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甲方在你的內容上為難,我覺得這是如今老媒體人首先要解決掉的問題。
也不知道為啥,我喜歡的那幾個歌手,都莫名其妙的被噶了,這導致我已經(jīng)很久不聽音樂了。
但是,泰勒斯威夫特還是火到了我不關注也不行的地步,上周我朋友圈里,起碼有十個人千里迢迢去了新加坡演唱會現(xiàn)場,我在群里發(fā)起了一個“為何霉霉這么火”的話題,結果聊了一下午。
我最終的結論是,人美品正且有持續(xù)性的才華橫溢。
一張接著一張專輯的發(fā)布,一首比一首好聽的歌出現(xiàn),不僅僅如此,她還用一己之力,改變了很多行業(yè)規(guī)則,創(chuàng)造了很多行業(yè)第一,她的才華被勤奮無限放大了。
我們看到的是霉霉的火,但是如今更多已經(jīng)喪失魅力和創(chuàng)作力的歌手,在抖音帶貨或者各地走穴,音樂行業(yè)如今也不算景氣,短視頻帶來了一個快速更迭的平權時代。
那么霉霉成功的這套邏輯,是不是用在江河日下的媒體圈也很合適?長得美或者帥,又才華橫溢有持續(xù)創(chuàng)作力的自媒體老師,是不是也跟霉霉一樣,盆滿缽滿呢?
自從公眾號誕生的那一天起,媒體圈進來的人就越來越多,機構媒體老師們像下蛋一樣,給行業(yè)里增加了無數(shù)的徒子徒孫,信息越來越平權,于是老媒體人們開始成天抱怨,行情越來越差,活不下去了。
不少老汽車媒體人也時常感慨,如今的車圈輿論環(huán)境烏煙瘴氣,劣幣驅逐良幣。
說實話,作為一個非利益既得者,我聽后并不以為然,所謂烏煙瘴氣,不就是因為小圈子愉快地一起搞錢的默契被打破了嘛?車圈這些年來,烏煙瘴氣還少?4A公司聯(lián)合甲方和媒體,一起瓜分利益的事情,已經(jīng)不是一次兩次被曝光,甚至都驚動過豐田章男。
不能因為,自己沒賺到錢,就給行業(yè)潑臟水。
我只能說,在此之前,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競爭并不充分,大家的日子都太好過了,廣告開路,無腦吃飯,各個媒體,汽車部門基本上都是房產之外,第二大肥油部門,十多年前,我們出差還住如家漢庭的時候,人家就是公務艙起步,五星級套房的待遇了,人手必備rimowa,從而形成了最復雜的媒體體系,四大政委、五大金剛、十大新銳之類,可以說汽車媒體,是最早采編和經(jīng)營二合一融合的產業(yè),這個行業(yè)里,多年以來踏踏實實做內容,不觸碰商業(yè)化的媒體人,幾乎完全沒有。
論搞錢的思路,汽車媒體人說第二,絕對沒人敢說第一。
所以,在那個時代,偶爾個別媒體跳出來要搞事,基本廣告投放就解決問題了,根本不需要公關這種有“腹黑”潛質的秘密武器,殺雞焉用牛刀?
很可惜,世界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好日子到頭了。
如今的汽車圈,再也不可能找個機構,隨便寫點東西,就躺著賺錢了,大家必須產出創(chuàng)意,產出真正好的內容,在市場上充分競爭,之前的頭部的一些人,有些踏踏實實做內容的,成功轉型了,有些刷臉的,則日落江河。
不僅僅是車圈,白酒圈老人倚老賣老的情況更為嚴重,因為這是一個幾乎鐵板一塊,集體預防外人入侵的圈子,白酒每天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他們也不怎么關注外界發(fā)生什么。
白酒圈子里,常年就是那些人,一跑十幾二三十年,媒體生意直接做成人情生意,一個常年沒有負面的行業(yè),不是國企扎堆,就是瀕臨滅絕。
之前某國內一線財經(jīng)機構媒體的白酒記者跟我私下說,這是一個最無聊的領域,什么也不能寫;我經(jīng)常說,白酒圈無新聞,大家都是被包養(yǎng)的,口供合計好了就行,說人話反而是吃不上飯的另類。
我之前參加過某白酒大廠的媒體溝通會,本來是給了幾個議題給企業(yè)出謀劃策的,最終演變成了幾個媒體商務的肌肉秀以及合作案例展示,讓我大開眼界。
所以,現(xiàn)在越來越難的白酒行業(yè),天天都在變,如果不開放,何談變化?
回到我最熟悉的TMT領域,情況也是一個樣。雖然,老人們都在抱怨錢難掙,但是沒見一個破產的,實際情況是什么?過去的錢,太好掙了,如今的錢,稍微難掙一點,就接受不了。
前些年,TMT自媒體流行機構化,畢竟前面都有人干上市了,老板負責刷臉搞單子,全國走走玩玩,吃吃喝喝,然后組織一幫剛入行的孩子,幫忙履約,這就把錢賺了。
但如今,這個模式基本走到頭了,反而踏踏實實寫文章的個體戶,生意好起來了。
不要讓甲方在你的內容上為難,我覺得這是如今老媒體人首先要解決掉的問題。
自己已經(jīng)喪失了產出內容,產出認知的能力了,為何還要賴在媒體圈跟人搶飯吃呢?這就是一個奇怪的悖論——輩分。
噢,對,媒體圈,內容創(chuàng)作只是部分工作,還有一部分是人脈,這個話題我春節(jié)前討論過,也就是所謂“串串”,認識的人多,也算是一種本事,混的年頭夠長,面子夠大,就足以把人串起來。
但是,真正的媒體頭部,從來都不會這么想,人脈以及更高級的人脈,都需要你用更加高級的內容來支撐,在車圈,你不造車,在手機圈,你不造手機,在電商圈,你不賣貨,在短視頻圈,你不下場拍劇,媒體人自始至終就是觀察者和記錄者,這是根。
說得難聽點,如今在各行各業(yè),甲方傳播部門的人,無論公關還是市場,都充滿了對一些老媒體人的不滿,自己不親自產出內容,倚老賣老,價格奇高,內容奇差,收一流的錢,產出不入流的執(zhí)行,被他們視為珍寶的人脈和資源吧,在真正的大廠甲方眼里,一文不值,畢竟你能找到的資源,人家都能花錢解決。
最后的價值就是,老人,加了不少老板的微信,朋友圈可以精準投放。
看來看去,我才發(fā)現(xiàn),我自己也算是老不死的一類人了,我上面說的很多問題,在我自己身上,就有現(xiàn)實的影子,有一個大V跟我說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周期,一直噴射,遲早會精盡人亡。
我的目標,是歸隱寫寫小說,胡編亂造就行,比現(xiàn)在收集事實的活輕松。
最后,補充點小認知。
行情越是糟糕,往往越是昏招頻出,各行各業(yè)都在降價,但是很多自媒體老師卻在漲價。
生意本來就差,漲價的邏輯在哪里?是干到一票算一票的邏輯?我偶爾也會接點小活,賺點零花錢,但是三年多時間,我沒漲過價,我的寫作水平?jīng)]提升,成本沒提升,生活方式?jīng)]提升,認知也沒太多提升,社會地位可能還下降了,我憑啥漲價呢?
內容提升不了,薄利多銷,往往也是一種解題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