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資治通鑒》親筆手稿,書法拙劣?為何書法大家黃庭堅力挺?
對于司馬光,相信很多的書友是因為“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所認識,但是那是少年時期的司馬光,長大后的司馬光成就非凡,名傳千古。
司馬光,又名司馬溫公、涑水先生、司馬文正,他出生于1019年,于1086年逝世,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其中我們所熟知的《資治通鑒》就是司馬光所編。讓人倍感驚喜的是,如今竟然還有司馬光親筆所書寫的《資治通鑒》手稿,您有見過嗎?
據了解,這只是一份殘稿,該手稿共計29行,465個字,主要的是描述東晉永昌元年事,殘稿改動涂抹處頗多,經專家考察,為原稿。
如文章之中所展示的稿件,正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殘稿真跡,這份殘稿在書寫方面歷來備受爭議,有不少的人認為司馬光的這份殘稿,書寫水平過于拙劣,難登大雅之堂,簡直不如一個剛入門書法愛好者,對此,有書法大家也做了相關評價,那么司馬光這一份殘稿,到底是不是書寫潦草的稿作呢?
司馬光固然在中國歷史上沒有被公認為是書法家,但是作為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的他,書法會壞到哪里去呢?
先來了解一下認為這份稿作的書法拙劣的書友是怎么看待的,如上圖所示,從這一張手稿可以看出,有著明顯涂改痕跡,是為不整潔,在看其書寫的字,看起來筆法相對簡單,字體結構不端正,筆畫不嚴謹,雖為正書,卻也不規整,書法相對稚嫩,沒有書法家下筆之風。
而對于司馬光的書法,書法家是怎么看待的呢?中國書法歷史上的大書法家黃庭堅評價說:“余嘗觀溫公《資冶通鑒》草,雖數百卷,顛倒涂抹,迄無一字作草。”近人馬宗霍云:“司馬溫公性端重,《通鑒》書稿,作字方整,未嘗為縱逸之態,故十九年始克成書。”書法家羅雄金也認為:“溫公之《資治通鑒》手稿,字體方正,書寫沉著,有隸書遺風。”
編輯搜圖對于司馬光的書法,大書法家黃庭堅曾在《論書》評價道:“(司馬)溫公正書不甚善,而隸法極端勁,似其為人,所謂左準繩,右規矩,聲為律、身為度者,觀其書可想見其風采。”在這一份手稿之中,我們就可以驗證到黃庭堅所言不虛,司馬光之隸書水平極高,雖無公認書法家之名,卻有書法家之實。
就連帝皇宋高宗也曾對司馬光的書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說道:“司馬光隸書字真似漢人,近時米芾輩所不可仿佛。朕有光隸書五卷,日夕展玩其字不已。”他認為,司馬光隸書字真似漢人,即使是書法大家米芾也不能與之相比。
司馬光最為擅長楷書和隸書,而且其隸書常常融合著隸書的筆意,即使是放在今天,這樣的寫法仍然不過時,而且備受青睞,時常能在書法國展之中見到。
司馬光的書法以瘦勁方正,端莊為主,即使是寫再多的字,如《資治通鑒》手稿,他無一作草書,很有耐心與專注,其書法提按分明,結體規整扁平,在橫畫的入筆出鋒處,時常帶有隸意蠶頭鳳尾的意圖和造型,明顯融入了隸書傳統。
而其手稿《資治通鑒》也并非是拙劣的書法手稿,也不是一般的書法愛好者所能達到的水平,即使是一般的書法家也未必能達到如此之高度。
綜上所述,雖然司馬光不以書法聞名于世,但是其書法水平確實不可小覷, 雖然這一份《資治通鑒》并非書法極品,卻也是一幅有水平的書法手稿。
此外,司馬光還有傳世書法作品《天圣帖》和《真書寧州帖》,有機會的書友,可以去欣賞。
寫在文末
精彩文章,推薦相關閱讀:
央視主持人朱軍,熱衷于書畫藝術,他是書畫家嗎?讓人意想不到
作者簡介
羅雄金
羅雄金,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山東工委會會員,湖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當代書畫院院士,北京華夏邦交國禮書畫院院士,書法家,書法專欄作家,詩人,航拍攝影師,生物科研工作者,湖南大學科研助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