存款消失的那一刻,七十歲的文老太腦袋嗡嗡作響。
銀行卡里的錢是半年前過世的女兒留下的撫恤金,有七萬多塊。加上每月少量的低保補助,就是她和外孫活下去的全部依靠。
文老太慢慢回想起,女兒除了留下一張銀行卡和七萬多塊錢,還有一臺手機。她不會用智能手機,是12歲的外孫小文在用。
小文時不時讓她“掃臉”。她開始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只是聽外孫的指示,眨眼、張嘴、搖頭。她后來知道外孫在網上玩游戲,她沒有干預,也不想干預,“只要成績好就行了?!碑敃r,中國有1.22億6歲至17歲的未成年玩家群體,位居全球之首。
也是在這一年,文老太熟知的世界之外,國家新聞出版署出臺了一份被稱為“830新規”的文件,明確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絡游戲服務,號稱“史上最嚴防沉迷新規”。一年后,未成年玩家人數減少了3900萬。
身處山城的文老太對外界的變化毫無察覺,直到發現銀行卡的錢消失,這個家庭塵封十二年的秘密也逐漸揭開。
神秘的打賞人
某直播平臺的數個游戲直播間里,出現了一位神秘的“大哥”,不停刷貴重禮物,刷完就消失,甚至不需要聽主播的感謝。
主播們很詫異,但沒人知道“大哥”的身份。突然有一天,“大哥”消失了。
在成都,一位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營地的客服人員接到一位重慶老太太的電話,說自己外孫玩游戲,把銀行卡里的幾萬錢都玩沒了,要求退錢。在這十多分鐘里,她一邊訴說遭遇,一邊咒罵,中間還哭起來。
家長要求退還充進游戲里的錢,在那幾年開始多了起來。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的《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下稱“防沉迷通知”)中,首次明確了未成年用戶的充值限額——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
兩年后,國家新聞出版署再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外界稱之為“830新規”。
“未?!弊源顺蔀橛螒蛐袠I的一條紅線。據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統計,“830新規”發布一周后,已有64家企業發布公告表態。
早在“830新規”下發之前,騰訊在2020年四季度財報中就首次披露了未成年人的游戲流水表現,當時18歲以下未成年人對公司在中國網絡游戲流水的占比為6.0%,其中16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流水占比為3.2%。到2023年一季度,未成年人在本土游戲業務中的游戲時長、流水中占比僅為 0.4%和 0.7%,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96%和90%。
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發布的報告也指出,未成年人游戲總時長、月活躍用戶數、消費流水等數據,都在這幾年間較大幅度減少。
|針對未成年人的驗證識別機制已在各類游戲中普遍應用
在游戲企業們的圍追堵截之下,游離在監管之外的未成年人成為異數。但年近古稀的文老太很難理解這一點,她只是向客服人員反復強調,銀行卡里少了的錢,都是被外孫玩游戲玩沒的,一定要全部退,而小文什么都不說。
那段時間里,文老太每天打電話,要求退還銀行卡里消失的全部款項。她從催促、咒罵,開始講述自己一家的遭遇:丈夫早已過世,女兒半年前也因癌癥走了,自己跟外孫相依為命,外孫成績一直很好,但迷上游戲之后,成績變得不穩定,人也變得沉默……
客服人員每天都在面對這樣的悲慘故事。在他們的工位上,時常會貼上一些寫著“聆聽家長心聲,熱心溫暖服務”“完成一次退費,拯救一個家庭”諸如此類的便簽,因為電話那頭的家長,往往會把不滿的情緒帶到電話之中。
一天可能高達數十通的電話,每個電話背后都有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經歷。換句話說,他們也是國內最接近沉迷游戲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一群人。
也正因如此,客服人員很快意識到,這又是一個“問題家庭”。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營地的家庭教育團隊開始介入,他們聯系了當地居委會,見到了文老太和小文。
原來,銀行卡里“消失”的錢,一部分用在游戲里,其余的,有些用于找代練和陪玩,通常一次就要五六百元。更大頭的支出是直播打賞,不僅包括了小文正在玩的游戲的主播,還有大量其它游戲及游戲之外的娛樂主播,動輒一次數百上千。
一位12歲的“榜一大哥”浮出水面。
遠高出均值的游戲消費,遠高于游戲消費的直播打賞,這不像是一個生活在重慶的六年級小學生,更像是一個揮金如土的富二代,長期沉浸在互聯網中尋求滿足感。
但文老太并沒有察覺到小文的異常。
在她的印象里,外孫不愛說話,但每天早上準時出門上學,在班里的成績還算不錯,家里貼滿了從幼兒園到六年級的獎狀。
文老太甚至不太理解小文花出去的錢到底是用來做什么。重慶酷暑中,女兒的遺像前,文老太想獲得答案。小文沉默著。
這不是文老太熟悉的外孫,她迫切地想知道為什么。
消失的父親
小文從小就想知道:為什么同學們都有爸爸,而自己沒有?
過去十二年,沒有人跟告訴他,爸爸在哪里。他不止一次問媽媽,但每次得到的只是沉默。
年長的外婆,每天上班的單身媽媽,活得小心翼翼的少年,是這個家庭的全部。
半年前,這個家庭又一次破碎——媽媽在檢查中發現已經是癌癥晚期,沒多久便離開了人世。
文老太細想,小文就是這時候開始變得不一樣。每次放學回家,小文也只會捧起手機躲在房間里,只是偶爾出來讓她掃一次臉。她并不知曉其中的意義,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文老太和小文相處的場景,是不少中國家庭的縮影。武漢大學的一份研究發現,看短視頻和玩游戲已成為留守兒童主要的上網娛樂方式,占比分別是69%、33.1%,其中40.4%的留守兒童有專屬手機,49.3%的留守兒童使用長輩的手機。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家庭管理缺位。
“幾乎所有游戲充值退款背后,都存在一個問題家庭”,這是一位騰訊未??头佑|了數千個案例之后的感受。
在小文的世界里,他的家庭從出生就并不完整。十二歲之后,他更是得知了一個巨大的秘密,秘密大到超出他那個年齡應有的承受能力。
數年前,家里多了一些自己叫不出名字的藥,媽媽總是悄悄地躲在房間里哭,他問媽媽為什么哭,媽媽抽泣著抱住他,卻不說話?,F在他知道,媽媽得了一種叫抑郁癥的病。
后來媽媽被診斷為癌癥,在媽媽臨終前,他追尋了十二年的問題有了答案:自己有爸爸,在成都。
十多年前,媽媽大學畢業,被選調到成都鄉下工作,認識了父親。但外婆卻堅決反對他們在一起,最后直接從成都把媽媽“押”回重慶。所有人都不知道,當時媽媽已經有了身孕。
媽媽再也沒回到爸爸身邊,生下了小文,留在重慶,一邊教書一邊獨自撫養小文,直到離開人世。
小文對外婆生出一股恨意,他要把媽媽經受的痛苦加倍還給外婆——媽媽留下的七萬多塊撫恤金,他要全部花光。外婆只看重成績和錢,那干脆爛到底。
游戲充值、直播打賞……流水般花錢,成為他復仇的武器。
打破平靜的電話
接到那個來自重慶的電話,李偉仿佛電影《巴黎來的私生子》里的男主角巴伯:自己婚前竟有個孩子,而孩子母親已經離世。
過去十二年,他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妻子和女兒,年輕時的熱戀原本只會停留在過往,一個電話打破了生活的平靜。
電話的那頭,是小文家街道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一個月前,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營地的家庭教育團隊找到文老太和小文,想和當地一起為這個已經支離破碎的家庭做一次修補。
這不是通常人們認知里的“防沉迷”系統。很長時間里,游戲廠商根據新聞出版總署或文化部的相關規定,在游戲中通過技術措施設置“防線”,以實名制或消除游戲收益的方式,防止未成年人長時間沉浸其中。
以騰訊為例,其未成年人保護體系主要分為三部分:作為事前設置的“成長守護”,作為事中管理的“健康系統”,作為事后服務的“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臺”。其中“成長守護”、“健康系統”于2017年開始推出,“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臺”于2018年6月發起。
早早布局未成年保護體系的騰訊在防沉迷上做了不少探索。譬如在針對未成年人冒用家長賬號繞過防沉迷限制,采取了比行業規定更嚴格的身份識別辦法,其中包括金融級別的人臉識別技術、通過AI機器學習等手段。同時,也是行業內唯一一家12歲以下禁充的頭部廠商。
類似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基本覆蓋了國內的主要游戲企業。網易于2019年推出的“家長關愛平臺”,包括游戲時長管理、游戲消費管理等功能,設置了處理未成年人游戲充值退費的綠色通道,目前已經有至少800萬家長使用服務。米哈游旗下的“成長關愛平臺”,同樣包含了健康游戲管理、游戲消費管理、多賬號管理等服務。去年3月,在廣東省游戲產業協會牽頭下,三七互娛則參與制定了《互聯網企業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管理體系》團體標準。
|玩游戲在未成年學生中休息時間偏好中排到第6名。來源:《2023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
爭相“內卷”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逐漸展現效果。《2023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顯示,2023年有35.41%的未成年人偶爾觸發身份驗證,6.95%用戶經常遇到身份驗證彈窗,50.12%用戶會在遇到彈窗后停止游戲。休息時間,未成年人游戲偏好已經位居第六,位列看網絡視頻、閱讀課外讀物、學習之后。
找到文老太和小文的家庭教育服務團隊,是在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營地服務的基礎上孵化出的。防沉迷通知公布之后,騰訊在原有熱線的一對一輔導經驗基礎上,引入了一批有家庭教育經驗及經歷的老師,構成了如今的家庭教育服務團隊。防沉迷系統在技術上已經變得足夠嚴密——實名驗證、人臉識別等方式讓未成年人偷玩的可能性變低。
將目光投向更深層次的家庭教育問題,成為游戲行業防沉迷的新嘗試。
網易的“家長關愛平臺”同樣邀請了教育專家入駐并成立專門的未成年人保護團隊,負責與家長進一步核實與解決問題;完美世界的“護苗”專項小組,推出了一系列知識科普產品,嘗試從網絡安全教育、法治素養上引導未成年人;世紀華通聯合公益機構、學術機構聯合做了一個“兒童青少年互聯網使用研究”課題,試圖通過探索兒童青少年網絡行為中的風險因素和保護性因素,以提升未成年人群體整體的網絡防護意識和能力。
去年年底發布的一份行業報告顯示,當前未成年人過度游戲情況得到進一步改善,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重心從主攻防沉迷向多元化發展,產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進入新階段。中國音數協理事長孫壽山更指出,超過80%的家長認可現階段防沉迷工作成效。
李偉也是在接觸了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營地的家庭教育服務團隊之后,才意識這一次見面的來之不易。那是重慶最熱的那幾天,在騰訊西南總部大樓的房間里,李偉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兒子。
這也是文老太和李偉,第一次聽到小文的復仇計劃。
文老太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李偉也未曾想過,十二歲的兒子內心已經會有如此復雜的想法。
小文只是一邊哭,一邊繼續講下去:每次一回家,你(外婆)都只知道問我的成績怎么樣,每一次我只要有一點沒有做好,你就只會罵我、打我,從來就沒有人真正理解我。
文老太沒有回應,只是問騰訊未保營地的人,“什么時候能把錢退回來?”
最后,能退的錢都退了。
中國音像與數字協會游戲工委最新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23年,七成以上未成年人家長退款申請已經得到處理,其中38.42%得到全額退款,有29.38%因難以提供有效證據而退款失敗。
在重慶,距離文老太第一次撥出退費電話,已經過去了一年。那天之后,小文繼續回家與外婆相依為命,李偉在成都的家中,時不時會收到小文從微信發來的信息。
一次,小文把一條B站的視頻發給李偉,標題是《“喜歡玩游戲有錯嗎”“有”》。小文說在游戲里,他可以是隊友眼里的力挽狂瀾的MVP,可以是暢游世界的英雄,而不是一個被嘲弄沒有爸爸的少年。
正如一篇研究文章所描述的,“如果一個人平時很難獲得社會成就感,成癮行為的誘惑力就會被放大,甚至成為唯一的幸福和快樂源泉,處于這種境況的人,一定會找到一種可以帶來快樂,能讓他逃避真實世界的東西?!?/p>
遭到背叛的女廠長
小文的復仇火焰熊熊燃起的時候,遠在浙江的趙麗卻跌入冰窖。
50歲的她是一位女企業家,精明強悍,也自認為經歷了很多,但家庭出給她的難題卻讓她難以招架。
先是發現老公出軌,離婚。如今,兒子也完全變了。初二暑假,兒子整整一個月都躲在房間里玩游戲,有時連小便都懶得出來,地板上有好幾個黃黃的塑料瓶。趙麗還聽到過房間里傳來用力捶墻的聲音,心驚膽戰。
起初她以為,這只是要強的兒子因為考試不好而沮喪,需要一個排解的渠道——上學期末,兒子的地理考了94分,比預期的要低。但直到開學,兒子第一天請了病假,第二天卻依然不愿意上學,問題正變得嚴重。
趙麗帶兒子去了醫院,檢查結果是“重度抑郁”,必須長期服藥。她不愿也不敢接受這個結果,她迫切想要答案。
離婚之前,和傳統家庭里的分工不同,她才是家里的頂梁柱,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她不是在見客戶,就是在去見客戶的路上。只有很少的時間屬于家里,陪伴兒子度過童年的人是丈夫——一個比自己年輕不少的男人。教育兒子對她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母子倆還有一道無法解開的心結。去年,她在外地出差,突然收到了兒子發來的微信,里面是丈夫出軌的證據。她發揮了生意人的果斷,跟丈夫一刀兩斷。
但整整一年,她依舊無法釋懷,她無法理解兒子為什么要“舉報”父親,甚至每次看到兒子的時候,她總會想起一個令自己惡心的畫面——自己在全國到處跑賺錢的時候,家中的兩個男人,一個在“噶姘頭”,一個在打游戲。
趙麗決定求救,她通過電話找到了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營地。一開始,她甚至沒有什么訴求,她不缺錢,不需要退兒子打游戲花掉的錢,只找一個答案。
答案在兒子的身上。一次交流中,她在兒子的口中得知,原來兒子把自己當作了這個家崩潰的罪魁禍首——如果假裝什么都沒看見,而不是把爸爸的丑事告訴媽媽,家就不會散。
每次趙麗發脾氣的時候,兒子能隱隱察覺到她的不甘與無力,卻不敢安慰與嘗試溝通。反而是在他的房間里、在虛擬世界里,他可以短暫性地拋開這一切。打游戲,成了一個緩解痛苦、逃避現實的路徑。
|45.79%的未成年學生玩游戲是為了緩解學習或其他壓力,來源:《2023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韋慶旺認為,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原因大致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下的反應;第二層次來源于自我概念與心理成長的誤區;第三層次則關系到時代發展與文化反哺中存在的問題。
小文的復仇、趙麗兒子的逃避,都能在其中找到對應。前者難以放下一個塵封十幾年的殘酷真相,后者難以釋懷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至少是他眼中的錯。
他們共同的問題是,在現實世界里,沒有人可以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即使是關系里最親密的母親、外婆。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邊玉芳曾做過一次調查,發現親子關系親密度每增加10%,網絡成癮問題可以降低約7%。
約克大學著名的兒童與青少年問題研究專家德斯蒙德·埃利斯(Desmond Ellis)甚至發現,在那些購買游戲機的家庭里,由于家長會陪伴孩子一起游戲,不但沒有影響孩子的學習和人格,家庭中的成員關系還加強了。在中國,大多數沉迷游戲的少年在成長中普遍缺乏家長的陪伴。
不幸的人生各不相同,不幸的背后卻往往千篇一律。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二科主任牛雅娟曾對“游戲障礙”等行為成癮的未成年患者做過治療:“家長們總以為問題是因為游戲才產生的,但事實上,游戲只是承載了這些問題。”
趙麗還記得第一次電話溝通過后,她特別去找了兒子在玩一款日本的游戲,經常聽到的一個重復的背景音樂,發現歌曲的大意是:在孤獨的時候很想要一個擁抱,在困難的時候想得到擁抱,在跌落的時候有人給予力量。
那天晚上,她破天荒地擁抱了自己的兒子,這是在此之前幾乎從未有過的嘗試。讓趙麗感到意外的是,以前從來不愿讓她觸碰的兒子,也靠在了她的肩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