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xiāng)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閩粵之人一向喜食糖水,漳州人亦是。 “四果湯”便是漳州家喻戶曉、廣為流行的糖水小吃。據(jù)我所知,漳州四果湯的核心是“阿達仔”(木薯粉制成的小圓子),底料則大致有蓮子,銀耳、薏米、紅豆四種,因地區(qū)、季節(jié)的不同會略有調整或增加,但大抵離不開芡實、白果(銀杏仁)、百合、綠豆、花生、葡萄干、桂圓、紅棗、枸杞、石花、仙草、椰果、山藥、芋圓的范圍。此外,“漳州四果湯”還習慣添加 冰沙 (現(xiàn)場刮)、水果(多為本地產(chǎn)的菠蘿、西瓜、芒果)與蜂蜜。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在知了的歡唱聲中,美美吃 一碗 “ 四 果湯 ”,成為 漳州人終生難忘的 記憶。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不曉得, 潮汕也有類似的糖水,“五果湯”。與漳州不同的是,潮汕“五果湯”多是熱食, 喜歡加冰糖、鵪鶉蛋熬制 ,鮮見冰沙、水果與蜂蜜等佐料。“漳州四果湯”與“潮汕五果湯”之間有何淵源,無從得悉,這就譬如兩地的功夫茶民俗。然而,無論是“四果湯”,還是“五果湯”,其實質都是果子湯,都是水果羹,都是一種將水果、干果調和食用的傳統(tǒng)。
最近,廈門老字號協(xié)會制定發(fā)布《廈門四果湯》團體標準,“廈門四果湯”概念橫空出世,引發(fā)廈漳兩地熱議,也引起我的關注。個人認為,對“四果湯”進行包括原料與定義在內的團體標準的制定,有助于確保食品的質量與安全,對廈門這樣的旅游城市來說,是很有必要的。—— 這體現(xiàn)了廈門在法治領域敢于先行先試,敢于創(chuàng)新求變的城市特點。
當然,此舉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所謂“廈門四果湯”其實就是“漳州四果湯”,廈門用制定行業(yè)標準的方式推出強調地域性的“廈門四果湯”,而不是通用食品名的“四果湯”,背后隱隱有著推動品牌造勢做大做強四果湯產(chǎn)業(yè)的深意,這種做法很可能會催生漳州相關行業(yè)的反彈與危機感。可以預見的是,至少,在廈門地區(qū),“廈門四果湯”概念會漸漸取代“漳州四果湯”概念,或許很快便會出現(xiàn)專營“廈門四果湯”的連鎖商業(yè)品牌,因標準化正是規(guī)模化、產(chǎn)業(yè)化的前提。
正如公開報道所述,早在民國時期,廈門的“四果湯”就已經(jīng)是知名糖水小吃。近日,“廈門四果湯”概念的提出,顯然是建立在相應的文史調研基礎上。作為“四果湯”發(fā)源地,漳州似乎應該做點什么!或許也可以什么都不做,正如《閩南日報》的觀點:“廈門定義四果湯標準!漳州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用心”!
作者簡介:林鴻東,鷺客社創(chuàng)辦人,福州大學當代閩臺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福建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xiāng)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lián)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chuàng),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歡迎轉發(fā)、群發(fā)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jīng)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