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即起,萬法則生。心是主觀世界的主宰,道是客觀世界的主宰。
心中的道,不同于客觀世界中的道。客觀世界有什么,主觀世界也會有什么。
主觀世界的一切為虛,客觀世界的一切為實(shí)。
性由心生,佛由心生,道由心生;善由心生,惡由心生,美由心生;智由心生、愚也由心生;
儒道佛、真善美,它們既存在于每一個(gè)人的心中,也存在于現(xiàn)實(shí)中。
道求真、佛求善、儒求美。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分清:哪些是虛幻,哪些是真實(shí);哪些是心中,哪些是現(xiàn)實(shí)。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心生一切知,心生一切情,心生一切識。
人的一切感知、感想、感觸、感懷、感念,皆源于己心。心是人類的根本。
心是人之本,道是萬物之本。人也是萬物之一,所以,心即是道。
心生則種種法生,便是指心生萬法,就相當(dāng)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假如沒有了道,則萬物也將無以為生;
假如沒有了心,則萬念也將隨之而滅。
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心之不生,則萬念將無以歸。
人心是人類一切思想與行為的出處與依據(jù)。把握了源頭與出處,幾乎就等同于把握了一切。
假如有誰能夠看透了人心,也就等于看透了人類世界里的一切,但是這時(shí)候的一切也只是指人類主觀世界的一切,并不包括客觀世界的一切。
自古以來,幾千年來,能夠看透人心、能夠看透人類自身主觀世界的人有很多,能夠看透客觀世界的人卻很少。
心就代表了人的主觀世界,道就代表了這一整個(gè)客觀世界。
看透了心,就等于看透了人,看透了人類主觀世界的一切;看透了道,就等于看透了萬物,看透了客觀世界的一切。
心生萬法,道生萬物。
那些有作為的帝王,比如劉邦、漢武帝、劉秀、朱元璋、李世民等,都是看透了人心的人;那些大商人、大工匠、大貴族、大思想家、大文學(xué)家等,也是看透了人心的人。
伏羲、女媧、軒轅、神農(nóng)、老子、莊子、釋迦牟尼等,則是看透了大道萬物的人。古往今來,看透人心的人有很多,看透大道的人卻很少。
大道無形,人心亦無形。但是人心卻只是大道的一部分,它只能代表人類主觀世界里的一切。
人類的主觀世界里有什么?
在人類的主觀世界里:有道、有佛、有心、有性、有情、有知、有念、有覺、有神、有靈、有魂、有魄、有仁義、有道德、有智慧、有信念。
人類的心靈就像一臺大型復(fù)印機(jī)、又像一面360度的鏡子,它以自身復(fù)雜的構(gòu)造,完美復(fù)刻了客觀世界的一切。
然而心中的一切不等于客觀的一切。心中的大道,也不等同于客觀的大道。與客觀世界相比,心中的一切都是虛像。客觀世界是實(shí),主觀世界是虛。
常言道:一切從實(shí)際出發(fā)。
其關(guān)鍵就是一切都從真實(shí)不虛的客觀現(xiàn)實(shí)出發(fā)。然而在人與客觀世界之間,看似毫無阻礙,實(shí)際上卻相隔著一個(gè)世界的距離。
這個(gè)相隔的世界,就是人的自我主觀世界。主觀世界的一切都是對客觀世界的復(fù)刻與聯(lián)想。
人心就是連接人與世界的橋梁與紐帶。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則無法連接天下,則失天下。
道是客觀世界的根本,心是人類主觀世界的根本。
當(dāng)人類自我心中的道、觀念中的道,與客觀大道相合、相符、相一致的時(shí)候,這就叫做以心合道。以心合道,便是圣人。
什么是心中的道?什么又是客觀世界的道?
心中的道,就是指心中的一切;
客觀的道,就是指客觀的一切。
心中的性、情、知、念、覺、神、靈、魂、魄、仁義、道德、智慧、信念,都是心中的道。
客觀世界中的天、地、山、水、火、電、風(fēng)、林、木、花、草、陰陽、五行、八卦、十方,都是客觀世界的道。
古人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其實(shí),古人的意思就是說: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皆是道;
客觀世界里的一切,都是客觀世界中的道;它們都是獨(dú)立且又真實(shí)存在的事物。
它們既與人類心中的道不同,也與陰陽五行八卦不同。
太極陰陽五行八卦等,既連通現(xiàn)實(shí)世界中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也連通人類心中的一切。
心中的道與客觀的道一起,共同搭建出了一座可以把人與客觀世界連接在一起的橋梁。
這座橋梁誕生以后,才有了萬物的誕生,才有了生命的誕生。
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于是“心生則種種法生”。
道代表了現(xiàn)實(shí)中的一切,心代表了人類主觀世界的一切。
現(xiàn)實(shí)中的一切,皆由道定;思想中的一切,皆由心定。
儒、道、佛、性、靈、覺,都只不過是人類心中的一念而已。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得道,一念失道;一念有情,一念無情;一念覺悟,一念癡愚。
要明白:道生一切物,心生一切知。
要知道:觀念中的一切,頭腦中的一切,都是由心而生,無論性、情、神、靈、魂、魄、氣、知、覺,都只不過是自我心中的一念而已。
它們既復(fù)雜,又不復(fù)雜,它們都擁有和大道一樣的特性。
大道復(fù)雜在:大道無形、道隱無名,你怎么都看不清它;大道簡單在:大道至簡,萬法歸一,你甚至都不需要看清它,只需要抱元?dú)w一。
人心復(fù)雜在:一心即亂起,萬法便叢生;人心簡單在:一心不起,萬念皆滅。
人若想得道、若想把握自己,甚至都不需要認(rèn)清道、認(rèn)清心,便可以掌控自我心靈諸念的生生滅滅、此起彼伏,就只需要做到一個(gè)靜字和一個(gè)空字。
總體上來說,大道由兩部分組成,人心也有兩部分組成——一個(gè)是陰,一個(gè)是陽。
一陰一陽之謂道,一魂一魄方為人。
道分陰陽,心也分陰陽,萬物皆可分陰陽。心之陰陽,就是魂魄。魂為陰,魄為陽。
心魂喜靜,心魄喜空。
心靜,則諸念不起、神靈自生;心空,則氣沖霄漢、魄力自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