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汽車行業(yè)流行兩個指標,一個是“含寧量”,另一個是“含華量”,指的是車企與寧德時代和華為的合作關系,通過宣傳這兩個指標,車企既可以打消用戶對電池安全的顧慮,還可以大聲喊出智能化“遙遙領先”的口號。
談到這兩個指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兩年和它們打得火熱的問界和阿維塔,但殊不知的是,無論是合作時長還是合作深度,北汽新能源都稱得上是“第一人”。
早在2009年,當時的寧德時代還只是ATL的電動車事業(yè)部時,雙方就開始合作,北汽幫寧德時代完成了從0到1的關鍵積累,而寧德也助力北汽連續(xù)多年蟬聯(lián)中國純電動銷量冠軍,為北汽在三電領域的研發(f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寧德時代推出第一代CTP(Cell to Pack)產品,首發(fā)就是選擇北汽新能源;2022年,寧德時代首款2.2C快充電池就是在北汽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極狐”上順利落地;2023年,極狐也開始配套神行超充電池,率先開啟了新能源車超充時代。
除了電動化,北汽新能源在智能化上也展現(xiàn)了自己勇于探索的精神。
在華為車BU還沒成立,智選模式八字還沒一撇時,北汽就已經意識到華為在智能電動車領域里的合作潛力,于是雙方在2017年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提出了“兩個奮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級好車”的共同愿景,并推出了智駕水平在行業(yè)首屈一指的極狐阿爾法S先行版。
如今,寧德時代和華為都已成長為各自領域里的參天大樹,極狐的產品陣容也越來越豐富,除了最早的阿爾法S/T這對雙子星之外,還有專門針對小家庭打造的“考拉”,為都市年輕人設計的“T5”,即將打破量產電動車風阻系數(shù)記錄的純電轎車S5,以及和華為合作智選模式下的第一款車“享界S9”。
現(xiàn)如今,一輛智能電動車所涉及的技術變得前所未有的復雜,單代碼就有上億行,車企想要單打獨斗,掌握所有know-how既不現(xiàn)實,也不經濟,合縱連橫依然是這個行業(yè)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行業(yè)趨勢。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北汽新能源最近又和華為、寧德時代這些頭部供應商深化合作,繼續(xù)重構新時代的整零關系,努力走出一條自己的長期主義差異化之路。
01
取長補短,打造爆款
3月初,北汽新能源和華為合作的第一款智選車享界S9終于在工信部上了“戶口”。
造型上,享界S9依舊延續(xù)了問界M9和智界S7的設計語言,配有激光雷達和Xpixel智能大燈,從尺寸上看,享界S9的車長超過5.1米,軸距超3米,預計會搭載華為最新的智駕和智艙技術,鑒于此前問界M9一炮而紅,這款對標“56E”(寶馬5系、奧迪A6和奔馳E級)的行政轎車一經曝光就在網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北汽和華為合作的第一款智選車:享界S9
資本市場也聞風而動,照片曝光當天,“北汽藍谷”(北汽藍谷新能源的運營主體)的股價直接漲停,如果把時間拉長一點,可以發(fā)現(xiàn)北汽藍谷短短一半個月時間股價已經上漲超110%,450多億的市值也創(chuàng)下近一年半內的新高。
不可否認,北汽藍谷最近在資本市場上的高光表現(xiàn)離不開華為的光環(huán),但作為智能增量零部件供應商,華為本身并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智選車要成為爆款,離不開合作車企本身在平臺架構、三電研發(fā)以及生產制造等基礎能力方面的長期積累。
和其他的智選車合作伙伴相比,北汽新能源擁有一些獨特的優(yōu)勢:
當一些傳統(tǒng)車企拿著放大鏡審視華為時,北汽很早就對華為敞開懷抱,雙方2017年就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之后成立了HBT項目組。
為了保證第一款"HI版“車型能順利落地,華為還派了上百名員工常駐北汽藍谷總部辦公,合作過程中,雙方磨合了團隊,積累了經驗,也建立了信任,這為雙方去年將合作關系從"HI模式“升級成“智選模式”提供了堅實的認知基礎。
其次是平臺架構。當初華為和極狐合作“HI模式”是基于北汽新能源和麥格納強強聯(lián)手,合作打造的全冗余平臺BE21,整車安全性和硬件集成度都首屈一指,而IMC架構更是支持5G通訊、千兆以太網、高算力EE架構和L3級智能駕駛,且具備拓展進化的能力。
極狐是第一家和華為合作"HI模式”的車企
和華為打造的第一款智選車“享界S9”將會基于BE22平臺打造,而為了確保S9能成為智能電動轎車新標桿,北汽已經決定斥資將BE22平臺進行全方位升級。
眾所周知,三電能力決定了一輛電動車的電池安全和續(xù)航能力,也是消費者在購車時最關心的產品力,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北汽是國內最早研究三電的車企之一,十四年時間里積累了深厚的技術,而極狐作為北汽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成立以來至今“0自燃”的記錄也能從側面證明其在三電方面的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8日,北汽藍谷與寧德時代、京能科技及小米汽車共同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在北京投資建設一座電芯工廠,此舉為北汽新能源后續(xù)的發(fā)展在動力電池品質和產能供應上提供了“雙保險”。
最后是生產。生產制造一向是傳統(tǒng)車企的優(yōu)勢領域,但在智能電動車行業(yè),大家追求的是“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這種爆款心態(tài)無疑對供應鏈管理、整車制造和物流運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打造出高端電動車,北汽找了麥格納作為合作伙伴,后者是全球唯一一家擁有整車制造(包括奔馳大G和捷豹E-Pace)和多元化零部件能力(包括傳統(tǒng)車身和電驅系統(tǒng))的Tier 1。
盡管麥格納擁有豐富的代工經驗,甚至可以實現(xiàn)不同驅動形式產品(燃油、插混和純電)的共線生產,但為了保證和華為合作的智選車能夠高效高質地生產和交付,北汽藍谷去年專門收購了福田密云工廠并實施產線改造,從這就不僅能看出為什么華為和北汽的合作能升級,也能感受到北汽智能電動化轉型的堅定決心。
對北汽新能源來說,和華為的合作升級到智選車模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短期看,北汽可以充分利用華為本身在智能化方面的技術優(yōu)勢和品牌影響力,打造爆款,進而有望改變極狐現(xiàn)階段“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深入學習華為的IPD流程和產品思維,讓包括極狐在內的北汽旗下品牌都能受益其中,讓打造爆款從偶然走向必然。
02
用戶思維,場景導向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電動車百人會活動上,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管鳴宇發(fā)表了一個有點犀利的觀點:“技術從來都不是一個企業(yè)真正最大的瓶頸,今天的技術非常多,怎樣把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是很多企業(yè)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
這番話反映了當下部分國內車企的尷尬現(xiàn)狀,每年研發(fā)投入幾十,甚至上百億,每年申請的專利不是幾百,就是上千個,但每年能賣出的車卻只有區(qū)區(qū)十幾萬輛,甚至是幾萬輛,凈虧損更是高達幾十甚至上百億,這和和紙面上所展現(xiàn)的技術實力嚴重不符。
造成這種落差的關鍵就在于是否真正擁有“用戶思維”,因為一款車,不是黑科技用得越多,生產工藝越復雜,就賣得越好,想要把技術轉換為實實在在的銷量,就必須要有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對產品本身的精準定義,技術不過是服務于最終目的的載體。
翻看新能源車銷量榜單不難發(fā)現(xiàn),過去兩年這個市場里出現(xiàn)的很多黑馬,無論是不到10萬的“代步神車”五菱宏光MINIEV和五菱繽果,還是均價30多萬的“六座奶爸神車”理想ONE和L8,都不是大家眼中“先進技術”的代表,但無一不是滿足了上述兩個條件,并通過價格上的性價比成為了這個市場里的爆款神作。
作為一家2017年成立的造車新勢力,極狐很早就意識到汽車的產品形態(tài)正在發(fā)生微妙的變化,從一臺冰冷的機械成品變成一個有溫度、重體驗,可迭代的數(shù)字生命,只有從用戶需求出發(fā),以場景為導向,進行正向研發(fā),才能在這個百年一遇的變革時代里擁有一線生機。
過去幾年,極狐借鑒ICT企業(yè)的產品開發(fā)模式,為極狐引入場景化開發(fā)理念,試圖將用車場景、目標人群和技術方案進行完美銜接。
作為“場景化造車”第一款落地車型,極狐從寶媽、孕婦、嬰幼兒寶寶等群體視角出發(fā),基于她們對于健康、安全和出行便利性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打造了“考拉”,在極度內卷的市場里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品類,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之后上市的極狐T5,以及即將上市的S5,無一不都是個性鮮明的智能電動產品。根據(jù)計劃,今明兩年,極狐將以場景造車為理念,陸續(xù)推出7款新品,逐步實現(xiàn)產品策略從競品對標到場景化應用的徹底轉型。
03
尾聲
汽車行業(yè)進入競爭烈度更高的下半場后,有人掀桌子,也有人下桌子。
今年春節(jié)結束之后,比亞迪通過一系列“榮耀版”車型的上市再次發(fā)起價格攻勢,而高合“開年即停工”的消息也給很多造車新勢力敲響了警鐘。
想要繼續(xù)留在牌桌上,最重要的是要有發(fā)展品牌的長期主義信念以及支撐這種長期主義所需要的資源。
作為北汽舉全集團之力發(fā)展的品牌,極狐的長期主義信念一直都不曾改變。去年,北汽集團宣布未來五年將最少投資500億元用于智能電動領域,這樣的大手筆無疑會讓極狐走得更遠,直至春暖花開。
作者:遠川汽車組
編輯:羅松松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遠川汽車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