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巍山啄木郎村地理位置獨特,海拔2280米。位于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西北部,周圍被連綿的山巒環抱,風景秀麗。這里的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春季萬物復蘇,夏季青山綠水,秋季金黃滿地,冬季白雪皚皚。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啄木郎村提供了優越的生態條件。
一座隱藏于大山深處的彝族村莊,介于巍山古城與大理古鎮兩個茶馬古道重鎮之間,是一座無人問津但擁有著秀美風光的隱世秘境。
地處南詔古國發祥地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大倉鎮東部山區,這里至今都保留著南詔王囯的風俗和傳統的彝族風情。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的北端,歷史悠久.是彝族主要的聚居地之一。
千年彝族村、也是攝影家取材拍攝的天堂、琢木郞村的彝族對傳統文化習俗保留得較為完整,琢木郞村令人神往,是一個彝族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
攝影拍攝要點:
一、原始田園風光
彝族古村落被群山環抱在一個開闊的山谷之中,在層層梯田和濃密林木之間,青瓦白墻的民居沿山鋪陳開來,密密匝匝,寧靜自在,與世無爭。村里土房子的墻面與云南白族民居壁畫類似,土房子的轉角畫有磚塊圖案,磚瓦建筑材料稀少,土壘的拱形門上有石頭壘砌的拼花幾何圖案,村里傳統建筑保留的很好。
二、人物肖像的特寫:
古村落多數是留守的彝族老人和孩子,他們過著“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方式,老人每天都會做很多農活,村里年紀大的老人一直有勞動的習慣,他們每天都到山上背草喂養牲口,太陽下山后背草回家。長久的農業生產勞作,臉上刻滿了堅韌不拔和淳樸的印記,村里天真無邪的兒童,特別適合拍攝人物肖像照。
三、拍攝環境人物
長年居住在海波2500米山上的彝族有自己的文化特征,特別是獨特的彝族婦女們的服飾,琢木郞村的彝族服飾色彩也是攝影家們定格的瞬間,這里的彝族服飾有四大特征:
1、色彩特別鮮艷,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彝族婦女的社會地位比較高,屬于貴族服飾。
2、以紅、綠兩色為主,“紅花配綠葉”折射出彝族婦女的高貴品質。
3、彝族婦女頭飾服飾與當時南詔國時期非常相似。
4、彝族服飾頭部的帽花是區別已婚婦女和未婚女子的標志,這些都折射出了南詔王族后裔這一事實。
5、色彩艷麗的衣,帽,裙子,裹背都精心繡上動物,花草的圖案,配上銀飾,鮮花,絹花,亮片。顯得富貴華麗,艷而不俗。
四、拍攝古建筑
這個古老的村落歷史悠久,早在唐朝時期就已有人居住。村子里的古建筑、古井、古樹等都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彝村里的建筑都建的很講究,不管用什么材料,房頂都是瓦屋頂。墻面粉刷成白色再畫上彝族的圖騰。非常有彝族特點。
其中,一棵古老的橄欖樹矗立著,它的樹干粗壯,枝葉繁茂,象征著啄木郎村的繁榮與昌盛。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村子中古建筑依山而建,顯得古樸典雅。每天清晨云霧環繞群山峻嶺在村子的邊緣,架起腳架,慢門可以拍攝一幅生動、秀麗的風光大片!
五、婚喪嫁娶和彝族節日也是非常不錯的紀實攝影題材
除此之外,婚喪嫁娶等古風濃郁的民俗等都能夠讓攝影家們停下腳步,細細領會。在這里,攝影家們領略著與大都市相距甚遠的獨特風景,欣賞著彝家兒女的別樣風采,感受著兄弟民族的真誠、熱情。來到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會被深深地感染著、震撼著,因為這里的每一個瞬間都包含著藝術之美、創作之美。
總的來說,大理巍山啄木郎村是一個融合了古村落風貌和人文歷史的美麗地方。這里不僅有秀美的自然風光,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未來的發展中,希望啄木郎村能夠保持其獨特的魅力,成為更多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