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史料,大家會發現侵華日軍的部隊有著各種各樣的帶有獨立字樣的部隊。
其中最為常見的有獨立混成旅團、獨立步兵大隊、獨立守備隊這三種。
獨立混成旅團
這其中獨立混成旅團是日軍各種帶有獨立稱呼的部隊的始祖。
日軍獨立混成旅團是日軍探索在新時代下軍隊編制、裝備配置的產物,它不但是日軍部隊小型化的試點,也是日軍現代化的試點。
日軍基于一戰中的經驗,建立了大師團制,其四聯隊制常備師團(即網文常稱的甲級師團)滿編可達28000人之巨,而正常情況下也有22000人以上。相比于二戰開始前,歐洲大量裝備汽車的新式師團才1.5萬人上下來,日軍的師團顯然過于龐大臃腫了。
在實際作戰中,日軍常常從師團中抽調精干力量組建臨時性的混成旅團,以這種規模較小卻靈活機動的單位來執行相應的作戰任務。這些混成旅團在任務結束后便會被解散,重新回歸原來的師團。
因為有組建混成旅團的經驗,于是在九一八事變后,日軍著手編制了固定的混成旅團作戰單位——第一獨立混成旅團和第十一獨立混成旅團。
第一獨立混成旅團是日軍的第一支摩托化部隊,配備大量坦克和汽車,相當于德軍的裝甲擲彈兵部隊。
第十一獨立混成旅團則大大強化了炮兵,其炮兵配置不亞于一個四聯隊制師團。
日軍編制獨立混成旅團的初衷是為了建設規模較小,卻擁有更強戰斗力的野戰部隊,也就是日本版的師改旅。但是日本有限的國力,加之資源對海軍的傾斜,以及陸軍軍方守舊派的阻撓,日軍僅僅編成了第一和第十一兩個獨立混成旅團后,就再無下一步的動作。
而隨著侵華戰爭中日軍占領的面積越來越大,日軍遂開始大量編制獨立混成旅團作為地方守備部隊。由于定位是守備地方,這些獨立混成旅團裝備的野戰炮數量銳減,甚至于干脆就不裝備野戰炮。但這些獨立混成旅團都是從原來的主力師團抽調部隊為基干編成的,因此它們的戰斗力一點也不差。
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軍已經編成了23個獨立混成旅團,而直到日本投降前總共編成了104個獨立混成旅團,其人員一般在6000人左右,其指揮官為少將旅團長。
最有名的獨立混成旅團旅團長就是阿部規秀了,不過他被擊斃時已經不是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而是日本陸軍派駐日王御前的特派官,他的中將軍銜正是來自這個職位。
應該正是獨立旅團表現出色,所以日軍才會在其后搞了那么多獨立部隊出來。
獨立步兵大隊
獨立步兵大隊正是獨立混成旅團下設的部隊,每一個獨立混成旅團有五個獨立步兵大隊。之所以比野戰師團的步兵大隊多了獨立兩個字,是因為這些步兵大隊為了便于獨立執行守備任務和掃蕩任務,因此都是由步兵、騎兵、炮兵、輜重兵等多兵種混合編成,比野戰師團步兵大隊獨立作戰能力更強,其實就是濃縮版的日軍野戰聯隊。
一般獨立混成旅團的一個獨立步兵大隊兵力為850人左右,比之傳統的步兵大隊1100人要少。但是由于諸兵種合成,因此人員更少的獨立步兵大隊的獨立作戰能力反而更強,算是原始版的合成營。
隨著一個個獨立混成旅團后來升級為師團(也就是網上所宣稱的治安師團),這些獨立步兵大隊編制繼續保留。
不過由于升級為師團后,一個獨立步兵大隊負責的區域往往會變得更大,而且獨立負擔的掃蕩任務也變得更多。因此其人員也相應得到了擴充,一般在1300人以上。
從第十五獨立混成旅團士兵齋藤邦雄的回憶錄《陸軍士兵漫畫物語》記述看,像是第十五獨立混成旅團升級為了第63師團后,其防區面積增加遠遠超過其兵力增長。因此在冀中地區的該師團的獨立步兵第137大隊(隸屬于第66旅團),被李向陽們好好教做人,在66旅團司令部當差的齋藤邦雄總是不斷收到該大隊上報的戰死名單,以及打電話通知該大隊大隊長有馬來司令部挨訓。
其它的敵后日軍師團日子也不比第63師團好多少,像是在沖繩戰役中名垂戰史的日軍第62師團,它是與第63師團共用了獨立混成第六旅團的五個獨立步兵大隊編成的(62師團兩個,63師團三個)。
第62師團在山西執行守備太原周邊的任務時,被當地八路軍和游擊隊打得焦頭爛額,但也就此學了一些地道戰的常識(山西人民的地道戰也很厲害的)。其后在沖繩就現學現用對付美軍,把自己給打進了戰史中。
由于日軍指揮部人員精簡,造成了大量的軍官服役時間夠了卻沒有相應的職位可供其升遷。步兵獨立大隊大隊長便成為了安置這些軍官的崗位,因此獨立步兵大隊大隊長一職常常低職高配。一般的步兵大隊大隊長是少佐軍銜,但是獨立步兵大隊的大隊長普遍為中佐,甚至于是大佐。
1944年3月,新四軍第一師兼蘇中軍區所屬部隊,在江蘇淮安東南車橋地區生擒了重傷的日軍獨立步兵第六十大隊長三澤金夫大佐。但是很可惜這貨幾個小時后就死了,因此日軍按照傳統給他追晉一級為少將。
三澤金夫是抗戰時期我軍民俘獲的軍銜最高的日軍軍官。
獨立守備隊
獨立守備隊則是日軍在1944年才開始編制的一種旅級單位,其雖然名義上是旅級單位,但是人員、裝備等補充排在所有同等級單位的最末尾,因此很多獨立守備隊的人員和裝備還不如一個步兵聯隊(3500人)。
但是其主官都是少將級別,這源于日本帝國此時已經窮途末路,因此大肆封官拉這些炮灰賣命陪葬。
這些守備隊主官中最有名的就是坂本吉太郎了。
1942年6月9日,第26師團獨立第12步兵聯隊聯隊長坂本吉太郎大佐在河北省深澤縣宋家莊,遭到了冀中軍區7軍分區22團的伏擊被當場擊成重傷。
網上流傳著關于這個坂本吉太郎的兩個流言:
一個是在宋莊戰斗中被八路軍擊斃,這個出自當時八路軍內線的誤報;
另一個版本是被國軍擊斃,一些自媒體不知從哪弄來張一個老人拿把日本武士刀的照片,宣稱這個老人就是擊斃坂本吉太郎的國軍士兵,手中的刀就是坂本吉太郎的指揮刀。以此來貶低敵后抗戰的戰績,給國軍大肆吹水。
1945年3月日軍在山西大同編成獨立第4警備隊,由坂本吉太郎少將出任警備隊主官。
從這個記錄看,在宋莊受傷令坂本吉太郎的仕途大受影響,直到1945年出任獨立警備隊主官才得以晉升少將,但是他確確實實地是活到了戰后,最終老病死亡。
日軍其它還有一些像是獨立機關槍、戰車部隊等等名稱帶獨立的單位,限于篇幅就不一一介紹了。
本文完。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