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理想汽車MEGA的“惡作劇”已經一周多了,據報道,MEGA上市72小時內,退訂量就高達10297臺。已經有不少消費者因為擔心買了MEGA會遭人恥笑或投來異樣的眼光而選擇了退訂。
雖說是惡作劇,但不得不說MEGA的外觀設計真的很一般。俗話說買車就是買門面,56W大洋的車不應該如此設計。在負面消息光速傳播的今天,汽車的外觀設計真的越來越重要了。
以上只是個小插曲,說到最近汽車圈最火熱的重頭戲就是小米汽車SU7了,雷軍宣布,將于3月28日發布小米SU7。再過不到兩周小米汽車就開始發售了,今天我們就從工業設計的角度了解一下SU7的設計。
先來看一下設計草圖:
據說追求流體曲面,是SU7設計語言的出發點。
汽車大燈好比是人的眼睛,它應該是有神韻的。為了避免同質化,小米沒有采用流行的分燈設計和咪咪眼的設計,而是遵照了傳統的水滴形大燈,它是在前臉最邊緣直接切出來的,極簡,沒有多余的繁復裝飾特征。
雖然一體化大燈成本更高,但它能帶來更流暢的視覺美感,同時有效地降低風阻。
360顆LED構成了長2.5m的尾燈帶。
尾燈由一條主光帶和三條次光帶組成,有層次,在車流中能被一眼識別。
在內飾設計中,把工程空間極度壓縮,將內弧線推到極致,使用戶的空間達到最大化,更加寬敞舒適。
在門板的縱向設計上,同樣運用了內弧原理,符合手臂最舒適的姿態。
以上是座椅和方向盤的設計。
SU7堅持保留了物理按鍵。物理按鍵是人機交互最自然的方式,也是建立人車情感連接的介質。它可以盲操,無需尋找,這種操控感,是最符合直覺的。
4個功能:溫度、風量、電動尾翼和空氣懸架,做成了中控臺的四個物理按鍵。他們的調節方式與功能本身相契合,溫度、風量的數值增減都與撥扭方向一致:升高溫度,向上撥動;減小風速,向下撥動。直覺與實際操作方向一致。
電動尾翼的升降也可通過物理按鍵輕松實現;如果遇到路面坡度較大的情況,通過物理按鍵調節空氣懸架,即可調整車高,避免蹭到保險杠。
汽車造型設計的流程,是造型2D圖紙->3D數模->油泥加工->油泥調型->逆向掃描->3D數模的正向逆向研發閉環。
而油泥模型的制作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通過對油泥模型的反復打磨和向數字模型的反推,才能誕生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設計。
小米自建了油泥實驗室,投入價值1500萬的世界頂級實驗設備,做了全國唯一一個地下油泥造型實驗室。
實驗室采用保時捷同款的五軸油泥銑削設備,可對油泥模型進行高精度、高效率加工。
這款銑削設備采用了雙臂設計,加工速度比傳統單臂設備快了1.5倍,3天就可以加工完一個油泥模型,大大有利于設計方案快速迭代。加工精度也非常高,甚至加工完即可開始專業評審,無需油泥模型師修面。這對于車身設計的效率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00多次的造型調整
藍光掃描儀,對油泥模型的細節尺寸參數進行全方位掃描,并將模型參數與數模參數進行比對,只需要2小時就可以掃描完整車。
269寸LED顯示屏,1:1高清顯示整車數字模型,用于對造型設計的3D數模進行評審。屏幕和油泥模型加工處在同一空間,設計師可以更方便地比對油泥模型和數字模型,讓設計更加高效。
雙高自由度旋轉展臺,可以把油泥模型放在上面高自由度旋轉展示,設計師無需走動便可同時對兩個模型的造型設計進行評審,大大地提高效率。
看完外觀設計,我覺得SU7的顏值真是沒得說,只是這外觀設計語言有點太像保時捷了。
不過也是沒辦法,天朝的企業就是這樣,覺得花大量時間重新打造一套自己的設計語言實在是劃不來。畢竟后入局的電動車企業要抓緊時間布局,時間不等人,必須趁現在的新能源換車風潮趕緊做出來賣。
現在有了類似保時捷的設計語言加持,外形設計起碼能得個高分,咱們的老百姓才不管你像誰呢!好看就行。在好看這一點上,SU7(被網友戲稱為保時米)確實做到了。
小米汽車智駕視頻_城市
小米汽車車庫自動泊車
小米汽車立體車位自動泊車
在生產工藝上,小米與海天合作定制研發大壓鑄機,自研全棧超大壓鑄集群,自研小米泰坦合金。
小米的超大壓鑄機,正常運行鎖模力可高達9500t(噸),額定鎖模力9100t。
一體化大壓鑄技術最早是在特斯拉Model Y上實現量產,這是汽車生產效率提升的又一次制造革命。通過巨型大噸位壓鑄機,將車身以往分散的零部件,一次壓鑄成型。相比傳統工藝,它有生產效率高、零件堅固可靠等多重優勢,相對傳統沖壓工藝,降低了零件數量,節約了單臺成本,是目前汽車行業新技術應用的明珠。
小米大壓鑄件需要滿足大尺寸、長流程、輕量化三大核心指標,因此對合金綜合指標要求極為苛刻。小米與國家級材料重點實驗室合作,自研制造出了“小米泰坦合金”。
小米SU7的后地板采用大壓鑄工藝,其尺寸比特斯拉大17%,實現了零件72合一,焊點減少840個,減重17%,車內路噪降低2dB,生產工時減少45%,設計壽命是傳統后地板的10倍以上,輕松實現200萬公里以上的使用壽命。
雷總2021宣布造車的時候,正是新能源汽車看多做多的巔峰,可是誰能想到在三年之后,當下的后口罩時代,消費降級,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整個汽車產業鏈已經為2024-2025的高度內卷做好了準備。
乘用車基本穩定在2300萬上下的市場需求,卻有著5500萬臺的生產產能。這是高度內卷的結果。
最近高層提出適當降低車貸首付比例,新一輪汽車“以舊換新”政策也已經落地,就是為了刺激消費,消化過剩的汽車產能。
雷總之前透露小米SU7價格可能在20w以上,(之前小米一直在追求極致高效的商業模式,以提供極其高性價比的產品為其核心競爭力。這一策略使得小米在市場上能夠吸引大量消費者,實現快速增長。)可是這一次真的感覺有點懸啊?畢竟連比亞迪都已經降到7.98萬了,小米的價格該如何拿捏?
身為我國互聯網營銷鼻祖的雷布斯如何下好這盤大棋?
說不定雷總會“連夜說服高管”,最終給出一個如同當年小米1一樣令大家“驚喜”的價格;或者小米SU7如果真的以20W+的價格大獲成功,小米就絕對破圈了,再也不做極致性價比的代言人了,而是做高品質科技生活的提供者,逼格一下就上來了。
不能排除它吸一波保時捷特斯拉的客戶過來的可能性?
我們拭目以待(坐等紅米SU8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